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1. 本书是经典红色作品,内容符合时下主流价值观; n

2. 《小英雄雨来》早在解放初期就被编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n

3. 邀请国内语文名师及导读,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
【作者】
管桦,原名鲍化普。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入选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长篇小说《将军河》等,由他作词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传唱至今。
【内容】
本书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正是一部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操,塑造我们民族不屈性格的优秀教育读本。 n
本书同时邀请了国内语文名师对原著进行导读和点评。根据国家红色主题教育的要求和原著的文学价值,受邀的名师会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力争达到好像有一位老师正坐在读者身边,对他面对面进行阅读指导的效果。
【目录】
雨来这孩子/1 n
夜校/3 n
雨来被抓住了/5 n
扁鼻子军官/7 n
河沿上响了几枪/10 n
军事演习/12 n
我们就是到这儿埋的/15 n
危险的侦察/18 n
特务/20 n
“这儿是中国的土地!”/23 n
愤怒的土地!/26 n
他们这是到哪儿去呢?/28 n
杨大娃/31 n
像八路军那样爱自己的同志/35 n
渡河/38 n
我不累呢,我是撒尿来着/41 n
跳进人来啦/48 n
来了个骑自行车的人/53 n
杜绍英/55 n
妈妈决心拖住特务/59 n
“一定救回自己的同志!”/63 n
打呀!开枪!/66 n
芦花村好不热闹/69 n
腮帮上有“酒窝”的战士/74 n
再有二百个柜还不够呢/77 n
东屋住满了鬼子兵/82 n
快走吧/88 n
放羊的/93 n
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97 n
谁?站住!/101 n
“快让我进去吧!”/106 n
“敌人来了!”/109 n
一场大战/113 n
钻进网里的小鹰/117 n
“我要有枪早把你们打死了!”/121 n
“这个小八路”/126 n
怎么逃跑呢?/129 n
就是李大叔/133 n
牛车上坐着个小媳妇/135 n
战斗开始了/137 n
小英雄的故事多着呢/140
【书摘插画】
他们顺着河岸向东走。每个人都觉着自己似乎已经是八路军战士了。一个个挺着胸脯,只听脚底下嚓嚓地响,还像八路军行军那样,不住地低声传达口令。 n
  一会儿传:“脚步轻点儿!” n
  一会儿传:“别掉队!” n
  一会儿传:“别咳嗽!” n
  甚至铁头的小妹妹咳嗽的时候,二黑还不知不觉地学着老八路的南方口音,侉里侉气地说: n
  “怎么搞的!” n
  这一下,逗得整个队伍都嗤嗤地笑起来。有的用巴掌捂着嘴,笑出那种扑扑的声音,急得铁头跺着脚,低声喊叫说: n
  “就这样,人家八路军要吗?” n
  一只水鸟,秃噜一声从水草里飞起。孩子们受了惊吓,才算止住笑声。 n
  四处静静的,只是偶然间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刮风一般呜呜的机关枪声。银河斜着向天边伸展过去。投下的光辉,透过夜雾,洒在还乡河上,朦朦胧胧闪动着波纹。在那水面平静的河湾,可以看见群星的倒影。河里有大鱼跳跃时的泼溅声和野鸭的叫声。 n
  铁头轻轻地嘘了一声。大伙儿都一个跟着一个蹲下身。雨来照例从铁头手里接过那个手榴弹,猫下腰,瞪大眼睛,一步一步,鸟悄鸟悄地到前头过河的地方去侦察。 n
  孩子们一个个伸着小脖儿,睁大眼睛,转动着脑袋,向四下里探望。 n
  还乡河水哗哗地流过来,星光在水波中间闪动。一阵风吹过来,近处芦苇密密的叶子,互相撞击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再望望黑暗的旷野上,浮现着树林、土丘、村庄的黑影。纺织娘在落满露水的草丛里,低声叫着。一个流星,拖着长长的蓝尾巴,掠过夜空,在远方消失了。 n
  可是雨来呢?去的时间不短了,还没有回来。这可使大伙儿有点儿为他担心了。这一带河边水草密,要是一不留神掉下去,叫水草缠住,会游水的也得淹死。要么就是碰到了隐藏的敌人?有时候,少数敌人夜晚出来,隐藏在什么地方,等着捉人。 n
  大伙儿越想越不放心了,于是围拢在一起,悄声低语地商量,再派出两个人去,都说,八路军最讲同志友爱,我们要像八路军那样爱自己的同志,搭救自己的同志。 n
  仿佛雨来已经掉在河里了,仿佛雨来已经被敌人捉住了。每个人都争抢着要到最前面去侦察。 n
  最后决定铁头和二黑到前面去。其他的人,都在后面十几步远,慢慢跟着。 n
  铁头和二黑走几步,朝前抛出一两块土疙瘩,蹲下来听一听,再往前走。 n
  三钻儿猫腰从后面跑过来,低声叫道: n
  “别往前走啦。雨来说的那船就在这一带,我到这儿放羊的时候,瞧见过。瞧这黑影不是河边那两棵柳树吗!就是这儿。” n
  他们在这里悄悄地寻找,把土块向四下里抛。这儿没有敌人。那么,很明显,雨来是掉进河里去了。 n
  大伙儿忽啦忽啦朝河坡子底下跑,一边低声呼唤着: n
  “雨来!雨来!” n
  有几个会游水的,已经准备舍命跳进满是水草的河里寻找雨来了。 n
  这时候,雨来从芦苇里钻出来,跺着脚说: n
  “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n
  原来,雨来在这河边芦苇里来回找了多少遍,怎么也没找见那只渔船。他正急得浑身冒汗,忽听哗啦一声,什么东西打在身边的芦苇里了,心想,糟糕!也许来了敌人。他急忙蹲在河坡的一丛芦苇里,正要从水里游到铁头他们等他的地方去,大伙儿就急急地跑下河坡来了。 n
  大伙儿见雨来平安无事,虽然还没找到渔船,也都兴奋地议论他们刚才的心情,就好像真正地冲过了一次危险。于是全体行动起来,沿着河边寻找那只渔船。渡河渡河 n
  有的小朋友埋怨雨来,说雨来也不知道这儿是不是真有渔船,就把大伙儿领来了。 n
  但是大伙儿都不同意这个小朋友的意见,都说人家八路军是越在困难的时候,越团结友爱,都批评他,刚遇到这么一点儿小小的困难,就埋怨起别人来。这个小朋友才不嘟哝了。 n
  这么一来,大伙儿都怕雨来着急难过,都不住地走过去,低声安慰雨来。铁头向雨来说: n
  “别着急!慢慢找。实在找不到,咱们就多走五里地,从东庄西北那座桥上走!” n
  二黑到雨来跟前,低声问: n
  “着急了没有?我们都不着急,你放心吧。” n
  三钻儿说: n
  “谁没有记错了的时候呢?你好好想想。” n
  雨来猫着腰,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用手拨拉着芦草,寻找渔船,汗珠顺着脸滴落在草叶上。铁头的小妹妹悄悄扯了一下雨来的袖子,得意地说: n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不埋怨,越团结,对不对?” n
  这时候,杨二娃呼哧呼哧跑来,低声叫道: n
  “找到啦,找到啦!在下边那一小片苇子里藏着呢。” n
  雨来先爬到船上,把一个小木板搭在船舷和岸边。雨来在上面撑着篙,铁头两手拉紧船绳,二黑照顾着大伙儿,一个一个上船。二黑脱了鞋,光脚卷着裤腿。软泥和水草在脚下吱吱地响着。他一面用手搀扶着上船的小朋友,一面低声说: n
  “别慌!小心脚底下!” n
  雨来在船上,用那种压低的嗓音,连声叫着: n
  “坐稳!坐稳!别动啦!别站着啦!” n
  全都上了船以后,为了怕有人不小心掉进水里,铁头郑重其事地下了命令: n
  “谁也不许在船上乱晃!” n
  铁头和二黑摇橹。雨来撑篙。小船缓缓地移动了,向芦苇的深处荡去。船帮擦着水草,发出轻微的声音。孩子们坐在船里,每个人都觉得今天晚上的一切,都是这么不平常;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河水轻微的泼溅声,铁头、二黑、雨来的身影,头上无边无际深蓝色的星空,又神秘、又伟大。 n
  他们呼吸着芦苇、蒲草和水的气味,觉着这么新鲜。坐在船上,感觉着就像坐在一只飞得平稳的鸟背上。船在两边墙也似高高的芦苇中间行进,就像在一个长形的峡谷里穿飞。一个个缩着小脖儿,静静地听着芦苇擦着船身,沙沙地响。折断的芦苇打在他们脸上,也不去拨开,都觉得这样更有味儿。因为每个人都想到自己这是去参加八路军,马上就是保卫祖国的真正战士了。他们在水光和星光中,不住地互相交换一下目光,微笑着。 n
  船,很快钻出苇丛。渐渐地,荡到河中心了。还乡河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宽广过,两岸的芦苇,在夜雾里,变得像大海中的岛屿一般。船,驶过河中心,向对岸摇去。凸起来的黑油也似的水面,被小船轻轻地分成两半,又翻卷回来,泼溅着船身。有的小朋友,忍不住把一只手伸进凉凉的河水里,立刻听到低声喝道: n
  “嘿!那是谁呀?” n
  于是,那只小手就急忙缩回去了。 n
  船,离对岸不远了。望得见水面上柳条的黑影和那追赶着白泡沫的漩涡了。 n
  船靠到对岸的时候,忽然扑啦一声,大伙心里猛一跳,原来是一只水鸟,从蒲草棵子里钻出来,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n
  船,撑进苇丛里,靠了岸。雨来把绳索拴在一棵小树上,孩子们一个个跳下船。我不累呢,我是撒尿来着我不累呢,我是撒尿来着 n
  他们排成队伍,顺着大路,一直往北走。其实,这不是走,这简直是跑。只听他们脚底下嚓嚓嚓嚓地响,他们像一阵风似的在这夜晚的旷野上飞奔。 n
  渐渐地,队伍拉长了。而且,有那年纪最小的,已经走不动了。从后面,急急地低声传过话来,说: n
  “往前传站住!二妞、六套儿、小胖儿都走不动啦!” n
  话传到前面就变成了这样: n
  “站住!前传,二妞、六套儿、小胖儿不走啦!” n
  孩子们站住了。带队的铁头,手提着手榴弹,走到队伍后面,黑暗里朝前探着身子,睁大眼睛,见小胖儿正坐在大路旁边喘息。二妞干脆躺在地上了。六套儿站在那里,拿袖子抹着脸上的汗,说: n
  “谁说我走不动啦?我一点儿也不累嘛!” n
  铁头本想埋怨他们几句。尤其是他的妹妹二妞,既然走不动,就别来,到现在成了累赘了。怎么办?他想到应该学八路军那样,越是遇到困难,越团结、互助、友爱,越是半句埋怨别人的话也不说。他向二妞、六套儿和小胖儿说: n
  “把你们身上的东西拿下来,我给你们背着!” n
  这时候,三钻儿走过来,伸手摘六套儿的挎包。六套儿推开他的手,说: n
  “谁说我不能走啦?我一点儿不累。” n
  二黑用那种雄壮的声音,向二妞说: n
  “把你的东西都给我!” n
  雨来把脊背对着小胖儿,蹲下身,说: n
  “我背着你!” n
  小胖儿说: n
  “不用,我能走!” n
  其他的小朋友也都围上来了,连抢带夺地争着帮他们拿东西。一只挎包就有好几只手去抢。六套儿两手紧紧地攥住他的挎包,着急白脸地说: n
  “我背得动,背得动!” n
  小胖儿急得跺着脚,低声喊叫: n
  “我走得动呢!哪有叫人家背着参加八路军的?” n
  结果,小胖儿只把他装着课本、手巾和瓷碗的挎包给了雨来。二妞的东西给了她哥哥铁头。六套儿的挎包叫三钻儿硬抢去了。 n
  雨来用一只手搀扶着小胖儿的胳臂走,还不住地低声安慰他: n
  “这是头一天,以后就锻炼出来啦!” n
  走了一段路,就由二黑来帮助小胖儿。雨来到前面侦察去了。 n
  队伍里,不住地有人争抢着帮助年岁小的伙伴,或是争着去搀扶那走得慢下来的伙伴。 n
  杨二娃因为撒尿拉后了几步,立刻就有三四个小伙伴跑过去,不由分说,有的摘他身上的挎包,有的搀扶起他的胳臂,急得杨二娃跺脚说: n
  “我不累呢,我是撒尿来着!” n
  他们已经绕过三个村庄。眼前平地上,又朦朦胧胧浮现出一片黑影。孩子们心里想:应该开始侦察一下,村里是否住着八路军大队? n
  他们漫蹅着地,走了约莫半里路,在村外的一个干土沟里蹲下来,派出三钻儿和雨来进村去侦察。 n
  雨来和三钻儿弯着腰,一步一步朝村里摸,好像这么弯着腰别人就不会看见自己了,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雨来被土块绊了一跤,扑通一声趴倒地上。三钻儿以为雨来看见了什么,也跟着趴下来,低声问他: n
  “看见什么啦!” n
  雨来站起来,拍打着衣襟上的土,说: n
  “跌了个斤斗。没啥!” n
  他们擦着一个菜园的篱笆悄悄往前摸。突然,哗啦一声响,从豆角的密叶里蹿出一个黑糊糊的东西,把雨来和三钻儿吓了一跳。那黑团在离他们四五步远的地方站住,黑夜里只见一对眼睛放着绿光。它拖长声音叫了一声,原来是一只大狸猫。三钻儿跺一下脚,嘴里“嗤——”地叫了一声,那狸猫便跑走了。 n
  他们继续往前摸,在一家院墙的外面,仄着耳朵听了听,院子里静静的。听听村里也是静静的。不知谁家槽上的毛驴,用那种又粗又宽的嗓门儿吼叫。 n
  雨来和三钻儿,顺着一棵枣树爬到墙头上,瞧瞧房屋的窗子没有灯光。二人顺着墙头寻找底下有没有能够帮助他们下去的土堆木垛什么的。 n
  他们把脚伸到靠墙的鸡窝顶上。墙头上的碎土刷啦刷啦往下直掉。他们静下来,听听屋里没有声音,只是窝里的鸡鸭,因为听到它们头顶上的响动,有点儿惊慌地低声叫着。雨来和三钻儿从鸡窝轻轻地跳到地上。雨来不小心,挎包里的瓷碗,当啷一声,碰到墙边的一个大缸上了。他急忙用手捂住那瓷碗,同时缩起小脖儿,睁大两眼,直盯着漆黑的窗口,听屋里一个老头的声音,问道: n
  “谁呀?” n
  雨来和三钻儿走到窗前。三钻儿学着八路军的称呼,还有点儿侉里侉气地说: n
  “老乡!这村有八路军没有?” n
  雨来觉着三钻儿没介绍自己的身份来历,容易引起人家的疑心,忙接着三钻儿的话茬儿,急急地说: n
  “是这么回事儿,我们是八路军找八路军的,想打听一下这村里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没有?” n
  屋里没有回答,可是窗纸一亮,点着灯了,听着下炕走动的脚步声,接着,一声门响,一个老头,探出半个身子,黑暗里辨认出是两个小孩,嘴里嘟哝说: n
  “什么八路军找八路军?说得不明不白。” n
  “是这么回事,老爷爷。”雨来用和气尊敬的语气回答。 n
  他本想称呼“老乡”,话到嘴皮上,觉着不合适,还是按着岁数来称呼了。 n
  “我们是找八路军参加八路军的。”他和气地微笑着说。 n
  老爷爷先是吃惊地扫了他们两个一眼,然后说:“到屋里再说吧!” n
  老爷爷把雨来和三钻儿让进屋里。等老爷爷听完两个孩子的详细叙说,明白了怎么回事以后,他用手摸擦着灰白色的大胡子,仰脸朝房顶翻了翻眼珠,仿佛猛然想起了什么,向雨来和三钻儿说:“先把你们那十几个伙伴儿都叫来,喝点儿水,喘喘气儿,我给你们想想办法找到八路军!” n
  雨来、三钻儿把伙伴们领进这屋里的时候,一个圆脸庞大眼睛,脑后梳着个圆髻的婶子,正在当屋蹲着,给这群小客人们烧水呢。 n
  这个婶子脸上带着那样的笑容向屋里大声说:“妈妈,八路军到啦!” n
  一个老奶奶把他们迎进屋里,一边拿笤帚扫着炕,说:“快上炕歇歇腿儿。真难为了你们!” n
  小朋友们都忽啦忽啦上了炕,端端正正地盘腿坐下来,互相望着,咧着嘴巴笑。 n
  老奶奶站在地上,两手撑在炕沿上,朝孩子们探过身去,眼睛在大伙儿的脸上扫来扫去,用那种责备中夹带着爱护的口气,说: n
  “这么跑出来,你们的妈妈爸爸该急成什么样子啦!再说,一个个都这么大点儿,是叫人家八路军背着你们?还是抱着你们?” n
  小胖儿摆出雄赳赳的姿势,点动着脑袋,直着嗓子说:“我们又不叫他抱,又不叫他背!” n
  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乱哄哄,吹嘘自己的能耐。老奶奶不知道应该回答谁的话了,只是吃惊地睁大眼睛,赞叹说: n
  “嗬!嗬!嗬!” n
  铁头、雨来和三钻儿,交换了一下疑问的眼色。三钻儿问老奶奶说: n
  “真的,我说老爷爷到哪儿去啦?” n
  老奶奶仍旧那么两手撑在炕沿上,往前探着身子,神秘地眨着眼,放低声音说: n
  “给你们找八路军去啦!” n
  这时候,在堂屋烧水的婶子端来了茶水。孩子们往后挪动着身子,当中空出一块摆茶壶茶碗的地方。铁头还学着大人的口气,很有礼貌地微笑着说: n
  “婶子,您受累啦,我们自己倒吧!” n
  不知为什么,大伙儿觉着铁头这种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挺好笑,可是都知道不应该笑。但,越是想忍住笑,越是忍不住了。有几个小朋友由于强忍着笑声,浑身直颤动。铁头的小妹妹二妞,两个手掌捂住嘴,又发出那种扑扑的声音。要不是老奶奶给他们拿来了吃的,他们非哈哈大笑一阵不可。 n
  在婶子给他们倒水的时候,老奶奶从厢屋里用衣襟兜来了落花生和大枣儿,抖在炕上,笑着说:“慰劳慰劳八路军同志们!”孩子们听老奶奶叫他们“八路军同志”,都欢喜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咧着嘴嘻嘻地笑。 n
  大伙儿连吃带喝,十分高兴,想不到这么顺利,遇见这么一个热心肠的老爷爷,亲自给他们去找八路军。看样子,八路军大队离这儿不会太远。 n
  孩子们喝着,吃着,渐渐地,都横躺竖卧睡着了。老爷爷回来,招呼他们: n
  “起来,起来,嘿!出发啦!” n
  孩子们都坐起来,争抢着问老爷爷:“找到八路军啦?” n
  “这就走吗?” n
  “八路军大队有多远?” n
  老爷爷告诉他们说,不远。 n
  大伙儿扑通扑通跳下炕,跟着老爷爷到了门口。啊哈!还有两辆大胶皮车等着他们呢。由铁头指挥着,一个个按次序上了车。老爷爷赶第一辆,一个叔叔赶第二辆。 n
  赶车的轻声地吆喝着牲口。马儿拉着他们飞奔起来。孩子们坐在车厢里,悄声低语谈论着见到八路军大队该怎么说。也有的默默地望着夜雾里变得神秘的旷野,脑子里想象着穿上军服,背上步枪的神情气派,想象着到战场上冲锋陷阵,又紧张又快活的情形…… n
  马儿拉着孩子们在大路上飞奔。 n
  可是,这是到了哪儿啦?这发亮的不是还乡河吗?那高高的黑影,不是芦花村北的那两棵白杨树吗?哎呀!这是芦花村哪!老爷爷把我们送回来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