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徐方平编著的《蔡和森评传》稿已入选2012年*主持的《高校人文学术成果文库》。该书作者以新的史料、以新的视角和以更忠实于历史的治学态度,力图写出一本真实的蔡和森传,并希望在叙事论史的基础上,凸显对蔡和森在各个时期言行的评论特色。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作者】
徐方平,1964年生,湖北荆州人,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史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琴园学者”二岗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负责人,*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等项目颂,出版《蔡和森与(向导)周报》、《(新青年)研究著述目录索引》等著作6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60余篇。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入选第二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
徐方平编著的《蔡和森评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新闻学理论,《蔡和森评 传》对传主蔡和森革命的一生作了比较详尽的述评。

少年的他,忧国忧民,志存高远;青年的他,赴法求 学,“猛看猛译”马列主义;中年的他,主编《向导 》周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宣传家,早期卓越的领导人;1931年,他英勇就义 于广州。他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 传统,矢志不渝的理论自信,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 的精神财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动荡的青少年(1895.3—1913.2)
 一 诞生在上海
 二 寄居于外祖母家
 三 辣酱店学徒
 四 16岁的“太学生”
第二章 长沙求学(1913.3—1917.6)
 一 没有文凭的考生
 二 三代人赴长沙求学
 三 杨昌济的得意弟子
 四 “湘江三友”志同道合
 五 《新青年》的热心读者
第三章 共建新民学会(1917.6—1918.6)
 一 困居岳簏山下
 二 朴素的历史观
 一 共建新民学会
 四 读“无字之书”
 五 试验“新村”生活
第四章 走出湖南(1918.7—1920.1)
 一 第一次赴北京
 二 筹组赴法勤工俭学
 三 布里村的学生和先生
 四 投身五四运动
 五 珍贵的信件
第五章 走向世界(1920.1—1921.11)
 一 两代人赴法
 二 “向蔡同盟”红色知己
 三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
 四 蔡和森的建党活动
 五 学生运动的领袖
第六章 人主党中央(1920.12—1923.5)
 一 理论战线崭露头角
 二 出席中共“二大”
 三 首任《向导》主编
 四 蔡和森的反帝爱国思想
 五 蔡和森的反封建思想
 六 上海大学教授
 七 蔡和森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 促进国共合作(1923.6—1925.6)
 一 力主党外合作
 二 出席中共“三大”
 三 在“三户楼”办公
 四 蔡和森的统一战线思想
 五 评说商团事变
 六 投身非基督教运动
第八章 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5.1—1925.6)
 一 参加党的“四大”
 二 反对孙中山北上
 三 悼念孙中山
 四 参与领导五卅运动
第九章 首赴莫斯科(1925.10—1927.3)
 一 离任《向导》主编
 二 向蔡婚变
 三 与共产国际抗争
 四 出席共产国际会议
 五 作第一部党史报告
第十章 战斗在武汉(1927.4—1927.8)
 一 参加中共“五大”
 二 提出创建两湖革命根据地
 三 参加八七会议
第十一章 指导北方局工作(1927.9—1928.2)
 一 顺直省委改组风波
 二 作《党的机会主义史》报告
第十二章 再赴莫斯科(1928.3—1928.12)
 一 出席中共“六大”
 二 蔡和森事件
 三 投身思想理论论战
第十三章 最后的岁月(1929.1—1931.8)
 一 发表《论陈独秀主义》
 二 反对“立三路线”
 三 英勇就义
主要参考文献
蔡和森研究主要论著目录索引
后记
【书摘插画】
暂时没有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