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美)蕾切尔·卡森 卡森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 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1936年,卡森以水生生物学家之身份成为渔业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1941年,卡森出版第一部著作《海风下》,描述海洋生物。1951年出版《我们周围的海洋》,连续86周荣登《纽约时报》)杂志的畅销书籍榜,获得自然图书奖。1955年完成第三部作品《海洋的边缘》,又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被改编成记录片电影,获得奥斯卡奖。1962年,《寂静的春天》正式出版后,成为美国和全世界的畅销书。本书的危机思考,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从而在1972年全面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其后世界各国纷纷效法,目前几乎全世界已经没有DDT的生产工厂了。《寂静的春天》被看作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
【内容】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该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被称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目录】
01. 明天的寓言 1 n
02. 忍受的义务 4 n
03. 死神的特效药 13 n
04. 地表水与地下水 35 n
05. 土壤的王国 47 n
06. 地球的绿幔 55 n
07. 无谓的浩劫 75 n
08. 寂静的春天 90 n
09. 死亡之河 114 n
10. 无人幸免的天灾 137 n
11. 超越波吉亚家族的梦想 154 n
12. 人类的代价 166 n
13. 透过一扇窄窗 177 n
14. 每四个中就有一个 193 n
15. 大自然在反抗 214 n
16. 雪崩前的隆隆声 230 n
17. 另一条道路 242
【书摘插画】
01 明天的寓言 n
n
在很久很久以前,美国中部有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小镇。小镇的一切都好,小镇的发展也非常和谐。在小镇的周围,有一个个农场。农场里的作物生机勃勃,山坡上种着成片的果树。春日,繁花如白云朵朵,点缀于绿色原野之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天然屏障,白桦树、橡树和枫树如火焰般闪耀,小狐狸在山上鸣叫,小鹿们静悄悄地穿过薄雾笼罩的原野。 n
小镇上有一条小路,路边长着月桂、蕨草等各种各样的花草,在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这条小路的景色都十分宜人。即使是在冬天,路边也是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象,鸟儿们在这里寻找食物,啄食着树叶和枯草的种子。这里因为众多的鸟儿而闻名。每年春秋时节,候鸟们不远万里迁徙至此,随后很多游人也不远千里到此游玩。他们在清澈的河水中垂钓,水从山涧中流出,在成片的绿荫下聚积。多年以前,人们来到这里定居,大家打地基、盖房,在大水井旁边建起了谷仓—随后的很多年一直是这样的景象。 n
但是后来,可怕的瘟疫发生了:瘟疫在乡村中蔓延,一切都变得不同,就如同被施了诅咒。牛羊成群死去,家雀也没能逃脱厄运。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农场中的人们都谈论着家人们的病症。医生对于这些病症也毫无办法,随后开始出现毫无征兆的突然死亡,死者不只有大人,还有活泼的孩子。他们刚刚还在玩耍,突然就病倒了,几个小时之内就死去了。 n
整个村庄显得安静而可怕。鸟儿不见踪影,很多人对此惊慌不安。后院是鸟儿们经常觅食的地方,现在冷冷清清,偶尔能看见几只鸟,但那些鸟儿也是奄奄一息,正在走向死亡。它们剧烈地挣扎着,最后连飞都飞不起来。曾经被知更鸟、鸽子、松鸡,以及其他很多鸟儿的合唱撩动的春日清晨,如今却一片死寂,毫无声响,只剩下如铁的沉默,笼罩在田野、树林和沼泽的上方。 n
母鸡在农场中做功夫,却再也孵化不出小鸡;农人们对养殖业的抱怨再也没有停歇过:他们抱怨着猪永远也养不活,幼崽个头小,小猪即使生下来也活不了几天。苹果树开花了,花丛中却看不到蜜蜂的影子—没有授粉,苹果树便无法长出果实。 n
小路两旁的迷人景象如今已消失不见。花草又枯又黄,像是被烈火焚烧过。它们全都寂静无声,就像已被世界抛弃。很多往日经常来的垂钓者,因为河流中鱼儿的死亡,如今再也不来了。 n
屋檐下、瓦片间依稀可以看到颗粒状的白色粉末,让屋檐、瓦片显露出斑斑印迹。仅仅几周之前,它们像雪花一样纷纷落下,落在屋顶上、草坪上、田野间和溪流里。 n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巫术,没有什么所谓敌对势力阻碍了新生。使这个本就病恹恹的世界更加沉默寡言的,是人类自己的所作所为。 n
其实这个小镇是虚构的,但是我们非常容易地就能够在美国,甚至世界上任何地方找到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村镇。我知道,并没有哪个地方确切地经历了以上我所描述的一切,但这其中的每一项灾难都曾真实地存在过,很多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也遭受了极度的、大量的不幸。在不经意间,一个恐怖的幽灵正向我们袭来,我所描述的悲剧极可能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今生就能看到。 n
究竟是什么令美国小镇美丽的春天变得死寂?本书将试着给出解答。 n
n
02 忍受的义务 n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和生物的历史是相互影响的。从很大程度来讲,地球上动植物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之相对的,在地球整个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细微的;而到了这个世纪的现在这个时间段,地球上有一个物种产生了极大的、可以大肆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个物种就是人类。 n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出现这么简单,而是迅速地发展,在质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中,很多破坏都是再也无法挽回的。这种破坏行为,尤其是对环境的污染行为,在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中形成了极具危害性的生物链条,且大部分不可逆转。 n
全球环境污染中,化学物质与辐射共同作用的污染逐渐改变了世界的本质,同时也改变了地球上生命的本质。化学药物对于环境的危害巨大,而公众至今没能认识到它们的危害性。锶90能够随着核爆炸释放到空气中,并且可以随着雨水直接进入土壤,或成为原子,飘浮在空气中,从而再次积聚在土壤里,然后随着土壤渗透进生长在土壤中的青草、玉米和麦子里,并且最终会进入人类的骨骼、各种器官,直到宿主死亡。同样,喷洒在耕地、森林、花园中的药物也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土壤中,进入生物的身体,再次传输到其他生物体内,造成污染,并随之形成死亡链条。或许还有一部分随着地下水悄悄扩散,而后因为阳光与空气的神奇作用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并开始杀死动物,令植物死亡,也令井水不再纯净,这对喝水的人类形成了微小的危害。如同阿尔伯特·施维茨所说:“人类至今无法认出自己一手创造的恶魔。” n
地球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孕育出生命,在随后漫长的时间链条中,生命不断演变、进化、多元发展,然后慢慢适应了环境,并维持着一种微妙却平衡的环境。环境中包含着有害的以及有利的元素,它们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规律来供养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有些物质会释放出辐射,例如太阳也时不时会放出短波辐射。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万物经过自身的调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时间是重要的原材料,但对于如今的世界而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了。 n
变化急促地发生着,新的状况不断涌现。这些新的状况都和人们冲动而鲁莽的步伐保持一致,而不仅仅是跟随自然的节奏;这些辐射不仅仅是源于寓言式的背景辐射、宇宙射线的猛烈攻击以及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源于人类所摆弄的电子元件、所创造的科技产物。 n
生物所需要适应的化学环境也不仅仅只包括钙、硫、铜、硅以及从岩石中冲刷入海的其他矿物质,还包含着人类创造力所创造出的其他产物—那些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n
人类想要适应化学物质,恐怕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不仅需要一个人一生的时间,而很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几代人的时间都不会见到什么成果。因为我们的实验室在源源不断地生产这些新型化学物质,美国每年就会有将近五百种新的化学物质投入使用。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其背后带来的后果也难以预料。人与动物每年都需要费尽心机去适应这五百种新型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完全超出了生命体验的范畴。 n
这其中有许多化学物质都来自人与自然的战争。20世纪40年代中期,人类已经发明了两百余种基础化学物质,用于杀虫、除草、灭鼠以及灭除现代人类所定义的“害虫”—而每种化学物质又有数千种不同品牌在销售。 n
如今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无论它们是喷雾状的、粉末状的,还是气体的。人们在农场里、花园里、森林里还有自己的家里喷洒这些化学药品,这些非选择性的化学制剂能够杀死每一种昆虫—不管它是益虫还是害虫,这些杀虫剂使得鸟儿无法歌唱,使得河流中的鱼群无法跳跃,它们将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覆盖上了致命的杀虫剂薄膜,并且使得这些薄膜长期在土壤中滞留。造成这一滞留的原因,仅仅是我们想去除一些杂草和想杀死一些昆虫。怎么会有人认为给地球表面施加大量的毒药,它仍然能够适合生存呢?那些化学药品不应该被叫作“杀虫剂”,而应该被叫作“杀生剂”。 n
从政府开放DDT 给民众以后,杀虫剂的使用就不断地升级着,几乎哪儿都需要使用杀虫剂。但是,情况变得不同了,变得更加严重起来,人们需要更强劲的有毒物质来杀虫。昆虫们用自身的情况扬扬得意地证明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论,从而进化出了一些超级昆虫,对杀虫剂有免疫功能,于是人们不得不发明出更为致命的杀虫剂,接着再发明出比前几种更强的……如此往复。除此之外,喷洒了杀虫剂之后害虫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死灰复燃的情况,这时候它们的数量就会比之前更多。这场化学战争不仅从不曾有哪一方取得胜利,还让所有的生命都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疲惫不堪。 n
人类会因为核战争而灭亡。就在今天,我们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有害物质对于生存环境的污染非常大,而且这种物质会积聚在生物体内,甚至会渗透到细胞当中,改变乃至粉碎原先的遗传基因链。 n
那些被称为“未来建造师”的人期待着他哪一天能够改变人类的遗传基因,但是在今天,我们已经不自觉地这样做了。因为有很多类似辐射物的化学物质会造成基因突变,哪怕杀虫剂这种微小的物质,也能决定人类的未来—想到这里真是觉得十分可笑。 n
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去冒这么大的风险?我们去世之后,历史学家们很可能会被我们的本末倒置震惊,作为拥有智慧的生物种群,我们怎么能够因为想要控制几种人类讨厌的害虫就破坏了整个环境呢,并且连我们自己也身陷死亡危机当中!但是我们依旧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不过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原因本身(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冒如此高的风险去发明和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就不成立。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难道不是杀虫剂生产过多吗? n
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们减少了耕地面积,奖励不耕种的农民。但是我们收成依旧非常高,仅1962 年一年美国的纳税人就不得不拿出10亿美元来储存过剩的粮食。虽然农业部的某个部门想要降低产量,但是依然有很多部门于1958年后重申以下言论:很多人相信,如果能严格按照土地休耕的保护计划减少耕地使用面积,人们一定会加大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增加产量。这么做只会令情况更加严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