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编辑推荐












历时7年,28215字独家注解,一个终于可以读懂的中文译本




读懂梦,你就读懂了自己




毕淑敏、武志红、古典、张德芬、高铭等都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译本)》,又译《解梦》,不是周公解梦那种,它是“科学”解梦。人的意识只有不到1/3的部分可以被准确感知。读懂了梦,我们就读懂了自己另外的2/3。




《梦的解析(*译本)》创造性地发明了潜意识、前意识、超我、本我、自我、力比多等词,这些词从心理学蔓延出去,影响了包括社会学、管理学、法学、量子物理、宗教学等几乎所有文理科的科学领域,甚至在自然科学领域也留下了痕迹。




文革期间心理学被当做唯心主义来压制,所以《梦的解析(*译本)》的经典译本及其他共17个前代版本均遭吐槽;本版由北京大学硕士、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三月半老师历时7年呕心沥血之作,口语的句式、流水的风格,百万读者心动见证,《梦的解析》并不晦涩,它可以有另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精彩书评












★弗洛伊德。








——武志红









★弗洛伊德开创了对梦的解析。你不能说他是迷信,如果你说他是迷信,你就是愚昧了。








——毕淑敏









★新的时期,我们需要新的《梦的解析》。








——徐小平









★(对于解梦这件事)弗洛伊德是目前已知效果最好的,至今还没有人能超越他。








——高铭









★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一个《梦的解析》的版本。








——菲尼克斯






















目录












德语第一版序




德语第二版序




德语第三版序




英语第三版序




第一章 梦学综述




A.梦与醒的关系




B.梦的素材:梦中的记忆




C.梦的刺激和来源




a.外来刺激/客观感觉




b.内源感官兴奋/主观感觉




c.内源躯体刺激/机体觉




d.精神兴奋源




D.我们醒后为什么会忘记梦




E.梦的心理学特征




F.梦中的道德感




G.各派理论和梦的功能




H.梦和心理疾病的关系




第二章 解梦的方法:对一个案例的解析




背景说明




1895年7月23-24日的梦




解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改装




背景说明




解析




背景说明




解析




第五章 造梦素材及其来源




A.梦中的近期琐事




B.儿时经历入梦




C.躯体刺激入梦




D.典型梦




a.害臊:梦到自己裸体




b.梦到痛失至亲




c.梦到考试




第六章 造梦机制




A.凝缩机制




梦一




梦二:一个撩人的梦




B.置换机制




C.逻辑关系的表达方式




D.具象化机制




E.梦中的符号:其他典型梦




a.帽子象征男人(的性器官)




b.小孩代表性器官,小孩被车轧象征性交




c.建筑、楼梯、井代表性器官




d.人代表男性器官,土地代表女性器官




e.儿童的阉割梦




f.小便梦




g.楼梯梦




h.楼梯梦的变体




i.真实感&表达重复




j.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问题




k.化学家的梦




F.几个案例:梦中的言语和数字




G.荒诞梦:梦中的理性活动




H.梦中的情绪




I.校订机制




第七章 梦的细节步骤




A.梦的遗忘




B.回溯




C.愿望的满足




D.梦的功能:从噩梦中惊醒




E.潜抑




F.无意识、意识,哪个更真?

















精彩书摘












c.梦到考试




通过高考并考上大学的人,都抱怨说总被噩梦所扰,梦到自己又没过,又得重修等。而在大学拿到学位的人,其典型梦则是另外一幕,他们会梦到自己没拿到学位,在梦中努力反对说,自己已经从事这行很多年了,甚至已经是大学教授或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了等,但总是徒劳。这是我们小时候犯错受罚时那种不可磨灭的记忆,在学生时代的两个重要转折点的复活,在痛苦考试的神谴之日。神经症患者的考试焦虑同样也被儿时的恐惧强化。学生时代结束后,老师或家长就不再负责惩戒我们了,成人生活中无情的因果链会取而代之,完成我们的后续教育。谁没有在高考和博士考试时感到胆战心惊?现在,当我们担心自己没尽力所以做得不好甚至做错事,所以将受到恶果的惩戒时,就会梦到这两个场合。总之,我们感到了责任的压力。




继续解读考试梦。我得感谢一个同事的论断,他同样研究该主题。他在一个研讨会上说过,以他的经历而言,只有那些考上了的人才会做考试噩梦,没考过的不会。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考试噩梦总发生在将要承担责任重大但可能失败的任务的前一天晚上,这时人们会回忆起某个场合,非常焦虑,实际上没必要担心,因为最终的结果将否定焦虑的必要性。这种梦是是绝佳的例子,可以证明未睡的系统总是误读梦境内容。人们在梦中申诉,反驳说“我已经是博士了”等,这些实际上是梦提供的安慰品,所以应当解读为:“不必担心明天,想想你高考前感到的焦虑,它没有任何道理,因为你现在已经是博士了。”我们梦中感到的焦虑,实际上来源于做梦当日的情绪残余。




我检查过自己和别人的梦,虽然并未穷尽所有案例,但结果完全支持这种解读(另见第四章A)。比如,我没有通过法医资质考试,这从未在梦中让我担心过。而我考植物学、动物学和化学时,都有充分的理由担心,但最终因为命好(或者老师比较好)躲过了灾难。我梦到学校考试时,总是在考历史,这门我考得非常不错,但我得承认,这是因为善良的教授(在别的梦中他会变成一个独眼的好人)在我交卷后看到了一件事,我用指甲把三道题中的第二道划掉了,暗示说我考虑的并不成熟,老师不必较真。我的一个病人在高考前打了退堂鼓,后来补考过的,后来他没通过专科考试所以没能从业。他告诉我说,他常梦到前面的考试,从没梦到过后面的。




W.什德克尔是第一个解读考试梦的人,他说这种梦总是暗指性经历和性成熟,这个结论常和我的治疗经历吻合。




……

















前言/序言












德语第一版序




在这本书中,我详细说明了解梦的方法和结果。其间,我觉得自己没有越过神经病理学的界限。 人有很多非正常的精神状态 ,比如癔症性恐惧症、强迫症和妄想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梦了。其他非正常精神状态,因为实践的原因,都受到了医生们 的重视;但大家都知道,梦却没有。而正因为它在实践中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作为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其理论价值就更大了。如果医生不会解梦,不知道梦的根源,再努力也无法理解恐惧症、强迫症或妄想症等,更不用说利用疗法解决这些问题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解梦的主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大环境,下面这些章节就有了很多不足。我们的讨论,是精神病理学 这个大学科的一部分,大学科里还有更多、更基础的未解之谜,而那些问题也造成了这个分支学科的问题。大小学科之间的连接,造成了本书的各种缺陷。大学科中的那些问题,在本书中就不做论述了。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精力也够,或者大学科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和发现,我们可以在其他书中另加详述。




这篇论文写起来真的很难,因为用来说明解梦方法的案例很特殊。如果你看了我解梦的方法,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人文献中的梦,或出处不明的梦,不能满足我的目的。我别无选择,只能用自己的梦和在精神分析疗法中收集到的病人们的梦。但是病人的梦不好细究,因为神经症人格在起作用,他们的梦复杂得让人头疼;而要讲自己的梦,我又必然要暴露自己精神生活中的很多隐私。我不太愿意在陌生人的注视下暴露自己的隐私,而且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不是诗人,落笔写隐私似乎也不太合适。我很痛苦,但没办法,我只好屈服于命运,否则就无法证明我的心理学理论了。当然,我偶尔也无法抵抗住诱惑,想不那么莽撞,所以对自己的梦加以省略或替代。当然,这时所述例子的价值就一定降低了。但我只是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困境,多多原谅。而且,无论谁发现我的梦和他相关时,无论如何请不要剥夺我们做梦时的思想自由权。




维也纳,1899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