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君生我未生》一书通过“我”与我国 代固体火箭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杨南生相识相恋相守的讲述,表现了共和国 代科学家为国防事业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的赤子之心,书中重点突出了杨南生先生在国防事业之外的一颗单纯、真挚、质朴与善良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行,字里行间站立的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标杆。与杨南生的初识,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慌了神”;与杨南生的书信往来,令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炽热澎湃;与杨南生的结合,让两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段传奇的爱情,成就了一颗心灵的成长。透过作者的滚烫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认真的灵魂值得被爱,让心成长的爱情方可托付。

......

作者简介:

张严平,女,198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新华社 记者,曾荣获中国新闻界“长江韬奋奖”、“新华社 贡献奖”、“全国 新闻工作者”称号,其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人物传记《穆青传》。

目录:


“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章 / 001
“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第二章 / 017
“他是开创中国固体火箭事业的丹柯。”
第三章 / 063
“我们结婚吧!”
第四章 / 105
“每个人都带着胎记来到这世上。”
第五章 / 131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第六章 / 161
“为什么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爱上他? 因为他始终裸露着一颗赤子之心。”
第七章 / 203
“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全部生命供养你。”
第八章 / 227
“人生的 痛苦,莫过于心里埋着无法诉说的故事。”
第九章 / 257
“千山万水我追寻着你……”
结语 / 277
附录 / 285

......

 

试读:

节南南, 是 ,忽然想把我书桌的抽屉收拾一下。从你走后,一直没动过它,里面有太多的记忆,痛得不敢动。 ,鼓足勇气把它打开,几十年的点点滴滴汇成时间的河流奔涌而来。
    你送给我的刻有“四毛”的小印章;两颗红色的相思豆;一根细细的小项链,项链上那个可以打开的心形小挂坠里有你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有你附的一张小字条,写着你的心意。你甚至把你和莘耘尊的订婚照也送给了我,字条上写道:“小平平,这张我和莘耘尊的照片请代我保管。我现在的感受就是……”泪水静静地流下来。亲爱的南南,你给了我你全部的心!还有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我们结婚前我写给你的所有书信。你不仅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甚至做了你万一发生不幸的 准备。你在小盒子上附了一封信:“小平平,我遇到你 幸福,但 终还是要先你‘化为小草’了。把这些‘忘年交的两地书’寄还你,供你留存。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小露珠。但愿小露珠永远不失晶莹!”信封上写着:“若我意外去世,请把这个小盒子交给北京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同志。”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个小盒子连同这些信与我手上珍藏的你写给我的一盒子信得以相会。捧着这一抽屉的爱,痛彻心扉,三十多年前,我们相遇相爱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2014年11月29日第二节1984年3月,北京的初春明丽而温暖,像一幅刚刚打开的青春画卷,也为我们的相遇拉开了帷幕。
    遇到他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所有关于爱情的幻想都在小说与诗歌中。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落到我的面前,是那种童话里的星星,晶莹、梦幻、遥远、诗意……他说,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相遇又相爱的概率几乎是亿万分之一,甚至 小,人生旅途中任何一个细节稍有变动,我们都可能永无交集,就像两颗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隔空运转着自己的生命路线。
    这个比喻真的很恰当。
    那时,我是刚刚入职新闻行业的记者,他是活在火箭王国的埋名者;我是一个身处首都的北京居民,他是一位终年生活在深山里的隐形人;我的人生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向社会,他的人生已历经青春、盛年走向仲秋;我的生命如尚未破茧的蛹,幼稚苍白,他的生命如广袤的原野,星高海阔。
    世界上总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奇缘。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命运偏偏让我们这两个运转在不同星际轨道上的人相遇了。我一直认为自己就像一颗茫然游荡的陨石,意外地撞上了一颗星星。
    茨威格有一句人们总爱提及的话:“生命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很多年后我常想,这一奇迹般的相遇相爱,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今生没有遇到他,我会感受到发自心灵的爱情吗?会感受到灵魂被切割般的痛苦吗?我会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与深度吗?我会看到滚滚红尘之上的星光吗?会像接受一件珍贵的礼物那样接受生活中的苦难吗?我会懂得,宽容与爱是生命 终的归宿吗?幸福滋养了我,痛苦涅槃了我。
    这真是一个童话般的春天,在我的记忆中闪着光,像一首诗。
    1982年,我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 ,成为一名记者。两年后,我 次参加全国“ ”报道,被分派驻守陕西、甘肃、内蒙古 团,负责这几个团代表们的日常活动报道。我就像 次上战场的新兵,有些紧张,又很兴奋,满身是劲儿。我拿着各代表团秘书组提供的有新闻采访价值的代表名单,利用会议休息时间,走门串户挨个采访。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我那会儿对新闻专业一窍不通,见了被采访的人,不知先问啥、后问啥,全凭代表们热情配合,把我没有条理的提问回答得头尾相应、逻辑清晰,让我能顺利地采写出一篇篇“ ”人物速写,受到编辑部领导的特别表扬,我有点儿得意。
    这 中午,我按照名单敲开了陕西代表团一位叫杨南生的代表的房门。来之前,我了解到他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在我脑子里的印象不像工人、农民、解放军那样确定,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里面的陈景润,总让我觉得科学家像一个“星外物种”那样神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