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1. 感谢世界上还有一些奥秘不是点几下鼠标就能有效解答!50位前沿科学家 75位当代艺术家联手打造另类艺术科普,解答那些困扰你许久的科学大问题,让你的左半脑和右半脑一起狂欢。
2.《纽约时报》科学与非虚构类畅销图书!《发现》杂志、《科学》期刊、《大西洋月刊》推荐图书。“麦阿瑟天才奖”得主、美国作家和插图画家大卫?麦考利倾情作序。
3.来自世界科研靠前线的专家解答,带你发现保证真理。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召集如此多的科学家——耶鲁大学的博士、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研究员、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教授……只为那些尚未解决或未经证实的科学奥秘,提供更科学严谨的解答。
4.以艺术家的眼光探索科学中的奇迹。约翰?拉森、丽萨?康登、卡米拉?恩格曼、杰玛?科雷尔……75位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用画笔描绘科学,让你的左半脑和右半脑一起狂欢。
5.精装大16开,四色全彩印刷,为大小读者提供唯美、舒适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大爆炸之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细胞怎样彼此交流?人类和蚂蚁为什么有很多共同点?性取向是天生的吗?树木会彼此交谈吗?……
现在,再也不用为这些问题恐慌了,珍妮?沃尔沃斯基、朱莉娅?罗思曼、马特?拉莫特著,于娟娟译的《再荒诞的问题都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75位艺术家图解神奇的科学奥秘)(精)》汇集了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利分校等大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简洁动人的方式,出色地阐述了这些复杂的科学主题,提供更严谨的科学解答。此外,书中更有约翰?拉森、丽萨?康登、卡米拉?恩格曼、杰玛?科雷尔等75位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用幽默的图片说明这些有趣的事实,让你的左半脑和右半脑一起狂欢。
这是一场充满创意的科学狂欢,既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带来思维智慧的启迪,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思考艺术与科学,解决青少年和成人心目中那些困扰已久的或荒诞或“幼稚”的未解之谜。
作者简介
珍妮?沃尔沃斯基(Jenny Volvovski)、朱莉娅?罗思曼(Julia Rothman)和马特?拉莫特(Matt Lamothe)是美国ALSO设计公司的合伙人,这家公司立足于芝加哥和纽约,曾获得无数奖项,包括ADC青年创意奖(ADC Young Guns)。朱莉娅是高人气博客“书籍封面(Book By Its Cover)”的作者,专门介绍冷门书籍的设计装潢。

序作者大卫?麦考利(David Macaulay)是美国屡获殊荣的作家和插图画家,他的著作仅在美国销量已达数百万册,并被译为十余种语言。他于2006年获得“麦阿瑟天才奖”。设计出色、插图精美、信息表述清晰,他所有的著作都因此脱颖而出。
目  录
前言 卡纳莱托在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换灯泡
简介
问题1 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问题2 什么是暗物质?
问题3 什么是暗能量?
问题4 万有引力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5 物质能逃离黑洞吗?
问题6 什么是“上帝粒子”?
问题7 什么是反物质?
问题8 是否存在三维以上的维度?
问题9 接jin光速时会发生什么?
问题10 星星是怎样诞生和死亡的?
问题11 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问题12 是什么触发了地磁倒转?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如今,丰富的信息已经把我们宠坏了。我们随身携带大小可以装进口袋的电子产品,里面包含了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如果你想了解任何事情,只需使用谷歌搜索。
最jin有一次开车时,不知为何大家开始讨论鸡蛋为什么是那种形状。我们一起就这个话题争辩了几分钟,每个人都在大喊大叫,讨论鸡蛋的形状是否存在进化上的目的。有人用手机查询维基百科,花了几分钟时间就迅速揭开谜底。车里的人静静听着答案被念出来。真棒!
我们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但既然有人给出答案,讨论也就结束了。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继续聊天。当3G网络横空出世之后,我们反而失去了*的乐趣——思考的过程、有趣的猜测。幸运的是,这世上还有一些奥秘,仅仅凭点击几下鼠标也不能得到全面的解释。在本书中,我们希望能够唤回信息时代中已经消失的未知感。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其中很多仍然是纯理论的,有时候还存在多种互相矛盾的理论。本书中汇集了50 多位科学家,从人类学家到物理学家,研究方向从病毒到地核。这些科学家们欣然同意加入本项目,针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解释其背后的理论。
本书中很多灵感来自于古老的科学图表,以及从科学刚刚萌芽的久远时代流传至今的图画。有日本江户时代美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错误解剖图,有20 世纪50 年代教室里详细描绘血细胞结构的精彩挂图。这些独一无二的视觉作品,试图传达出对自然现象的某种理解。
我们邀请了75 位艺术家,请他们根据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绘出科学图表。由于这些问题仍属于未解的奥秘,艺术家们可以融入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我们选择了擅长创作信息化艺术作品的艺术家,包括著名的和崭露头角的插画家、漫画家、美术家、设计师。我们仔细斟酌艺术家与科学问题之间的搭配,努力让每一位艺术家拿到*其风格的问题,无论需要描绘的是暗物质还是一只打呼噜的猫。
我们希望, 阅读本书时你能够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也能享受深入思考这些奥秘的过程。请记住, 在直接上网快速搜索之前, 你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书用幽默的图片说明有趣的事实,这一本是出类拔萃的。
——史蒂文?赫勒,《纽约时报》

这里可不会用粗制滥造的电脑效果图来描绘宇宙事件,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钢笔墨水画出的恒星诞生、以拼贴画表现的反物质,以及手绘的黑洞。
——《发现》(Discover)杂志

这本可读性不错的著作令人从全新的角度思考艺术与科学之间长久以来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以简洁动人的方式出色地阐述了一个复杂的主题……沃尔沃斯基、罗思曼和拉莫特收集了这些令人惊叹的作品,重新描绘了各种科学奇迹,充分证明了在这个快速存取信息的时代中也可以享受慢生活。
——《科学》(Science)期刊

这本书的特色在于简洁、风趣,以及为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
——《大西洋月刊》官网

作为一名艺术与科学交叉点的爱好者,《再荒诞的问题都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75位艺术家图解神奇的科学奥秘》是多年以来令我感到兴奋的一部书。这部稀世珍宝一般的著作,既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带来思维智慧的启迪,充满创意的三人组朱莉娅?罗思曼、珍妮?沃尔沃斯基和马特?拉莫特邀请当代一些很有名的艺术家创作科学插图和图表,相应的短文描述了当代科学家心目中引人入胜的未解之谜。
——书评网站Brain Pickings
显示部分信息
免费在线读
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目前,科学界把宇宙的起源,也就是物理定律仍然适用的很久远的过去,称为“宇宙大爆炸”,这一简称意外地有点用词不当。现有证据表明,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以及所有可见的星系和恒星,很初都起源于一团炽热致密的气体,它的体积比豌豆还要小得多,远远称不上“大”。一些宇宙学家,仿佛是为了炫耀自己多么熟悉这些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事情,声称宇宙的起源只不过是一次“爆炸”。在广义相对论中,科学家们研究爱因斯坦1916年相对论的物理推论,拿着粉笔在黑板底部画了一条水平线,说:这就是一切开始的奇点。
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始于大约140亿年前,那时候,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一切,都被压缩成一个密度和压力很好大的等离子体,温度比恒星核心的温度还要高。我们观测得到宇宙中元素的构成,尤其是氦元素含量,正是宇宙很初几秒钟存在状态的很好佐证。
“宇宙起源”后很初几秒钟的另一项证据,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太空中分布的平滑性和均匀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空间-时间与质量-能量深入联系到一起。在一定意义上,物质能够创造自身膨胀的空间,也能生成膨胀所需的时间。宇宙诞生时处于低熵的状态,为时间画下了前进的方向,为宇宙演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为了理解这一点,让我们想象另一个宇宙,在诞生时处于高熵状态——把这个宇宙想象成一个大盒子,里面均衡分布着不冷不热的均匀气体。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盒子里的气体分子四处反弹,但均匀气体这一整体情况保持不变,盒子里任意位置的整体温度或气体分布也不会产生变化。而低熵状态就好像一个空盒子(真空),只在空盒子的角落里有个由炽热气体构成的小球。这种情况很不稳定,炽热气体的小球会迅速膨胀,填满整个盒子的体积,同时冷却下来。把早期宇宙比喻成大爆炸与此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并没有“空盒子”—在宇宙发展的过程中,宇宙的质量-能量创造出膨胀的空间-时间。
在我们的时代之前,是否存在着一个宇宙诞生的时代?物理定律,时空维度,自然的力,基本粒子的强度、类型和不对称性,以及生命的潜力,是必然如同我们观察到的一样,还是在更早或更晚的时代存在着一个分支的多元宇宙,其中满是难以想象的奇异领域?我们不得而知。


物质能逃离黑洞吗?



如果把太阳压缩到一个直径几千米的圆球中,它将具有十分强大的引力,落入其临界半径内的任何物质都永远无法逃离。这就是黑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经典理论预言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于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考虑到量子力学,一种新的理论认为每个黑洞都会发出微弱的辐射,就像极为暗淡的恒星一样。根据这一理论,霍金辐射会在黑洞表面附产生一对粒子,分别位于事件视界里面和外面。外面的粒子可以逃离黑洞,而与之成对的粒子仍然留在里面。矛盾的是,这些粒子的产生会导致黑洞质量减少,略微收缩,温度变得更高。数万亿年后,粒子的逸出很终会使黑洞接jin蒸发。所以,现有理论认为,如果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一切物质都将逃离
黑洞!


什么是“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全名希格斯–布罗特–恩格勒特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存在的一种有质量的基本粒子。迄今为止,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中描述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很好理论。然而,(未引入希格斯场的)标准模型问题在于,为了起作用,这种理论要求所有基本粒子都必须没有质量。但我们知道,粒子是有质量的,因此标准模型并不完整,需要补充一个赋予粒子质量的物理机制。我们把赋予粒子质量的场称为希格斯场。由于场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相应的粒子,我们又引入了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场,以及某些迄今尚未发现的物质,将帮助我们解释粒子怎样获得质量。质量是宇宙的根本。我们知道,自然界中通过粒子的交换产生相互作用。例如,名为光子的粒子传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熟悉的电磁力。所谓的W及Z玻色子,传递造成原子核放射性衰变的弱核力。光子接jin没有质量,而W及Z玻色子就基本粒子而言质量很大,几乎是质子质量的100倍。这种质量差异是粒子物理学中很基本的难题之一,而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迄今为止还未能在实验中探测到希格斯玻色子,虽然我们知道它的质量肯定超过120个质子。
从45年前开始,寻找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是粒子物理学追求的优选目标。有些实验中也许即将发生人类与这种粒子的靠前次见面,目前人们把所有希望放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edron Collider,简称LHC)上。这个庞大的圆形机器包含一个有27千米长的环形隧道,位于地下100米左右,把两束质子加速到目前可以达到的优选能量,迎面相撞。猛烈的碰撞使对撞质子的能量转化为质量,正如爱因斯坦的有名公式所述,从而可以产生新的重粒子,如希格斯玻色子。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0年开始实施对撞,人们期待超环面仪器 (ATLAS)与紧凑渺子线圈(CMS)这两个大型装置中的对撞实验分析,能够给出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优选答案。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年时间,研究人员要仔细分析实验中的亿万次对撞。
确认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补上标准模型中缺少的很后一部分,将成为科学上的一次胜利,使我们认识到已知粒子的多样性,因此希格斯玻色子有时也被戏称为“上帝粒子”,隐喻它能够使我们了解整个宇宙。针对这种玻色子的特性进行研究,无疑也将为科学家们面对新的问题时打开一扇新的门。
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结果排除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可能性,目前也有另外几种不需要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理论,统称为无希格斯模型。但大多数粒子物理学家预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会在不远的将来找到希格斯玻色子。
就在本书完稿后,物理学家真正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向科学家们表示祝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