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适读人群 :中小学教师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复返。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金色的童年,是我不懈的追求。

  ——于永正

  如果把特级教师于永正比作一本“语文教科书”,它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封面——举止稳重、言谈优雅,带着淡淡的书卷气;扉页——一手好字;内页——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朗读,行云流水、文质兼美的范文,以及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故事。

  这样一本书,不仅引导学生走入语文深处,让学生爱上语文,还为学生留下了一个可感、可学、可敬、可爱的“人”字。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修炼成这样一本语文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本书透过一篇篇文章、一个个课例,以及专家的诠释和解读,用真诚的文字,邀您翻开于永正老师这本“无字之书”,领略“儿童的语文”的动人风景。
【作者】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于永正教育文集》等。2017年12月8日,因病去世。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9月,江苏省第一批教育科研特色项目研究所之一,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首批立项的专业性研究机构。旨在以江苏省前瞻性项目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从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思想以及创新推广三个方面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探索。目前已举办了主题高峰论坛、研究推广活动、实验学校联盟工作坊、种子教师研修营、永正读书班、乡村教师培育站等一系列品牌活动。
【内容】
童年,是人的精神原乡。一个成人能够童心不泯不容易,能够理解童年、敬畏童年更是难能可贵。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往往能将这颗易逝的赤子之心守住。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于永正老师紧紧围绕“儿童”与“语文”这两个核心元素,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诠释了对儿童生命成长的真诚关注以及对母语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

本书收录了于永正老师各时期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文章和经典课例,以及国内语文教育专家、名师的评论文章,全面展现了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目录】
出版说明
总 论
第一辑 于永正语文教学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备课断想
行无言之教
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
写字 · 育人 · 做人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
“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
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第二辑 于永正经典教学课例
● 识字写字教学课例
“翠”字教学片段及评析 / 周建华
“妻”字教学片段及评析 / 靳家彦
“帽”字教学片段及评析 / 靳家彦
“掏、欠、缕、幽”字教学片段及评析 / 靳家彦
附:营根固本,正心启智
—— 于永正识字教学艺术探微 / 孙景华
● 阅读教学课例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评析 / 张庆
● 习作教学课例
“大红花”教学实录及评析 / 刘尊立
附:“大红花”的启示 / 高林生
● 口语交际教学课例
“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教学实录及评析 / 杨再隋
第三辑 于永正教学思想艺术评析
● 教学思想评析
语文教学要“守常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 吴忠豪
童心不泯:坚守一生的儿童视角——兼论于永正融于“日常生活”的儿童教育学 / 彭钢
于永正“儿童的语文”的内涵、特点与实践范式 / 魏本亚
情·趣·养·范——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四个要素 / 刘春
得一,守正,有恒—— 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教学之道 / 查晓红
● 教学艺术评析
简朴: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化境 / 周一贯
让童心永驻 / 张庆
人课一体的生命升腾——记于永正老师 / 杨九俊
课堂上的于永正老师 / 朱家珑
于永正:教学艺术的大师 / 李亮
好课都是简单的——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管窥 / 薛法根
于永正语文教育实践:一部伟大的作品 / 魏星
【书摘插画】
对“儿童的语文”的几点思考
  一、“儿童的语文”——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自 2014 年春我生病以来,一直在梳理我的语文教学。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叫“不忘初心”。2015 年,徐州市鼓楼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到南京,邀请江苏省著名教育专家陆志平、朱家珑等,一起研讨我的语文教学。陆志平先生说:“依我看,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就是五个字 ——‘儿童的语文’。”此语一出,大家一致赞同。
  这个表述准确、贴切,有画面感。大家一听到“儿童的语文”,一定会想到我,想到我的语文教学,想到我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我的装猫变狗、我的朗读、我的表达(口头的和书面的)训练,我的教态表情,等等。所以我认为,“儿童的语文”的确是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张名片。
  早在 1992 年,江苏省*周德藩主任就说:“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小学语文不但姓“语”,还姓“小”。“小”的内涵很丰富。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把我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其中“重情趣”“重积累”“重习惯”,都是“儿童的语文”的重要体现。
  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说:“于永正蹲下来看学生,他和学生相似,所以他成功了。”老师要和学生相似,如果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那样就错了,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能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相似,所以我说的话他们能听懂,我的表情他们乐意接受,我的教学方法他们喜欢。
  专家们的话,就是对“儿童的语文”的诠释。
  二、多大的人,干多大的事——“儿童的语文”的目标定位
  每一个学段,语文教学目标都有所侧重。把握不好,就要走弯路,要么压抑儿童的成长,要么摧残儿童的成长。
  “儿童的语文”教什么呢?张庆先生说,就是七个字: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但重中之重,是写字、读书和背诵。
  我们教的是儿童,是 6 岁到 12 岁的孩子。“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积累的语文。曾国藩的儿子跟着私塾先生上学,上了一段时间,先生对曾国藩说:“你儿子很优秀,背了大量的东西,可以练习写作了。”曾国藩却说:“慢,等他积累多了,书读多了,背的东西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他会写的,先生不要着急,不要担心,现在还要继续读、背。”背诵东西多的人,厚积而薄发,不会写东西只是不到时候而已。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大问题:
  1. 不到位
  写字教学不到位,朗读不到位,阅读量、背诵量不到位,甚至是差远了。所以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生不能光读一本语文书。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 ——《背诵的 28 条好处》,其中有这样两条。其一,“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在中国:第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第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四,一回生,二回熟”。这个方法叫死记硬背。著名学者周振甫老先生也说过:“学语文就要死记硬背。”无论学什么语言都要背诵,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其二,“死记硬背是创造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死去’,才能‘活来’”。这话说得多深刻!
  写字教学更不到位。现在有多少学生能写好字?不多。每每看到中学生、大学生写的字像狗尾巴圈儿似的,我都有一种负罪感,感到自己失职了。清华大学有一位“学霸”曾告诫小学生:“从小要好好练字,一手漂亮、规范的书写不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加快书写速度,在考试中取得优势。”这位大学生只是从考试这个角度上说的。其实,写字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人的一张名片。
  该到位的不到位,就压抑了儿童的成长,使他们“发育不良”。儿童如果不能背诵大量古诗文,不能写一手好字,成长的“根”就不会粗壮,就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
  2. 越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位的现象也比比皆是。首先,阅读要求越位了,让孩子受罪。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练习册上的阅读题,很多都深奥莫测,连老师都不会答,批阅试卷的时候常常争论起来,众说纷纭。实际工作、生活中,谁读书的时候会细抠每句话有什么含义,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那是吃饱撑的,没事找事。人在阅读中的感悟是不一样的,都是在心里的。学问家可能会圈圈点点,加点儿批注什么的,儿童的阅读还没到那个份儿。我建议不考阅读,因为太不好把握了。不要把儿童当大人,勉为其难。如果要考,可以简单点,比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是写人的文章,那就说说这个人你喜欢吗,为什么喜欢。对儿童来说,读懂大意就可以了。写人,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写事,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足矣!“儿童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不要走偏。
  写作教学文学化倾向严重,也越位了。儿童的作文只有两条要求,一是文从字顺,二是内容比较具体。不管字数多少,通顺是最要紧的。话要说清楚、说明白,该具体的要具体,否则别人就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不到位”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越位”则是拔苗助长,是对儿童的摧残!学生够不着的桃子,硬让学生去够,桃子没够着,倒把学生搞得筋疲力尽,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我 13 岁小学毕业,在农村长大。我觉得我 13岁以前傻乎乎的,似乎什么都不懂。我感谢我的小学老师们,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对书法、阅读、作文有了兴趣,还对绘画、京剧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初步养成了读写的习惯。
  习惯是可以带走的,兴趣是可以享用终身的。如今我虽然重病在身,但仍在不断思考。每有所悟,就写下来。这要感谢我的小学老师,感谢我的中学老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越位”的现象,虽然愿望是好的,却脱离了绝大多数儿童的实际。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儿童超常表现,而对广大儿童产生误判。
  俗话说得好:“多大的人,干多大的事。”“儿童的语文”的目标定位要拿准!“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是背诵的语文,是读书的语文,是练字的语文,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的语文!这几件事做好了,家长会感谢我们,中学老师会感谢我们,学生一辈子都会感谢我们!
  三、跟我读——“儿童的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天,读小学五年级的外孙女拿着作文草稿对我说:“爷爷,你看我作文写得怎么样?”我读过后说:“内容不错,写得很好,但是有几个字写得不规范,比如说‘田地’的‘田’,这个字不能写成正方形,写成正方形叫仿宋体。写得上宽下窄,叫楷书。我们要写楷书。”我边讲边示范。接着,我还讲了其他几个字,同样是边讲边书写。话音一落,不光外孙女照着我的字练起来,连上三年级的小孙女也跟着练,有的字还写了五六遍,乐此不疲。
  这个小故事同样告诉我们,怎样教儿童学语文?示范。儿童怎么学语文?模仿。学习理科是懂不懂的问题,学习文科是会不会的问题。理科是懂了才能做,而文科不需要懂,老祖宗规定这个字读什么音就读什么音,老祖宗说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跟着老师读、跟着老师写就行了。朗读、背诵、造句、说话、习作都要示范。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例文,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在告诉我们怎样表达。只要仔细读,出声地读,做到字字入目,连标点符号都入目,每本书就会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
  那么,学生怎么学呢?模仿。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有人曾请教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先生怎么教语文。王教授说:“跟我读。”大学生都要跟老师读,何况小学生呢?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如此而已。不仅仅是朗读,写字、造句、习作、说话都要模仿。
  我最想强调的是朗读。我特别重视朗读。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听了我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第一次抱母亲》,说:“听了于永正的朗读,至少可以少讲三分之一。”如果我朗读得更好一点,是不是可以少讲三分之二?教育家、编辑家袁微子先生也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其实,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也可以以读代讲,只要朗读到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即可。
  “儿童的语文”,就是朗读的语文、熟读成诵的语文。古人教儿童读书就是吟诵,有腔无调。儿童学语文,哼出腔儿来容易记忆,默读记不住。朗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方法和学习语文的方法。
  其实不只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有一位清华的“学霸”曾说:“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最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小学教学》副主编杨清莲先生的女儿,小学、初中英语都不好,到了高中才好了。怎么好的?高中英语老师给了学生好多英文原著,叫他们一本一本地朗读。好多本书朗读下来,她突然豁然开朗,英语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
  犹太教育很发达,很先进,培养出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没有记忆的学习是空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等于狗熊掰棒子。犹太人强调“反复朗读”,因为这个方法最简单、最省事,却最有效。
  四、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的语文”的课堂教学形态
  “儿童的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游戏化的(包括活动)、生活化的、情趣化的。游戏化、生活化、情趣化,这三者是融为一体的。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这是教育家陈鹤琴的一句名言。12 岁以前的孩子都是儿童,教学是一种生活,老师不要总把手背在后面,那么严肃,那么一本正经。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老师脸上要有点“孩子气”。
  我教《爱如茉莉》,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我读妈妈的话,学生读女儿的话;然后互换角色,我读女儿的话,学生读妈妈的话。有人说,这不是差辈儿了吗?什么差辈儿啊?这就是一种游戏,一种生活。
  朗读要表情丰富,要“手脚并用”。对儿童朗读要略带夸张,这一点任何理论书上都没写,是我自己的体会。低年级的短课文我都能背下来,再“手脚并用”,带表情地朗读给学生看,如《乌鸦喝水》《杨氏之子》等。“看老师读”也是我的创造。语文教学法书里没有。
  朗读要有情有趣。情趣是教儿童学语文的支柱,所以我说“儿童的语文”就是朗读的语文。课文朗读好了,一切都在其中;课文没有读好,什么都是空的,语言留不下,语感留不下,情感留不下,理解也留不下。朗读好了,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体会出课文中的味道。
  识字、写字教学要形象化,要把每一个字的楷体书写琢磨透。房屋的“屋”像宝塔,如果不讲,多数孩子会写得头重脚轻,这样的房子谁敢住?“碧”怎么记?我说一个人叫“王白石”,学生一下就记住了。甜蜜蜜的“甜”,好多小朋友先写“甘”再写“舌”,我说“舌甘为甜”哪,小朋友就再也不会写错了。这就是形象化教学。
  词语教学要情境化。《小稻秧脱险记》有这样一句话:“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团团围住”和“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我演小稻秧,叫六七个小朋友演杂草,让他们把这句话的意思表演出来。当这几个学生把我包围住的时候,当他们恶狠狠地说“快把营养交出来”的时候,这两个词的意思就不用再解释了。这就叫情境化教学。
  习作教学要生活化。翻开我的习作教学课例,几乎都是生活化的。要么把生活搬进课堂,来个“课堂素描”;要么把课堂搬到社会、大自然里,去观察、感受,然后写下来。其他形式也有,但主要方式就这两种。
  五、打铁还得自身硬——“儿童的语文”对老师的要求
  第一,老师要明白什么是语文,知道教语文的规律。切记,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教语文的规律,也是学语文的规律。
  第二,修炼语文基本功。老师要练好字,要会朗读,会把握教材,要具备把教材一眼看穿的能力。要会表达,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第三,老师要有一颗童心、包容心,提倡微笑教学。微笑应该是老师的一张名片。
  第四,老师最好有点艺术修养,音乐、绘画、表演,等等。艺术修养会助推我们的语文教学。
  第五,老师要有责任心,有耐心。该严要严,教不严,师之惰。小孩毕竟是小孩。责任心,就是要实打实地教;耐心,就是要手把手地反复教。
  第六,老师要构建自己的课程。小学生要背《弟子规》《三字经》。不但要背,还要践行,明理导行。要背古典诗词,越多越好,只要孩子学有余力。什么都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孩童时期人的记忆力非常强,是学语文的阶段。我主张,白话文朗读,文言文背诵。我们要管的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考试”。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有立足之地,能站得住脚,才算通过了考试。高分不是最好的答卷,最好的答卷是融入社会的良好表现。
  语文老师,如果你敢说“我就是语文”,那么,你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成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