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孙振华,博士,中国美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主编,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专业领域:雕塑理论及历史、公共艺术理论及实践、当代艺术批评。著作:《生命·神祗·时空——雕塑文化论》《公共艺术时代》《中国当代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史》等十余部。
【内容】
公共艺术学科不同于建筑、雕塑、绘画、园林、景观、新媒体等学科,它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掌握具体技艺、技能的学科。这意味着公共艺术的教育主要是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它解决的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掌握某种具体的造型、设计、操作的技艺。公共艺术是多媒介的、综合性的艺术,在理论上,只要有了公共艺术思想的武装,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所熟悉的方式投身到公共艺术的实践之中。
本书从公共艺术的概念、特征、范畴、媒介和实践案例入手,在探讨公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明晰公共艺术的学科立场,阐释公共艺术的时代维度,强调公共艺术在观念与方法上的自觉意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由来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什么是公共艺术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由来
第四节 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内涵与特性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政治学
第四节 公共艺术的社会学
第五节 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和场域特定性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范围与媒介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非典型公共艺术
第三节 乡村公共艺术
第四节 生态公共艺术
第五节 陶瓷公共艺术
第六节 灯光公共艺术
第四章 公共艺术的实践与案例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口述:从《深圳人的一天》看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
第三节 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演绎“山、水、人”的文化母题
第四节 “公共艺术在中国”深圳备忘录
第五节 西坑村调查
第六节 锦江湿地的生态公共艺术实践
第七节 用公共艺术重建乡村美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