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爱尔兰文学天才奥斯卡·王尔德所写的最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少年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这些作品立意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完美世界的化身。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王尔德的童话语言非常具有吸引力,叙述性强,读他的童话,犹如在聆听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仿佛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所折服和迷惑,被他魔法般的语言轻轻引领着,进入那一个个唯美的童话意境。

作者简介
(Oscar Wilder, 1854-1900),出生于都柏林,是爱尔兰最伟大的作家与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代表人物,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王尔德的剧作《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精美结晶。他的童话被视为儿童文学的瑰宝,那种如诗如画的风格对后世童话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媒体评论
比起希腊悲剧大气磅礴的因果宿命,莎士比亚戏剧人文主义者孤独的痛苦,海明威笔下永不言败的悲剧英雄精神,王尔德童话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基督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打鱼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亦用自己的作品预言了他独特的人生路线:生前走在享乐主义与感官主义的边缘,摇摆于物质与精神之间,对爱情既渴望又绝望,临终前于孤寂中皈依了天主教,投入基督的怀抱,和他笔下的悲剧人物一般,得到他真正的心灵安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快乐王子
——献给卡洛斯·布莱克

在高高的城市上空,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上站立着快乐王子的塑像。他浑身贴满了一片片赤金叶子,眼睛含着两颗晶莹的蓝宝石,佩剑的剑柄上镶嵌了一颗大红宝石,闪闪发光。
他确实备受仰慕。“他像风向标一样美丽,”一位市议员发表看法说,一心想附庸风雅;“只是不怎么有用处啊。”他找补一句说,生怕人们会认为他不讲究实际,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务实的人。
“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像快乐王子呢?”一位明白事理的母亲对着自己无理哭闹的小孩儿说。“看看人家快乐王子从来不为小事哭闹。”
“这世上有人活得很幸福,我深感欣慰哪。”一个失望的人打量着这尊奇妙的塑像,喃喃自语道。
“他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天使。”一群孤儿院的孩子说,他们身穿鲜亮的大红斗篷,系着洁白的围嘴,正从大教堂往外走。
“你们怎么知道的?”刻板的校长发问道,“你们又从来没见过天使什么样子。”
“哦!可我们见过,在梦里见过。”孩子们回答说;刻板的校长把眉头皱起来,一脸的严肃,因为他很不赞成孩子做梦。
一天夜里,这城市飞来一只小燕子。他的朋友六个星期前都飞往埃及去了,但他耽搁下来,因他和最美丽的芦苇相爱了。他是在春天早些时候遇见她的,当时他追着一只大黄蛾子飞到了河边,一下就被她那纤纤细腰迷住了,忍不住停下来和她搭话。
“我可以爱你吗?”燕子问道,他喜欢单刀直入,有话直说。芦苇听了深深点了一下头。小燕子于是围着芦苇飞啊,飞啊,用翅膀轻轻触动水面,激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这就是他的求婚活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天。
“这真是一场可笑的恋爱,”别的燕子都叽叽喳喳地说,“瞧那芦苇不趁钱,亲戚倒有一大群。”这倒是实情,河里到处长满了芦苇。随后,秋天来了,他们都飞走了。
他们飞走后,他感到很孤单,渐渐对他的恋人儿厌倦了。“她不懂得跟人说话,”他说,“我担心她就是一个轻佻女子,看她风一来就摇晃的轻浮样儿。”一点没错,只要起风了,芦苇就风情万种地行屈膝礼。“我承认她是个固守闺房,”燕子继续说,“可我喜爱到处走走,夫唱妇随,我的妻子也应该喜爱到处旅游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