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全面呈现

优秀教育理念与深度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教师可以从中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本书对教师成长和发展有极大帮助

 

 

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身3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就教师关心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班集体建设、学生思想工作、家校协调工作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他一边从事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构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深远,启迪和鼓舞了千百万教师。

 

 

作者简介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17岁投身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农村小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职务。他以唯物主义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一共写了40多本书,发表论文600多篇,创作童话、短篇小说1200余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著作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等书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

译者简介

孟宏宏,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在读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第三十三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优秀奖获得者。

从事俄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十多年,成果丰硕。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翻译工作;译有《新冠病毒预防手册(COVID-2019)》(俄文版)、《齐鲁优秀传统

文化多语绘本》、《文化青岛》(俄文版)等作品;在《译林》和《世界文学》发表小说译文2篇,在俄罗斯杂志《中国》发表译文10余篇;曾担任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翻译。

 

 

 

推荐序 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影响我的(李镇西) 001
译者序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之道:人性之爱,生命光辉(孟宏宏) 010
自 序 018
D一部分
1.从事教师工作需要什么才能 002
2.关于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 007
3.乐观主义是教育者精神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 011
4.教育修养的基础是要心怀善意 015
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019
6.从哪里找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 023
7.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026
8.关于让学生记住基础知识 029
9.“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032
10.关于做“后进”学生的工作 034
11.知识既是目标又是手段 037
12.关于获取知识 040
13.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真理 042
14.教材的*次学习 045
15.理解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 047
16.如何把检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变成一项有效的脑力劳动 049
17.评分应该有分量 051
18.学习之母不应成为后娘 053
19.如何批改作业 055
20.学生学习课程时的积极活动的内容 057
21.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看见 059
22.如何通过阅读扩充知识 061
23.阅读——学习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063
24.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不可失调 065
25. 兴趣的奥秘何在 068
26. 赢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071
27.怎样使思维和自尊感融为一体 075
28.怎样使青年人渴望学习 077
29.如何按季节安排学生的学习 079
30.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 082
31.避免负担过重,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084
32.教孩子利用自由时间 087
33.把每个学生领到兴趣发源地 089
34.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 091
35.如何使学生专注 094
36.直观性是认识的途径和照亮认识途径的光 097
37.给新入职教师的建议 101
38.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105
39. 如何研究学前儿童的思维  107
40.如何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110
41.如何培养记忆力 111
42. 爱惜并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113
43.培养儿童对绘画的热爱 115
44.如何训练儿童流利书写  117
45.教儿童用左右手工作 119
46.给任职于大型学校教师的建议 121
47.给单班制学校教师的建议 123
48.教师要制订什么计划 125
49.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127
50.关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 129
 
第二部分
51.谁在教育儿童 132
52.如何培养父母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工作 136
53.如何使教育者之言入受教育者之心 140
54.如何让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行动一致 143
55.情感教育究竟是怎样的 146
56.如何做才能让儿童想要好好学习 149
57.如何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加深对家长的教育工作 151
58.如何与家庭一起指导儿童劳动 154
59.如何通过劳动培养高尚的心灵和人性  156
60.如何与家长一起培养未来的父母 158
61.如何培养对女性的尊重 160
62.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 162
63.谈谈教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 166
64.集体如何成为全面发展个性的手段  170
65.如何让学生学会服从和领导 173
66.教师如何在少先队组织生活中起到作用 175
67. 如何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共产主义的种子 179
68.如何使青年珍惜共青团员的称号 182
69.如何培养青年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186
70.如何激励青年人不断完善道德 188
71.如何培养青年的公民情感 190
72.如何使共青团员胸怀社会主义祖国 194
73.青少年的精神究竟是如何成熟起来的 196
74.如何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的精神 199
75.要保护青少年内心的激情 200
76.如何教导青少年关心公共利益 202
77.如何建立学校集体内部的劳动关系 205
78.如何建立创造性集体 207
79.要努力使您的学生由受教育者变为教育者 209
80.要教育学生关心他人 211
81.教会自己的学生避免空谈 213
82.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15
83.要掌握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218
84.如何激发道德领域的自我教育 222
85.如何在劳动和学习中激发自我教育 227
86.如何在脑力劳动中培养自律 230
87.如何激发体育方面的自我教育 234
88.在什么条件下,集体能有效发挥教育个体的作用 236
89.学校集体中哪些内容不宜讨论 240
90.集体自主活动重在什么 243
91.课堂思想教育重在什么 246
92.如何使现代精神进入青少年的头脑和心灵 251
93.要善于使美德具有吸引力 254
94.什么是教师的*威 256
95.如何保护儿童的信任 259
96.用书籍、智慧和信念征服儿童的心灵 263
97.如何做教育工作计划 265
98.如何与集体进行教育谈话 268
99.如何战胜懒惰  272
100.*后一条建议——要保密…… 275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在一年级就经常出现不及格、掉队的学生,二、三年级有时就会遇到不可救药的,因而老师对其干脆甩手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的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对小学生没有因材施教。

 

我们想象一下,所有7岁的孩子,刚刚成为小学生,您要求他们进行同一项体力劳动,比如提水。一个孩子提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会让他过劳受伤,到明天他就什么也干不了,甚至还可能会躺到医院里去。同样,孩子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学生能快速领会、理解并记住知识,而且记得又久又牢。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教材领会得很慢,知识记忆得不久也不牢。但是后来,正是这个学生比那个一开始学习好的学生在学业上和智力发展上取得了更大的成绩,这是常有的事。没有那种抽象的学生,我们可以在他身上机械运用所有教学和教育规律。没有统一的能让所有学生都取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而且好成绩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好成绩是5分;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很大的成功。善于正确判断每个学生当下有什么才能,以后如何发展其智力,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他做不到的事。任何一门课程的任何教学大纲,都只有一定的水平、一定的知识范围,而不包括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个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一个学生一年级时就能完全独立地读题和解题,另一个则要学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判断通过什么途径、用多久和克服什么困难,学生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水平,以及如何在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实施大纲。

 

教学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在于挖掘每个孩子的力量和潜能,使其享受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中应该有区别对待,不论是脑力劳动的内容(习题的性质)上还是所需时间上,都应如此。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一个学生布置两道、三道甚至四道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题。一个学生的题较难,另一个学生的题则较易。一个学生做创造性的语文书面作业,比如写作,另一个学生则学习文学作品的课文。

 

用这种方法,所有学生都能前进,有的快些,有的慢些。孩子在自己作业获得的评分中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发现的乐趣。同时,师生间相互关怀和彼此信任结合起来。学生不把教师只看成严格的检查员,把分数只看成棍棒。他坦诚地对教师说:这件事我没做好,这个我不会做。他的心灵很纯洁,他不会抄袭、用小抄,他想建立自己的尊严。

 

取得学习成就,形象地说,这像是一条小路,通向儿童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做好学生的愿望的小火花。呵护这条小路和这个小火花吧。

 

我有一个朋友,出色的数学教师伊·古·特卡琴科(基洛沃格勒州波格丹诺夫中学)。他这样讲述自己的备课情况:“我仔细思考每个学生都要做什么。我为所有学生挑选他能取得成绩的作业。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前进哪怕一小步,这节课对他来说就白上了。无效劳动,可能是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的更为严重的潜在危险。”

 

看一看帕夫雷什中学阿·古·阿里先科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解题时(解题占课堂的90%的时间)他们的班似乎分成了几个组。第一组是学习最好的孩子,他们不用任何帮助就能轻松解出任何一道题,这个组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口算解题,不用记笔记;教师刚读完条件,学生已经举起了手。对于这个组,除了大纲规定的习题,教师还选择一些超纲的习题:需要给这些学生力所能及,但又不是轻而易举而是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有时也需要给学生那种无法独立解出的习题,但是教师的帮助只能是一点点小建议、小暗示。

 

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出色完成任务需要经过一定的紧张脑力劳动、探索、克服困难。关于这些学生,教师们说:他们以勤劳和埋头肯干取胜,取得成绩是因为勤奋坚忍。

 

第三组学生无须帮助能解出中等难度的习题,但复杂习题有时不会做。帮助这些学生做作业需要高超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学生理解和解题都很慢。他们在一堂课上要比第二、三组的学生可能少做一半或三分之二的习题,但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能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学生,他们基本上不会做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专门为他们选择一些习题,希望他们有所进步,哪怕他们能取得一点点成就也好。

 

这些学生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能让人因取得成绩而获得喜悦的脑力劳动总是能带来发展能力的结果。

 

在能使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的教师的课堂上,仔细看一看学生的脑力劳动吧。这里洋溢着上文谈过的彼此心怀善意的气氛,洋溢着昂扬的精神。每个人都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您在孩子的眼睛里能看到精神高度集中,时而迸发喜悦的火花(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时而陷入沉思(从哪方面入手解题呢)。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工作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我亲爱的同行,请相信我,在这样一节课上无论教师的工作有多紧张,他都有时间喘口气,没有这一点是很难连上四五节课的。

 

我有几年在五、六、七年级教数学,这些课与文学课和历史课交替着上,请相信我,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休息。每个学生都因成就而获得个人喜悦的课不会使老师感到苦恼和疲劳:他没有等待出现不愉快的事情的紧张心情,他不用留神关注那些活泼好动、由于无所事事而不时用淘气来“招待”教师的孩子,因为在这些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引入了正轨。如果教师能够把淘气包和调皮鬼“套住”,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可以指望取得成功的脑力劳动,他们就会多么勤奋、精力集中地学习啊!紧张的劳动展现出他们积极的心灵,他们变得认不出来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总引起我苦恼和疑惑的是有些教师的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淘气,干别的事……亲爱的同志们,如果你们真正地思考过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

 

这里也部分地涉及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如何使工作不给我们带来疲惫,以及神经和心脏的无休无止的紧张。这种紧张是由时时刻刻忽而冒出“非常事件”,忽而冒出“天真的淘气”所引起的,虽然这都是几乎觉察不到的小事,但是如果数量多了,就会使人既不能工作,又不能正常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