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内容】
本书以“健康、适宜和高效”为原则,以“典型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得到全程控制、传染病在室内污染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为总体目标,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优选经验,重点开展了“污染现状调研、传播机理分析、应用技术研发、技术工程示范”四个方面的研究。经过对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现状和来源的充分调研,从地域、时域、功能特征三个维度,构建了集建筑室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污染水平和散发源特性等信息于一体的基础数据库;研制了空气微生物污染在线监测装置,为实现室内微生物污染精准控制提供了技术保障;针对典型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问题,提出了多项建筑本体防治技术和建筑设备防治技术措施,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在室内污染传播问题,给出了工程防范措施,实现了从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传播途径与沉降定植全过程动态高效控制,为提升我国室内环境的整体水平提供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
【目录】
第1章 室内微生物污染来源与传播机理
1.1 微生物分类与生物学特性
1.2 室内空气微生物特征
1.3 室内微生物污染来源
1.4 室内微生物污染传播机理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技术
2.1 概述
2.2 空气微生物离线监测方法和技术
2.3 空气微生物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技术
2.4 空气微生物实时监测方法和技术
2.5 室内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技术和设备的选择策略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室内微生物污染健康危害及标准限值
3.1 概述
3.2 室内微生物污染健康危害
3.3 室内微生物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3.4 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限值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室内外微生物污染现状调研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
4.2 室内微生物污染现状
4.3 室内微生物群落动态演变特征
4.4 室内微生物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围护结构防潮抑菌控制技术
5.1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传湿机理
5.2 建筑围护结构结露与霉菌滋生风险评估
5.3 建筑围护结构防潮抑菌材料开发
5.4 建筑围护结构防潮抑菌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建筑设备主动式控制技术
6.1 通风稀释技术
6.2 空气净化技术
6.3 消毒灭菌技术
6.4 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技术
6.5 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维护技术
6.6 公共建筑突发卫生事件控制策略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疫情防控高风险场所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
7.1 污染来源与特点
7.2 生物安全防控基本原理
7.3 高风险场所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7.4 高风险场所空问消毒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应用工程案例
8.1 办公建筑
8.2 学校建筑
8.3 医院建筑
8.4 海关口岸设施
本章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