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定义与分类
1.1 定义和属性
1.2 活动领域
1.6 分类
1.4 地位
第2章 境外的非营利组织
2.1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1.2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
2.3 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3章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
3.1 起源和历史发展
3.2 活动领域及其作用
3.3 法律制度框架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
4.1 领导和领导者
4.2 领导者的能力与原则
4.3 领导方式
4.4 决策与治理
4.5 理事会制度与秘书长的职责
4.6 用人
4.7 领导效率
第5章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5.1 战略和战略管理
5.2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与意义
5.3 战略管理的程序和内容
5.4 战略管理的成本
第6章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6.1 财务管理的功能
6.2 财务管理的目标
6.3 会计
6.4 财务管理
6.5 财务预算
6.6 外部审计
第7章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7.1 人力资源管理和非营利组织
7.2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及角色
7.3 员工录用
7.4 绩效评估
7.5 授权
7.6 报酬与激励机制
7.7 培训与管理人员开发
7.8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第8章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8.1 基本概念
8.2 有关志愿活动的争论
8.3 志愿者的类型与职责
8.4 志愿者的管理原则
8.5 志愿项目的设计与规划
8.6 志愿者招募
8.7 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8.8 留住志愿者
8.9 志愿服务的意义及其计量
第9章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
9.1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及其原则
9.2 项目申请
9.3 项目运作管理
9.4 项目评估
第10章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
10.1 营销的概念
10.2 非营利组织需要营销
10.3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点
10.4 组织发展的营销导向
10.5 策略性营销
10.6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发展趋势
第11章 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管理
11.1 主要概念
11.2 筹款理念的发展
11.3 筹款的市场分析
11.4 筹款的主要方式
11.5 筹款的绩效评估
11.6 筹款活动的操作过程
第12章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
12.1 评估的概念与类型
12.2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框架及指标
12.3 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方法
第一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序言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政府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世界很多国家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源地之一。
现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迄今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恢复和重建,自此以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决定于2001年10月在我国首次进行MPA招生考试,2002年3月MPA学员正式入学。
为了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水平,保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人事部于2001年2月成立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材工作小组就教材建设问题专门进行了讨论。
后记
这本书的修订再版,是我学术休假中完成的第一个书稿。
从今年9月起,我按清华的学术休假制度享受一年的假期。“真不错!”很多人闻此都这样对我说。其实,多年积压的大量工作都要在这个假期中清偿。我算了一下,一共有9本书。
不过不用去上课、开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切都以休假为借口抵挡,可以限度地安排写作,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三岁的那路从9月起在幼儿园“上班”,留下整天安静的时光给我。每天坐在朝北的书桌前,面对窗外逐浓渐深的秋色,尽管有书稿的压力,却因清静而倍感轻松和自由。想想看,已经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从来到清华,不,从出国,读研,上大学,一直陷入当年梁启超先生戏称的“九忙”之中。有机会像现在这样拥有自己,的确要感谢清华的这项制度。当然,也要借此机会感谢我的爱妻雪飞和我们三岁的那路,他们的支持是我人生得此情怀的基石。
上学期课上讲哈贝马斯,对人类进步三大理性颇有感悟。一日知识或技术理性,主要靠智识习得;二日交往或商谈理性,主要靠沟通积累;三日思想或价值理性,主要靠精神悟道。平日里忙于智识活动和沟通活动,较少有空闲进入精神的境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