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本书是一部兼具历史通识与科普新知两大特点的大众读物。
在遥远的过去,波利尼西亚人来到太平洋偏远的岛屿群,广为分布,展开了一个北抵夏威夷、西至新西兰、东到复活节群岛的广阔三角形。在欧洲探险家的船队到来之前,他们曾是住在那里的人群。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找到并扎根于这些辽远广布的岛屿?没有书写或金属工具的人们,如何征服世界上最壮阔的海洋?这个难题,即是在十八世纪出现的著名的“波利尼西亚起源之谜”。众多航海探险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围绕这个疑问,三百年来讨论不休。
本书作者通过详尽的研究与调查,精采地融合了历史、地理、人类学和航海学知识,将波利尼西亚之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编辑推荐】

 适合与《枪炮、病菌与钢铁》搭配阅读的新知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兼具历史通识与科普新知两大特点的大众读物。
在遥远的过去,波利尼西亚人来到太平洋偏远的岛屿群,广为分布,展开了一个北抵夏威夷、西至新西兰、东到复活节群岛的广阔三角形。在欧洲探险家的船队到来之前,他们曾是住在那里的人群。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找到并扎根于这些辽远广布的岛屿?没有书写或金属工具的人们,如何征服世界上最壮阔的海洋?这个难题,即是在十八世纪出现的著名的“波利尼西亚起源之谜”。众多航海探险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围绕这个疑问,三百年来讨论不休。
本书作者通过详尽的研究与调查,精采地融合了历史、地理、人类学和航海学知识,将波利尼西亚之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汤普森 | Christina Thompson,美国当代作家、学者。先后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哈佛评论》(Harvard Review)的资深编辑,同时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讲授写作课程,并于2008年荣获卓越教学奖。曾入围“道格拉斯·斯图尔特非虚构作品奖”(Douglas Stewart Prize for Nonfiction)以及“威廉·萨洛扬国际写作大奖”(William Saroyan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Writing)。在《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太平洋历史杂志》(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等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李立丰,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刑法学、犯罪学、美国法律史及法律文化、日本法律史及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精通英语、日语,业余喜欢从事图书翻译(尤其是通识类图书),已出版译著十余部,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友军》《花月杀手》等。


【目录】

序 言  凯阿拉凯夸湾


第一部 目击之人(1521–1722)
无垠之海
初次接触
方寸之岛
世界尽头

第二部:串珠成链(1764–1778)
塔希提岛
博学之士
秘境航图
醍醐灌顶

第三部:何不自省(1778–1920)
大陆沉没
无字世界
雅利毛利
热带维京
航海传说

第四部:科技兴起(1920–1959)
人体之学
毛利学人
恐鸟猎人
碳十四法
拉皮塔人

第五部:扬帆起航(1947–1980)
康提基号
随波逐流
务实之道
双体帆船
导航进化

第六部分:现状如何(1990–2018)
全新科技

尾 声  两种理解之路

致 谢

注 释

索 引


【试读章节】

"从 1595 年门达尼亚的远航,到十八世纪中期,欧洲探险队与波利尼西亚世界存在重大意义的交流互动,只不过区区五次。 但从1764 年开始,此类“访问”的数量和强度急剧增加,从英国、法国、西班牙和俄罗斯来的船只密集而迅速,以至于有时在太平洋上同时就有两三支探险队,而其与波利尼西亚人的接触时间,不是几天而是几周或几个月。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因素是 1763 年,“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宣告结束了,这是一场涉及所有欧洲大国和几个殖民地的混乱的国际冲突,英国由此凭借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最强国家。 英国皇室不再忙于与敌人作战,而是迅速着手保护新的领土和新的航线,1764 年,英国方面派遣准将约翰·拜伦(John Byron)首次执行一系列太平洋远征的任务。 拜伦乘坐英国“海豚号”战舰远航,当他于 1766 年返回后,“海豚号” 立即在塞缪尔·沃利斯船长的指挥下再次拔锚。 
1768 年,沃利斯刚一返回英国,第三次远征就将启程。 前两次航行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性的:拜伦是为了争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考察新奥尔良(加利福尼亚)的海岸,并寻找西北航道;沃利斯是为了寻找新西兰和合恩角之间的一块大陆。 但是第三次航行的目标显然是科学性的:把一队科学家带 到 一 个 他 们 能 够 观 测 到 被 称 为 “ 金 星 凌 日” ( Transit of Venus) 的天体现象的地点。金星凌日发生在金星经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某些时候。 十八世纪的天文学家对此很感兴趣,因为对这一天文现象持续时间的精确测量可以用来计算太阳系的大小,从而为那个时代最热门的天文问题之一寻求答案。 不幸的是,金星凌日很少发生:八年内两次,然后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内便不会再次发生。 自从 1639 年第一次被观察到( 1631 年无人问津),十七世纪没有再发生过。 十八世纪晚期的天文学家们知道金星会在 1761 年和 1769 年两次凌日,之后他们便再无机会对其加以观测,因为下一次这种天相的出现,要等到 1874 年。 国际社会为记录1761 年的金星凌日作出了一项重大努力,但产生的结果令人失望。 在 1769 年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包括英国皇家学会在内的国际科学界成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说运动,以确保自己不会丧失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机会。在所有这一切努力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凌日,因为只有在凌日现象出现时是白昼的地方,才能看见这一现象的全部过程。 1761 年,这片区域包括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在 1769 年,理想观测地点是太平洋中部,非常不方便。
当时观测锥形区内的合适的已知岛屿,只有东端的马克萨斯群岛和西面的汤加群岛,前者最近一次被发现是在 1595 年,并且没有留下可靠的海图标记,而阿贝尔·塔斯曼最后一次造访汤加群岛是在1642 年。 据大家所知,在这些岛屿之间,只有低矮的珊瑚环礁和可怕的暗礁,这里无法提供安全的港湾,也没有可靠的食物和水源。即便如此,皇家学会依然下定决心,各项计划按部就班,万事俱备,只差目的地的最终敲定。
被选中领导这次远征的船长,当时还鲜为人知,但其有着平凡却扎实的海军从军履历,而且以在勘测工作方面极为出色而闻名。 四十岁的詹姆斯·库克并不年轻,出身亦不显赫。 他身材伟岸,辨识度高,聪明规矩,工作努力。 虽主要是自学成才,但他仍以数学天分而闻名,并因在天文观测方面的工作而备受赞赏,其中就包括他在纽芬兰海岸测量时对日食的观测。 他被选中担任船长的航程对于皇家海军的远征来说也有些不同寻常。 只有一艘船(还是一艘很小的船) ,但要走一段很长的距离,要穿越一片辽阔的、大部分是未知的海洋,有可能获得荣耀,但也有很大的风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