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个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美妙故事,一本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一份纪念中国与加拿大建交35周年的文化交流精品。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该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作者】
蒙哥玛利(1843-1923),英国女作家。蒙哥玛利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编写故事,1866年出版处女作《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后来,她写下了数十个儿童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小天使》。本书1869年初版,原名为《误解》,一时间,广受好评,在欧洲各国竞相发行。一百多年过去了,该书仍被美国列为经典儿童文学名著。
【内容】
《纯美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小说处女作,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给马歇找个帮手,绿山墙农场的玛瑞拉和哥哥马歇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11岁女孩安妮。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小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农场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纯美阅读:绿山墙的安妮》文字清新流畅,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让人掩卷难忘。
【目录】
第一章 林德夫人的疑惑
第二章 阴差阳错
第三章 玛瑞拉大吃一惊
第四章 绿山墙农场的早晨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第六章 柳暗花明
第七章 安妮开始新生活
第八章 安妮被激怒了
第九章 安妮的道歉
第十章 主日学校印象
第十一章 新朋友
第十二章 渴望的快乐
第十三章 丢失的别针
第十四章 小学校里的大风波
第十五章 醉酒风波
第十六章 新的生活乐趣
第十七章 危难之际显身身手
第十八章 音乐会后的小插曲
第十九章 想象力的捉弄
第二十章 弄巧成拙
第二十一章 做客牧师馆
第二十二章 危险游戏
第二十三章 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第二十四章 圣诞礼物
第二十五章 结成故事社
第二十六章 虚荣心遭到报应
第二十七章 倒霉的百合少女
第二十八章 难忘的一件事
第二十九章 目标——奎因学院
第三十章 金榜题名
第三十一章 大饭店里的音乐会
第三十二章 奎因学院的女学生
第三十三章 光荣与梦想
第三十四章 死神降临
第三十五章 峰回路转
【书摘插画】
雷切尔·林德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却怎么也不得要领。午后至今好不容易转好的情绪又变得一团糟了。
  “喝完茶我便到绿山墙农场走一趟,看来,这件事要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问玛瑞拉不可了。”这个女强人暗下决心,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为这事,下午喝完了茶,雷切尔·林德便出了门。这里离卡斯巴特兄妹所住的绿山墙农场并不太远,那幢掩映在果树园中的特别宽敞的房子离林德家的洼地仅有四分之一英里。
  马歇·卡斯巴特的父亲是个比儿子还要腼腆内向的老实人。当年开垦这个农场时,虽说没能隐居在树林里,却也尽可能地选择了这块远离邻人的僻静之地,营造了自己的窝。
  “唉,住在这种地方只能算是活着吧,真是的。
  ”林德夫人沿着两边长满了野蔷薇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嘟囔着:“照这样闭门不出,马歇和玛瑞拉非变成怪人不可,树就是再多,也不能和人闲聊呀。这两个人虽然看上去生活得很满足,那只不过是习惯了罢了。真好像是勒住了脖子还不在乎的爱尔兰人。人哪,真了不起,什么都能适应!”刚嘟囔到这儿,林德夫人已经从小路走进了绿山墙农场的后院。院子里一片葱绿,收拾得整整齐齐。
  一侧栽着柳树,另一侧则排立着笔直的白杨。地上干净得连一块碎石、一根树枝都找不到。
  雷切尔·林德用力敲了敲厨房的门,随着一声“请进”她迈步走了进去。绿山墙农场的厨房干净得简直过了头,如同崭新的客厅一般,让人有一种冷漠疏远的感觉。倘若不弄得这般干净,或许会是个更加充浦隋趣的房间。
  房间的东、西两面都有窗户。从面朝后院的西窗透射进来一抹六月温暖的阳光。东窗上爬满了常春藤,左侧的果树园里,盛开着白色的樱花。生长在小河边洼地上的桦树叶在风中轻盈地摆动着。
  生来勤快的玛瑞拉,经常喜欢端坐在爬满常春藤的东窗边,晒晒太阳。果然,玛瑞拉今天依旧照例地坐在那里,边沐浴着夕阳,边织着东西。
  林德夫人随手关门时顺便扫了一眼桌子,但见上面摆放着3个碟子。显然,是马歇要带什么人来。不过,碟内装盛着的都是些普通点心,有果脯、野生苹果和一种水点心。看来客人也不会是什么特别的客人。那么,马歇的白领礼服和马车又是怎么回事呢?雷切尔·林德百思不得其解地转起了眼珠。
  “晚上好,雷切尔。”玛瑞拉快活地招呼说,“今天心情真好啊!是借了您的光吧?府上各位都好吗?”玛瑞拉个头很高,干瘦,满头的华发被挽成一个发髻,用两只发卡别在脑后。显示出一种事事缺乏经验,头脑僵硬的味道。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幸亏嘴边的那几分幽默表隋才算挽救了她。
  “托您的福,谢谢了。”林德夫人说道,“话提起来了,我对府上的状况也是很挂念的呀。刚才我瞧见马歇出门了,是不是谁生病要请大夫呀?”玛瑞拉的嘴角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没料到雷切尔果真来了。“没有哇,我身体一直很好,只是昨天有点头痛。”玛瑞拉说道,“他是去布莱特‘里巴了。我们哪,打算从诺巴斯科西亚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男孩,那个男孩今天晚上就坐火车来。”就是闻听到马歇迎接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都不会令林德夫人感到如此吃惊。她怔在那里呆呆地半天都没说出话来。连玛瑞拉在看她,她都没觉察到,心里只是想着这件事。
  “是真的,玛瑞拉?”雷切尔·林德刚缓过神来便急忙追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玛瑞拉回答道,“只不过是从诺巴斯科西亚的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不就和在农场里每年耕耘劳作差不多一样普通吗?”“你们俩怎么会异想天开要这样做呢?”林德夫人责备道。
  “怎么是异想天开呢?我们可是从很早以前就考虑这件事了,详细地说是在冬天的时候。圣诞节前几天,亚历山大·斯文萨的妻子到我们家来做客时,曾说起过春天时要从霍普丹的孤儿院领养一个女孩的事,她曾多次去过那所孤儿院,还曾在那里住过,孤儿院里的事情她都了如指掌。
  “从那以后,我和马歇商量了好几次,总想领养一个男孩。哥哥已经60岁了,以前那种精神头早就没了,心脏也不太好。而且如今这年头,想雇到一个好人也很难哪,雇来的都是些笨蛋。好不容易找了几个半瓶子醋似的法国小毛孩子,可谁知,等熬到他们熟悉了活计,却一甩手都不干了,不是去了罐头厂,就是跑到了美国。
  “结果,斯文萨夫人领养女孩时,我们也托她给物色一个,因此才引出了上面那些话。我们希望找一个lO岁左右,头脑聪明,较合适的男孩。
  “今天邮差送来了斯文萨夫人打来的电报,说就坐今天下午五点半的火车到。所以,马歇便去布莱特·里巴接站了,约好了在那儿下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