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湾文化大学历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内容】
本书是台湾美学名家蒋勋在美学领域集大成之作,初版后即获得台湾“金鼎奖”文学类图书。全书从人类历史美的根源,上古时代开始,纵横数千年,从创世纪到埃及、巴比伦、古中国到印度、希腊、罗马……温柔讲述美的历程中的种种宏阔辽远与细节之美,囊括了美术、雕塑、青铜、建筑等世界艺术史和世界各国共同与不同的美学传承与变革,以开阔的视野、细致的梳理,讲述对人类如何发现美、创造美、运用美,讲述美的大无用与大有用,是新的世界史、人类史和艺术思想史。蒋勋他为读者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而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读这本书,可以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目录】
自序
第一讲创世纪——艺术的诞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兽之别/脊椎直立的意义
空出双手开始/Chaos,世纪最初的浑沌/从野合到婚配
盘古开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记忆
第二讲石破天惊——旧石器时代
人类在旷野的卑微、无助/人对动物的崇拜/创造他所感觉的高贵、崇高
人类不断超越,最后变成动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话中的龙与凤/当人类希望恢复动物野性时
感觉一种概念/人类手的进步,一部分从编织开始/缠足与田径场
第三讲形状的发现与工具利用
当双手变得万能/人类懂得创造工具了/思索、记录到整理
从矛到发簪/锋从磨砺出/极简风潮释放的美
向往圆润之美/从实用到无用/因脆弱对坚实的想望
经久不衰的器物/淬炼与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讲新石器时代与土陶制作
安全感的来临/玩泥巴是检验手指进步的方法/让手保有感觉
仰韶文化时代的手拉胚/手的进步,须要记忆经验/人类的手,因进步而退化
蒙恬造笔之前/千万年前的象征艺术与抽象艺术
第五讲安土敦乎仁——农业定居与陶器制作
土地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从迁徒到定居/手工编织的情感
赞颂土里土气/消逝的岛屿记忆/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国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讲河流与文明
西区老台北/巴黎的零座标/Croissant——肥沃月弯
爱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与死之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善待这位母亲
第七讲埃及金字塔——对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国两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钥
克丽奥派特拉(Cleopatra)——因她还原了埃及文明/拿破仑唤醒沉寂已久的埃及之谜
神秘的吉萨金字塔/上帝遗留的指纹/金字塔——翻过来的舟
埃及古文明的缩影/无法解释的埃及古文明之谜/殊途同归的绝对与绵延
第八讲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黄沙漫漫中的巴比伦/民主与帝制
河流与帝国/威武的飞狮与可爱的石狮子/巴比伦的占星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明的起源之谜?/宇宙循环的心得/严格:贯彻天上人间的态度
第九讲黄河半坡、仰韶、马家窑文化
被掠夺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门/从穴居到构木为巢
文字能力晚于绘画能力/一脉相承的吃鱼文化/古文明与现代之间
多产的马家窑/美,就是秩序/艺术品是手跟脑的思维,达到的很好表现
第十讲长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红山文化
先民的蛛丝马迹/死亡,复活的希望/丰润的女体之美
被改写的历史/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南方——很优雅、细腻的文明
复杂多样的遗址特色/千年,不过一刹那
第十一讲上古人像造型比较——埃及、印度、中国、希腊
古遗址——小国寡民的悠闲生活/如莲花般开落的埃及王朝/期待永恒的肉体之美
以最谨慎的姿态等待复活/稳定严肃的沉重之美/妩媚的流动之美
两个美丽特别/嬉皮与文化的发源/在动作间歌颂和谐
第十二讲青铜时代——夏二里头文化
人类的价值,因思想而存在/从咿呀学语到美感形成/人类文明的曙光
青铜——成就人间典范/制作青铜器物的皇家秘方/技艺的颠峰
鼎——安和乐利的象征/问鼎中原——古代的政党轮替
第十三讲文字时代的来临:历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灿烂王朝/家天下世代的来临/中国的醒酒瓶
故宫的镇馆之宝/毛公何许人也?/散氏盘,古代的停战契约
文字,是自我意识的符号/甲骨文重现了商朝,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第十四讲美是心灵的觉醒
美,是心灵的愉悦/夕阳——绽放生命中最灿美的笑容
喜怒不形于色的东方哲学/轻狂少年,冷漠长大/美转圆了人间纷扰
没有目的的快乐/当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隶/走在钢索上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