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李大钊的政党观
民初政党的重组及激烈党争
一民初政党的分化与组合及其特点
二民初激烈之党争
李大钊与民初政党的关系
一参与立宪活动
二参与政党活动的实践
三与“革命派”政党的关系
李大钊的政党观
一对民初政党问题的关注
二对中国政党建设的思考
三对现代化新型政党的期待
第二章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与五四社会思潮
一李大钊与工读主义
二李大钊与实验主义
三李大钊与基尔特社会主义
四李大钊与无政府主义
李大钊与五四时期的社团
一国民杂志社
二新潮社
三平民教育讲演团
四少年中国学会
五觉悟社
六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七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知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章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建党理念
一党的性质
二党的指导思想
三党的组织原则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五政党社会基础
六政党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
第四章 李大钊与北方各地中共党组织
的建立及发展
……
第五章 李大钊与国共合作
第六章 李大钊与共产国际
第七章 李大钊最后的革命实践
第八章 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的延续——李大钊精神永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画】
1912年,日本中岛端写作出版了《支那分割之运命》一书。该书以歪曲捏造之事实、恶毒卑劣之言语,对中国、中国人民极尽谩骂之能事,“其用意固别有在”。李大钊等爱国青年,读罢此书,“愤恨眦裂”,“相与询谋,拟辞而辟之”,名日(《〈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该书除了对原书进行翻译外,着力对之进行了驳斥。该书于1912年12月出版,受到了海内外的欢迎,“不数月风靡一世”,1913年4月再版。该书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为主线贯穿全书,“字字皆薪胆之血泪”,足为国人“当头之棒、警梦之钟”,“激发其复仇敌忾之心”。由于该书为集体成果,无法肯定哪些按语、哪些眉批为李大钊所写。但当时李大钊作为北洋法政学会的编辑部长,负责统筹全书的翻译、写作、出版、发行事宜,同时也是主要翻译和撰稿人员,所以说,该书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思想,是能够代表李大钊当时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对于中岛端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极尽造谣诬陷之能事,虚构了一个分割的中国的形象,李大钊痛斥其“背人道,丧良心,发作其禽兽性根,披猖灭裂,不顾人格,已足玷辱其国体而得罪于世运”。并指责他为“人道之蟊贼也,世运之蝥贼也,又其国家之蟊贼也,人人得而诛之者也”。同时,李大钊等青年学生义正辞严地指出:“吾华固千年古国也,即一旦列强肇瓜分之变,将约四亿同胞共作鬼雄,合万里神州成一大冢耳。”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李大钊公开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战斗檄文,呼吁全国人民发扬“薪胆精神”,赴国难,雪国耻,发奋为雄,再造神卅I。1914年,陈独秀在《甲寅》第1号第4卷上发表《自觉心与爱国心》一文,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并提出“国不可爱就不去爱”的观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