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孙元涛(1975- ) 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迄今已经在《教育学报》、《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与李如密教授合著)。
【内容】
当前,学术原创力的匮乏、个体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术同行甚至社会公众对学术、学者公信力的怀疑,从而演变成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知识信任与思想力量的整体弱化。一个反映社会普遍性“困扰”的问题,一定有其体制性根源。但是,从每一个从业个体的角度而言,仅仅以体制决定论来为所属学科或自己的学术研究做辩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理性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孙元涛编著的《研究主体(体制化时代教育学者的学术立场与生命实践)/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一书,从作为公共性问题的学术“体制化困境”人手,以“学科建制”为分析单位,对教育学的体制化历程做了富有新意的解读:从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学史的角度,对作为公共性问题的“体制化困境”做了具有教育学立场的阐释。以此为基础,作者对“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实践论解答,以及对学术、体制、学者关系的多维分析,均体现出了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思辩能力,其中所蕴含的返身性思考的勇气和真诚的学术立场尤为可贵。
【目录】
**章 导论
**节 背景与问题
一、体制化时代的“学术体制”问题
二、学术“体制化困境”的教育学思考
第二节 释题
一、主体与研究主体
二、学术立场
三、生命实践
四、学术体制
第三节 论证
一、为什么是研究主体?
二、为什么是“学术立场”?
三、为什么是“生命实践”?
第四节 研究预期
一、思考学术、学科危机的另一种视角
二、对“学术”与“生命”另一种关系态的尝试性建构
三、对教育学者生存方式与学术实践的深度追问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术转型与学术的体制化历程
二、关于体制与学术研究
三、关于中国教育学史
四、关于体制化时代的教育研究以及中国教育学者的生存境遇
第二章 教育学体制化的中国历程
**节 现代学术转型与学术体制的建立
一、知识分类体系的转变与大学学科体系的奠基
二、现代大学体制的建立:学术转型的制度性确认
第二节 学科建制与中国教育学的体制化
一、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历程
二、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制
第三章 作为学术“公众论题”的“体制化问题”
**节 体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职业化: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变
二、专业化:学科边界的建构
三、科层化:学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二节 沉重的翅膀:破解“体制化困境”的理论设计
一、“跨学科”
二、“反学科”
三、“公共知识分子”话语的崛起
第四章 双重困局:“体制化困境”的教育学思考
**节 “突围”与“入围”
第二节 “破界”与“立界”
一、学术边界
二、学科边界
第三节 “专业人”与“公共知识分子”
第五章 当事人与行动者:“教育理论一实践”关系的实践论解答
**节 回顾:观点纷呈的关系图景
一、中介论
二、对话论
三、理论分层(类)论
四、合理(适度)脱离论
五、本然统一说
六、“不可通约”说
第二节 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中的问题
一、简单演绎路线
二、“旁观者”眼光
三、“生成分析”的缺位
第三节 溯源:“关系问题”背后的“问题”
一、概念演变中的分歧
二、制度化分工导致的“内外”冲突
第四节 重构:新立场,新关系
第六章 学术、体制、学者关系的再认识
**节 走出“体制决定论”
第二节 体制变革的内向式思考
第三节 学术立场的自我反思与学科文化的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