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一九八四》是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问世七十年来,传遍世界,影响甚巨。奥威尔在这部作品中深刻描画了在极权社会中,人类将如何失去全部思想与情感自由,陷入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悲惨处境。1984年已然过去,但《一九八四》永远是对人类社会之未来的警示。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和《1984》,在我看来,都因为太出色了而被误读了。

《1984》只被当成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显然是对它的低估,多读几遍,就会慢慢消除掉它的这个著名标签。当然,反乌托邦反极权这个主题非常了不起,能成为这个主题的标志性著作,是伟大的成就,但《1984》应该更伟大。

《1984》可以当成小说写作教材来研究,奥威尔语言准确、精炼、冷漠,结构精密,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情节,像一个高明的工程师组装成的发动机,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动力强劲,有罕见的结构美学,学习者可以把零件拆下来,反复研究。——连岳
【作者】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作家。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生于印度,曾在缅甸任警察,后参加西班牙内战。著有《一九八四》《动物农场》《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巴黎伦敦落魄记》等,影响深远。
【内容】
《一九八四》的故事设置在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属于未来的1984年。此时的世界分为三大国,曾经的英国属于大洋国。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改写历史工作的外党党员温斯顿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了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党党员茱莉亚发生感情,这一切使其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他终于成了所谓的思想纯洁者。本书还收录奥威尔阐述自己写作理念的《我为何写作》与著名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暂时没有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