【内容】
《追寻课程政策背后的教育意义》收集了21**和地区35个课程指导框架的基础上,力图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关于学前课程发展的价值取向、学前课程管理趋势、学前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学前课程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分析思路上,努力将课程政策背后的文化价值观等深层因素进行揭示,避免仅对政策文本做简单比较。在比较方式上,既有不同**的横向比较,又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重要**的课程政策发展历史做纵深比较。

《追寻课程政策背后的教育意义》由李召存编著。
【目录】
**章 走进政策视野中的学前课程
一、颁定学前课程纲要:一个国际性的课程政策图景
(一)各国(地区)新近颁定学前课程纲要一览
(二)各国(地区)颁定学前课程纲要的政策之路
(三)国际范围内颁定学前课程纲要的内在动因
二、“学前教育”与“课程纲要”:基本概念的比较分析
(一)国际视角下的“学前教育”概念分析
(二)国际视角下的“课程纲要”概念分析
三、学前课程纲要国际比较: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研究领域
(一)课程的三层划分与课程政策研究
(二)学前课程纲要国际比较研究的价值与思路
第二章 学前课程纲要的政策文本结构
一、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形式结构
(一)编排体例形式
(二)语言表述形式
二、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内容结构
(一)基本的内容架构
(二)具体的内容组织
三、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结构性质
(一)分类与框架:来自伯恩斯坦的思想
(二)强框架与弱框架: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结构性质
(三)强分类与弱分类:课程内容领域的结构性质
第三章 一体化的学前课程设计
一、一体化学前课程设计的国际趋势
(一)垂直方向上的课程一体化
(二)水平方向上的课程一体化
二、学前课程纲要所覆盖的年龄范围
三、一体化学前课程设计的不同政策思路
(一)整体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
(二)分段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
(三)对照衔接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
第四章 儿童形象的政策建构
一、儿童形象与学前教育
(一)儿童形象的社会建构性
(二)不同的儿童形象与学前教育实践
二、两种学前课程政策取向下的儿童形象
(一)“入学准备”课程政策取向及其儿童形象
(二)“社会教育”课程政策取向及其儿童形象
三、学前课程纲要建构的儿童形象
(一)儿童:作为社会文化性存在
(二)儿童:作为关系性存在
(三)儿童:作为权利主体,
(四)儿童: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
第五章 学前游戏的政策理解
一、从课程政策层面切入对学前教育游戏研究的可能价值
二、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作为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
(一)作为儿童学习方式的游戏
(二)作为儿童存在方式的游戏
三、游戏:作为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与作为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
(一)作为儿童自发自主活动的游戏
(二)作为教师精心设计活动的游戏
四、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与作为一种积极意义体验
(一)作为活动形式的游戏
(二)作为意义体验的游戏
五、对我国学前教育游戏的反思
(一)游戏活动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教师预设性之间的关系
(三)游戏的形式与游戏者内在体验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学前课程内容领域的政策划分
一、学前课程内容领域划分的基本思路
(一)不同**(地区)学前课程内容领域划分一览
(二)不同**(地区)学前课程纲要中内容领域划分的基本思路
(三)不同**(地区)学前课程纲要中内容领域的结构方式
二、健康领域
(一)身体发展
(二)心理健康
(三)健康领域中的文化问题
三、语言与交流领域
(一)语言
(二)交流
(三)语言与交流领域中的文化问题
四、社会领域
(一)社会性发展
(二)社会探究
(三)社会领域中的文化问题
五、艺术领域
(一)艺术活动作为儿童自主表达的一种方式及两个相关问题
(二)艺术活动中儿童的探究
(三)艺术领域中的文化问题
六、科学与数学领域
(一)凸现对儿童探究品质的培养
(二)关注儿童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初步养成
(三)科学领域中的文化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学前课程政策研究在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