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增补版)》按照刑法分则各章各个罪名进行划分,将相同案由的指导案例、刑事审判政策等汇总到一起,并对部分内容提炼与归纳了法律适用要点与阅读提示,标注在画波浪线的文字下方,方便读者在具体工作中使用和查阅。
【内容】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增补版)》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主编。内容包括:(指导案例)分类汇总了已出版的《刑事审判参考》在认定事实、采信证据、适用法律和裁量刑罚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刑事立法、司法规范)与相应案由指导案例配套的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刑事司法文件。(审判实务释疑)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解答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法律适用问题。(专题论谈)由司法实务部门的权威专家就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经验交流)地方司法机关制定的刑事司法规范性文件及其背景说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政策和意见等。(问题探讨)刊登相关学者与司法人员的研究文章,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编辑部答疑)编辑部解答读者在刑事司法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裁判文书选登)选择典型裁判文书进行刊登于评析,展现法官智慧,指出不足,促进裁判文书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录】
指导案例
王征宇故意杀人案(第9号)——驾车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罪
王勇故意杀人案(第19号)——被害人有严重过错的杀人案件应如何处理
宋有福、许朝相故意杀人案(第35号)——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不明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应如何定性
罗登祥抢劫、故意杀人、脱逃(未遂)案(第36号)——对在抢劫过程中杀人(致人死亡)的案件如何定罪处刑
胡斌、张筠筠等故意杀人、运输毒品(未遂)案(第37号)——误认尸块为毒品而予以运输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刑
叶永朝故意杀人案(第40号)——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正当防卫权应如何理解与适用
张栓厚故意杀人案(第41号)——犯罪后由亲属送司法机关归案并在一审宣判前如实供述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
张杰故意杀人案(第42号)——被告人投案后未如实供述罪行但有抢救被害人情节的应如何处理
刘加奎故意杀人案(第43号)——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且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案件如何适用死刑
李典故意杀人案(第49号)——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杀人如何处罚
杨政锋故意杀人案(第50号)——驾车故意挤占车道致使追赶车辆车毁人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阎留普、黄芬故意杀人案(第58号)——被告人同时具备多种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和其他酌定情节的如何具体量刑
魏荣香、王招贵、郑建德故意杀人、抢劫、脱逃、窝藏案(第76号)——单人劫狱的行为如何定罪
王洪斌故意杀人案(第80号)——到公安机关报假案与自动投案的区别应如何把握
王彬故意杀人案(第104号)——对在盗取自己被公安机关依法查扣的机动车辆的过程中致人伤亡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梁小红故意杀人案(第105号)——对故意杀人后为掩盖罪行而写信勒索钱财并恐吓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曹成金故意杀人案(第132号)——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张君等抢劫、杀人犯罪集团案(第116号)——犯罪集团应如何认定,犯罪集团案件是否应全案审判
阿古敦故意杀人案(第152号)——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应如何处罚
计永欣故意杀人案(第153号)——故意杀人后又取走被害人财物的如何定性
李春林故意杀人案(第171号)——为逃避债务故意杀人后又拿走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杀人、保险诈骗案(第198号)——为骗取保险金而抢劫、杀人的应如何定罪
李林故意杀人案(第222号)——二审法院能否采纳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超出抗诉书范围提出的抗诉意见
张怡懿、杨臖故意杀人案(第240号)——公安机关待犯罪嫌疑人分娩后再采取强制措施的,能否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张义洋故意杀人案(第241号)——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报案后,由于客观原因没能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但予以看守并带领公安人员将其抓获的,能否视为自动投案
王元帅、邵文喜抢劫、故意杀人案(第242号)——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冉国成、冉儒超、冉鸿雁故意杀人、包庇案(第254号)——如何理解和认定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
陈宗发故意杀人、敲诈勒索案(第259号)——将被害人杀死后,以被害人被绑架为名,向被害人亲属勒索钱款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王某故意杀人案(第343号)——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中的“证据不足”应当如何理解
官其明故意杀人案(第344号)——如何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贾淑芳故意杀人案(第362号)——在被害方有明显过错的杀人案件中对被告人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周文友故意杀人案(第363号)——如何理解正当防卫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李洪前故意杀人案(第341号)——人民法院判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赔偿,应当实行全额赔偿的原则
王建辉、王小强等故意杀人、抢劫案(第380号)——对共同故意杀人致人死亡的多名主犯如何区别量刑
于爱银、戴永阳故意杀人案(第388号)——受杀人犯指使将小孩带离现场能否构成共犯
闫新华故意杀人、盗窃案(第393号)——对既具有法定从轻又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应当慎用死刑立即执行
陈卫国、余建华故意杀人案(第408号)——对明显超出共同犯罪故意内容的过限行为应如何确定罪责
彭崧故意杀人案(第431号)——被告人吸食毒品后影响其控制、辨别能力而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韩正连故意杀人案(第439号)——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余华平、余后成被控故意杀人案(第449号)——如何把握故意杀人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吕升艺故意杀人案(第458号)——最高法院复核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量刑适当,但定罪不准的,可以直接改判罪名并核准死刑
刘兵故意杀人案(第465号)——如何认定自动投案中的“形迹可疑”
吴江故意杀人案(第474号)——如何处理因恋爱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
颜克于等故意杀人案(第475号)——“见死不救”能否构成犯罪
赵春昌故意杀人案(第476号)——如何认定“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的自首
肖明明故意杀人案(第490号)——在盗窃过程中为灭口杀害被害人的应如何定性
张俊杰故意杀人案(第511号)
——同事间纠纷引发的杀人案件应慎用死刑
杨飞故意杀人案(第512号)——对于被告人拒不认罪且无目击证人的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王乾坤故意杀人案(第521号)——聚众斗殴既致人死亡又致人轻伤的,如何定罪处罚
翁见武故意杀人案(第522号)——被告人报警后又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否构成自首
陈金权故意杀人案(第523号)——故意杀人案件能否由人民法院作为自诉案件直接受理
房国忠故意杀人案(第554号)——醉酒状态下实施犯罪,量刑时可否酌情考虑导致行为人醉酒的原因
胡忠、胡学飞、童峰峰故意杀人案(第555号)——如何确定雇凶者与受雇者的罪责
刘宝利故意杀人案(第556号)——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
闫光富故意杀人案(第565号)——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通知后到案,但在公安机关掌握部分证据后始供述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吴金义故意杀人案(第579号)——物证提取不全或来源不清案件的证据审查
张东生故意杀人案(第598号)——被告人具备自首要件,其亲属不配合抓捕的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杨淑敏故意杀人案(第599号)——在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如何根据供证关系定案
侯卫春故意杀人案(第610号)——在故意杀人犯罪中醉酒状态能否作为酌定从轻处罚情节
焦祥根、焦祥林故意杀人案(第633号)——以欺骗手段诱使他人产生犯意,并创造犯罪条件的,构成共同犯罪
姚国英故意杀人案(第647号)——因长期遭受虐待和家庭暴力而杀夫能否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对此类故意杀人犯能否适用缓刑
陈乃东故意杀人案(第654号)——对“零口供”案件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赵东波、赵军故意杀人、抢劫案(第506号)——预谋并实施抢劫及杀人灭口行为的应如何定性
卜玉华、郭臣故意杀人、抢劫案(第566号)——共同抢劫中故意杀人案件的认定和处理
李官容抢劫、故意杀人案(第611号)——对既具有自动性又具有被迫性的放弃重复侵害行为,能否认定犯罪中止
龙世成、吴正跃故意杀人、抢劫案(第634号)——共同抢劫杀人致一人死亡案件,如何准确区分主犯之间的罪责
张更生等故意杀人、敲诈勒索、组织卖淫案(第627号)——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单位
朱某故意杀人、盗窃案(第655号)——如何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王长友过失致人死亡案(第127号)——假想防卫如何认定及处理
穆志祥被控过失致人死亡案(第201号)——致人死亡无罪过,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不构成犯罪
李满英过失致人死亡案(第243号)——驾驶交通工具在非公共交通范围内撞人死亡的应如何定罪
王之兰过失致人死亡案(第262号)——在未领取《医疗机构执业》的乡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行医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性
王刚强、王鹏飞过失致人死亡案(第345号)——交通运输管理站工作人员在稽查路费过程中追赶逃费车辆致人身亡的应如何定罪
……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
审判实务释疑
经验交流
大案传真
裁判文书选登
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指导案例及高法公报案例
【书摘插画】
书摘插图

书摘图


书摘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