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书是《诉讼法学研究》的第19卷,由卞建林主编。分诉讼法专论、诉讼实务研究、外国诉讼制度、博士生论坛、学术期刊建设五个专栏。收录论文数十篇,从不同角度对诉讼法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域外发展趋势以及司法实务等进行了探讨、总结。论文质量高,探讨主题较为丰富,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
【目录】
主编絮语
诉讼法专论
试论群体型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审判程序
引言:不断发展的行政争议分类标准
一、范围:群体型行政争议的界定
二、标准:实质性解决的具体含义
三、程序:增设集团诉讼调解程序
四、职能:面向社会管理创新的司法能动主义
五、基石:司法最终原则
结语:行政诉讼程序的类型化
速到的正义——关于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若干思考
一、刑事运载程序的法律定位
二、刑事速裁程序适用案件的范围
三、刑事速裁程序的审理机制
四、刑事速裁程序中的权利保护
五、刑事速裁程序的法律监督
论我国调解体系的重塑
引言
一、我国调解体系的现状——单一的政策主导型调解
二、政策主导型调解所面临的挑战
三、重塑我国调解体系的重要参考——美国多元调解体系
四、我国调解体系重塑和改造的对策
结语
我国刑罚适用的立场偏差与回归——以刑罚功能认知为展开
一、引论
二、刑罚功能认知的多元视角
三、刑罚适用立场的实践偏差
四、刑罚适用立场的理性回归
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建构的另一种思路
一、两种法律立场的分歧消解与实质困惑
二、既有执行检察监督模式之反思
三、路径转换:执行检察监督模式建构的新思路
四、执行检察监督新模式的程序保障
结语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主体
一、人权主体概述
二、我国人权主体的立法发展与研究价值
三、刑事诉讼人权主体是具有诉讼身份的主体
四、刑事诉讼人权主体不包含公权主体
五、刑事诉讼人权主体之扩展
诉调对接多种面孔的背后
一、诉调对接模式类型的实证分析
二、多样模式背后的共同趋向
三、共同趋向的根源追问
四、权威还是合意:同构化困境破解
诉讼实务研究
我国女性在押人员处遇状况研究报告——以《曼谷规则》为出发点的分析
引言
一、过往研究的主要发现
二、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概貌
三、女性在押人员的构成与管理情况
四、我国当前女性在押人员权利保障情况分析
结论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适用中的逮捕必要
性证明问题研究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一、逮捕必要性证明的重要价值
二、逮捕必要性证明对象的范围
三、逮捕必要性证明责任问题
四、逮捕必要性证明方式
五、逮捕必要性证明的证明标准问题
法律监督视野下的量刑建议
一、罪量因素在量刑评价过程中的问题
二、量刑评价不当的主要成因
三、解决对策之量刑程序规范
从“五角星”到“国徽”:兵团法院转型的制度变迁
一、一枚印章引发的问题
二、兵团法院的变迁:从军事司法到人民司法
三、兵团体制与法院体制之间的张力
四、谁的地盘谁做主
股东派生诉讼资金激励问题研究
引文:股东派生诉讼激励的必要性
一、公司对原告的费用补偿
二、根据案件胜败回报股东
三、特定情形下的直接受偿权
四、按照非财产案件收费
五、有条件付费规则
六、或然性报酬规则
七、结论:建立我国的派生诉讼资金激励制度
论涉密证据的适用限制与松动——以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相关刑事反恐措施为视角
一、涉密证据的适用传统
二、反恐情报收集与刑事侦查的新关系
三、涉密证据适用的新动向
四、结语
外国诉讼制度
韩国技术侦查制度
一、韩国技术监听的立法背景
二、韩国秘密监听的具体规范
三、结语
博士生论坛
论我国刑事速审权利化改
一、刑事速审权的保护模式
二、我国刑事速审权利化改造的意义和具体进路
论刑事诉讼监视居住之进步与不足
一、问题的源起:“废除论”与“改造论”之争
二、监视居住之进步:新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措施的改造
三、监视居住之不足:仍未改变监视居住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四、监视居住路在何方:破解监视居住理论与实践难题
学术期刊建设
论法学学术期刊中编辑、读者和作者间的互动关系
一、编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二、编辑、作者、读者互动的缺失
三、编辑、作者、读者间的良性互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