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1999年3月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工业设计系染织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日本Hishinuma设计事务所设计师、日本WATANABE TEXTILE ART STUDIO研究员、日本Hamano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日本Textile Design Association会员、日本色彩学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趋势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品牌策划、品牌创意设计与模式创新、色彩调和论研究、色彩数据化应用设计、城市色彩规划、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异构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主要学术成果:《Japan The 1st Pleats Competition》展(秀设计奖)东京服装节Textile Design秀奖《SIBORI靠前扎染会议》很好设计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入选)《郑晓红纤维艺术作品集》(黄河出版集团2006年版)《完美创意的实现》(译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色彩设计智能软件》项目负责人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舞台灯光的色光情感偏好定量化研究》项目负责人设计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设计展览并获奖。
【内容】
本书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论入手,系统梳理西方近现代色彩调和论研究成果。从牛顿的七色光谱到歌德的色彩心理学、生理学研究;从谢弗勒尔的同时对比法则到赫凌的四色色环;从杰德法则到奥斯特瓦尔德的色彩体系等,追溯色彩调和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分析其审美意义和局限性,理清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主线,揭示其内在联系,为推进中国的色彩调和论研究及其色彩应用体系的建立奠定必要的理论研究基础。
本书是针对色彩相关专业师生及爱好者撰写的色彩调和论入门书。
【目录】
第1章 色彩调和论研究历程
1.1 色彩调和论相关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2 有关色彩调和论的文化问题
1.3 作为审美目标和行为准则的色彩调和论
第2章 关于色彩调和论的论争
2.1 神话传说与易变的幻觉
2.2 调和女神哈耳摩尼亚的诞生
2.3 色彩调和与音乐
2.4 西方古典色彩调和论的研究历程
2.5 近现代西方色彩调和论研究的两条线索
第3章 色彩调和的定性分析法
3.1 来自于歌德的定性分析的色彩综合性研究
3.2 色彩调和体系化定性分类——谢弗勒尔的色彩调和论
3.3 色彩调和之秩序原理
3.4 关于色彩体系
第4章 色彩调和的定量分析法
4.1 调和等于秩序的定量分析法——奥斯特瓦尔德的色彩调和论
4.2 奥斯特瓦尔德信奉者的秩序原理
4.3 平衡原理——定量分析与蒙塞尔色彩调和论
4.4 秩序原理与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4.5 关于色相配色的明晰性
4.6 定量分析的特别产物——不调和的原因是“暧昧”
4.7 通过定量分析的数字公式寻求色彩调和
4.8 反驳和批评定量分析局限性——色彩调和论过于单纯化问题
第5章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5.1 暧昧性——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统一互补
5.2 色彩调和的艺术与科学——色彩学
5.3 从配色用语看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第6章 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的日本的色彩调和论研究——共通要素原理与熟悉原理
6.1 来源于自然观察的共通要素原理
6.2 熟悉原理与自然观察
6.3 来自于自然的明暗关系——路德的明度比较一览表
6.4 色彩的自然连接调和法
6.5 自然连接形成的色彩体系——日本PCCS色彩体系的形成
第7章 色彩调和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7.1 色彩调和论研究现状与趋势
7.2 现代中国色彩调和论研究现状——CNCS色彩体系
7.3 中国色彩调和论及应用体系研究未来展望
7.4 色彩调和观念的时代变迁
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