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近思录》是“智慧果丛书”之一。这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近思录》勾画出了儒学前后发展的主线,是问津宋以后儒学演进、下探当代新儒学源流的入门书。
【作者】
陈永革:师从赖永海
【内容】
《近思录》是“智慧果丛书”之一。这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近思录》前冠以专家导读,勾勒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同时《近思录》勾画出了儒学前后发展的主线,是问津宋以后儒学演进、下探当代新儒学源流的入门书。
【目录】
前言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
卷三 致知
卷四 存养
卷五 克治
卷六 家道
卷七 出处
卷八 治体
卷九 治法
卷十 政事
卷十一教学之道
卷十二警戒
卷十三辨异端
卷十四观圣贤
【书摘插画】
书摘
不勉也。(《二程遗书》卷六)
【注释】
①培壅:把土肥培在庄稼根上。
【译评】
程颢指出,治学的根本必须加以培植,然后才能确立今后发展方向。发展方向正确了,造诣深浅不同,则取决于个人勤勉与不勤勉的程度差异。
2.34明道曰: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二程遗书》卷五)
【译评】
程颢认为,学者修养如能持敬以保持内心正直无私,以义理保持外在行为的规范,勇往直前,自此出发就能达到与天同德的精神境界。
2.35明道曰:懈意一生,便是自弃自暴。(《二程遗书》卷六)
【译评】
程颢认为,内心稍有松懈的念头,就是自暴自弃。
2.36明道曰:不学便老而衰。(《二程遗书》卷七)
【译评】
程颢认为,人如果不学习,便会感到年老衰退,落后于时代发展变化。
2.37明道曰: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
(《二程遗书》卷十四)
【译评】
强调心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程颢认为,人的学问不能长进,只由于心志不勇敢。
2.38明道曰: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二程遗书》卷十五)
【译评】
程颢认为,学者义理之心如被血气所战胜,被习俗所夺取,只怪自己志向不定。
2.39明道曰: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二程遗书》卷六)
【译评】
程颢认为,内心稳重就可以克服外在行为的轻浮,学问精深就可以发现外界的诱惑很小。
2.40明道曰:董仲舒①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孙思邈②谓“胆欲大而心欲小,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可以为法矣。
(《二程遗书》卷九)
【注释】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年,西汉著名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著有《春秋繁露》等。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千金要方》等。
【译评】
程颢认为,汉代大儒董仲舒所说“正其义而不谋取私利,明其道而不计功效”,以及唐代医圣孙思邈所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两句话都可以作为学者修行治学的原则。
2.41明道日:大抵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二程
遗书》卷十一)
【译评】
程颢认为,大体说来,学者不讲出来而自得于心,才是真正心领神会。如果由于外在的安排、布置而学习,都是没有自得于心的表现。
2.42明道日: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尔。(《二程遗书》
卷十一)
【译评】
程颢认为,眼视、耳听、思虑、动作,都是人天生而有的机能。人只不过是要从中认识到真妄不同而已。
2.43明道日: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
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二程遗书》卷十一)
【注释】
语出《论语·子张》。语出《论语·卫灵公》。
【译评】
任何人都要努力鞭策自己加强内心修养。程颢认为,治学只是要鞭策自己加强内心修养,切实努力而已。所以孔子说:“态度恳切地提问,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切实思考,仁就在其中了。”又说,“言语中充满忠诚和信任,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边远地区也行得通。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即使在本乡本地,行得通吗?站立时见他在面前,上马车时则站在旁边,然后力行。”这就是学。才质完美的人内心澄明,得以除尽私欲,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才质稍差的人,通过持敬修养,达到私欲除尽的精神境界,都是一样。
2.44明道日:忠信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乾道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者,坤道也。(《二程遗书》卷十一)
【译评】
程颢指出,忠信修德,修饰言辞以立诚,以此建立道德事业,这是天之道;内心虔敬保持正直无私,义理如一保持行为规范,这是地之道。
2.45明道日: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二程遗书》卷十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