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华、白二人的通信,是20世纪文人书札的*后一抹亮色。信中“或通情愫,或叙事实”,绝无周作人所批评的“作意矜持”,因为无论是华人德还是白谦慎,都从未想过这些信札有朝一日能够出版。作为编者,我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华人德、白谦慎所代表的的那群人在那个年代所显示出的格局、意志与活力,以及他们为中国书法的多元化发展、书法史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所作出的贡献;我也希望读者能将之视为一份难得的史料,从中了解、把握二十世纪*后十五年的书法生态。
【作者】
华人德,1947年生于江苏无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现为苏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及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审委员。曾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多次组织国际学术会议与‘苏州中国书法史讲坛。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兰亭论集》(与白谦慎合编)、《六朝书法》、《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华人德书学文集》等,其中《中国书法史》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1986年曾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近年包揽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艺术奖、理论奖与教育奖. 薛龙春, 1971年10月生,江苏高邮人。现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16—17世纪中国书法篆刻、明清文人尺牍。著有《郑簠研究》《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等。
【内容】
本书所收入的华人德致白谦慎109封信,主要集中于1987—2000年之间。总体上看,信札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的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讨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阅读这些信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华人德、白谦慎这两位当代书坛代表人物在艺术与学术上的切磋。理解作为当代*重要的民间社团,沧浪书社十余年中大获成功的原因以及它后来的分化为何不可避免。

二十世纪的*后十五年,是书法发展*迅猛的时期,透过华人德的观察与评论,我们也能认识到那一时期书坛发展的动力与制约,进步与弊病。在这个意义上,这批信札不仅是史料,其本身也是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文人书札的*后一抹亮色。
【目录】
二十世纪最后十五年的书法生态(代前言)
华人德致白谦慎手札
附录一 白谦慎:华人德和民间社团及其他
附录二 白谦慎:华人德书法史研究的理论价值
后记
【书摘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