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1. 畅销五十万册现象级人物传记,还原一个真实的政治家李鸿章,重新讨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重要人物。 

2. 李鸿章的局限仍是今日国人的局限!看他如何突破内政、外交的困局,展现建功立业者独特的人生沉浮进退、得失成败之道。 

3. 同为晚清政坛风云人物的梁启超倾力创作,近距离讲述李鸿章的功过是非,重视和铭记历史的真实侧面。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2年归国。1913年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是民智的启蒙者。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能将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并登峰造极者,唯梁一人而已。
【内容】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

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梁先生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
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目录】
重读《李鸿章》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李鸿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序 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纵观三十年来新一轮的历史大潮,不见了随亡国灭种而来的改革紧迫感,经济建设已有长足进步,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蹒跚。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仍未建成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梁任公“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的警告,在大同世界出现之前,永远不会过时。 
——章立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