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的历史经验(修订版)

ISBN:9787010238739

作者:柳建辉 等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成品尺寸(mm):170x240

定价:118.00


【编辑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的历史经验(修订版)

ISBN:9787010238739

作者:柳建辉 等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成品尺寸(mm):170x240

定价:118.00


【内容简介】

本书稿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应对复杂局面的历程,得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点:100年来,党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破解危局中走过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党愈挫愈奋,不断发展壮大。我党应对危局、化解困境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一)面对复杂局面,冷静对待,稳住阵脚,正确判断形势,及时调适政策,纠正错误偏向。(二)面对复杂局面,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保证政策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三)面对自身造成的困难,勇于承认错误,重视总结教训,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


【目录】

 

第一章应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危局,开辟土地革命新局面

一、白色恐怖下共产党陷入危机中

(一)从四一二清党到七一五分共,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三)组织备受摧残,被迫转入地下

(四)白色恐怖下的信仰危机

(五)工农运动陷入低潮

二、武装反抗总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一)紧急关头的决策:武装反抗

(二)发动武装起义:红军和根据地的初建,土地革命的兴起

(三)从地上到地下:白区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人运动的开展

(四)无动不爆:全局性盲动错误的出现及其危害

(五)总结失败的教训,实现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变

三、总结

第二章应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危局,实现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一、白色恐怖下共产党陷入危机中

(一)从四一二清党到七一五分共,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三)组织备受摧残,被迫转入地下

(四)白色恐怖下的信仰危机

(五)工农运动陷入低潮

二、武装反抗总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一)紧急关头的决策: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二)各地武装起义发动

(三)红军、根据地的初建和土地革命的兴起

(四)白区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三、纠正“左”倾盲动,总结教训,开创复兴革命新局面

(一)全局性盲动错误的出现及其危害

(二)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纠正盲动错误

(三)总结失败的教训,重新认识中国革命

(四)审时度势,确定总路线调整政策,完成国民革命到苏维埃革命的转变

四、总结

第三章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困境,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并推动抗日战争的兴起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危险局势

二、黎平转兵与遵义会议

三、摆脱张国焘军阀主义的危害

四、政治路线的转变和西北新局面的开创

五、民族危机与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六、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应对抗战胜利后的困局,迅速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一、抗战胜利后和平希望与内战危险并存的复杂时局

(一)战后大国关系与国内政局

(二)战后国共双方的战略筹谋

(三)战后中间势力的政治愿景

二、中共应对抗战胜利后艰难困局的战略设计与方法

(一)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

(二)为争取和平和民主而努力

(三)以自卫战争应对全面内战

三、解放战争摧枯拉朽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历史经验

(一)以政治力凝聚民心和民力

(二)以军事力赢取战场的胜利

(三)以领导力实现全局的掌控

第五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困局的经验

一、从农村到城市

(一)工作重心转移的提出

(二)接管城市的挑战与困难:新形势、新任务:农村经验与城市管理的矛盾、冲突

三)进城之初的城市管理:资本家的恐慌、稳定城市

二、建国方略的制定

(一)九月政治局会议

(二)七届二中全会

(三)新政协的召开

三、粮食问题

(一)粮食问题的由来与紧迫性:大军南下、包下来政策(旧军政人员)、城市日常供应

(二)如何解决粮食问题(新区征粮、治理城市粮棉油投机)

四、统一财政

(一)财政困难的状况(通货膨胀、财政困窘)

(二)如何解决财政困难(中央包括经济学家的认识、对策与决策)

(三)应对的效果分析(国家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

第六章1956年共运危机和社会异动的应对

一、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报告风波

(一)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国内局势和国际局势

(二)苏共二十大关于国际问题的总方针和总路线

(三)斯大林问题的揭露和批评

(四)国际共运内部的震荡和西方的反应

二、中共反应的两个侧面

(一)“以苏为鉴”的提出

(二)“喜忧参半”的心态和“一论”的发表

(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批评斯大林和维护斯大林

(四)内在龃龉:“和平过渡”总路线与“武装夺权”的中国革命经验

三、波匈事件和中国在解决事件中的角色

(一)波兰事件的解决与中方的努力:反对干预,和平解决

(二)匈牙利事件的平息与中方的主张:强力干预,反对忍让

(三)共运危机的渡过和中共的地位变化:影响力提升

(四)“再论”的发表:波匈事件的另一影响:维护斯大林和社会主义旗帜

四、国内“少数人闹事”和高层的对策

(一)国内对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反响

(二)社会底层异动和知识界议论:退社、罢工、示威、请愿

(三)的判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四)调整政策:十大关系、分配、消费、就业、工资、改善知识分子待遇

(五)国内社会异动的缓解

(六)意识形态的解释:“两类矛盾学说”

(七)整风鸣放和解决“内部矛盾”的失误

五、结语

(一)处理国际危机的策略:区别解决,两面应对

(二)化解国内异动的策略:重在缓和,主动调整

(三)调整政策与维护制度的内在矛盾

第七章“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困局与应对

一、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

三年“大跃进”的简要经过,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表现,如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城乡粮食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浮肿病与非正常死亡增加等。

二、造成严重困难局面的原因分析

“以钢为纲”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庐山会议后“反右倾”加剧国民经济困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辨析等。

三、为克服严重困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正视面临的困难统一思想认识,整风整社与调整农业政策,紧急进口粮食缓解粮食短缺,精简职工与城镇人口减少粮食供应,实行关停并转恢复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调整社会关系凝聚人心共渡难关等。

四、几点启示

第八章“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的困局及其应对

一、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沉重灾难

(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遭到巨大破坏

(二)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三)思想理论领域是非混乱,文化事业严重倒退

(四)党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

二、应对“文化大革命”困局主要措施

(一)粉碎“四人帮”,初步拨乱反正

(二)否定“两个凡是”,打破精神枷锁

(三)酝酿和筹划改革开放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

三、走出“文化大革命”困局的主要经验

(一)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

(二)紧扣主要矛盾循序渐进积累共识

(三)党内民主的充分发扬

第九章应对1989年三大突发事件的经验研究

一、三大突发事件及其对中共的严峻考验

(一)1989年  政治  风 波 的爆发

(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制裁”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应对三大突发事件的决策及其应对的艰难过程

(一)平息政治风波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打破西方“制裁”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

(三)从容应对苏东剧变维护国家利益发展双边关系

三、应对三大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

(一)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善于有理有利有节地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斗争

(三)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十章艰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实践

一、中国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决策和实践

(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2、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

3、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香港政治稳定的影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对中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对中国宏观经济衰退的影响)

(二)中共中央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判与决策

1、中共中央分析和研判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

2、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

3、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维护亚洲区域稳定

4、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内宏观经济稳定

5、努力扩大内需,支持结构调整

(三)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效果

1、提高了国际形象

2、保障了经济快速发展

3、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

二、中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演变过程

1、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2、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3、金融危机过渡到主权债务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1、使中国出口贸易受到沉重打击

2、影响中国投资增长放缓

3、导致中国巨额外汇资产的严重贬值

4、导致我国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

(三)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举措和影响

1、中国政府对这次危机的研判分析

2、刺激内需的重大举措

3、从保增长到治通胀的转变

三、两次金融危机应对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教训

(一)两次金融危机成因与治理的理论分析

1、两次金融危机特点与成因的比较

2、两次危机之间中国经济的变化趋势

3、两次金融危机应对政策的绩效比较

(二)重要经验

(三)深刻教训

1、将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2、将加快科技创新、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战略安排

3、要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化金融体制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第十一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应对灾害研究

一、应对1998洪灾

(一)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流域洪水灾害简述

(二)应对洪灾的举措及成效

二、应对2003年非典

(一)2003年非典灾害简述

(二)应对非典的举措及成效

三、应对2008年汶川地震

(一)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简述

(二)应对汶川地震的举措及成效

四、中共应对灾害的经验分析

(一)科学决策(提高中共决策的科学性、强调及时快速反映、注重发挥专家作用)

(二)科技支撑(强调科技在救灾中的作用,重视发挥科技力量)

(三)制度成长(每一次灾害或重大公共事件都会催生一些新制度,这些新制度为将来应对同样性质的公共事件提供制度预防和制度支撑,重点考察事件处置后的制度建构)

(四)精神凝聚(灾难孕育精神,大灾大难后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元素。中共及时总结出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成为凝聚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

(五)社会参与(处置重大灾害必须动员社会力量,除了执政党的动员,还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志愿参与,在90年代以来的应对灾害中,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十二章面对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战,以我为主坚决应对

一、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的所谓“缘由”

二、中国不愿也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贸易战

三、有效应对美国挑起贸易战的重要启示

第十三章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统筹部署全面防控

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和社会应对

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结束语:中国共产党90年来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