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PP项目资产离岸证券化理论与实践》:
  10年,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修订《香港银行业务的清算协议》,新协议容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账户,允许银行、证券及基金公司开发和销售产品。《香港银行业务的清算协议》的签署,极大地推,动了香括债券在内的产品发展。1 1年,发布《境外直接投资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非金融类企业利用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行境外投资。
  截14年7月,跨境业务实行了5年,批开展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有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个城市。广州是我国跨境业务的批试点地区之一。截14年6月底,广州办理了跨境结算业务的银行网点有609个,服务企业6771家,结算金额累计7787.24亿元,约占全省结算量的15.4%,位居位。截14年6月底,珠海提供跨境结算服务的银行达23家,已开办业务的网点达127个,参与企业2184家,涉及境外交易地区和国家126个,结算累计业务量突破2125亿元,其中货物贸出口1183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收付款304亿元。16年,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生5.23万亿元。跨境贸易结算为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现金流管理创造了条件。
  一、外汇管理
  15年8月11日,我国央行宣布调整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间价报价。该调整使得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一步市场化,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8 - 11 汇改”后,双向浮动弹明显,不再单边升值,不再紧盯美元而是逐步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中间价形成的规则、透明度和市场化显著提升,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但仍未很好地解决外汇市场难以出清的问题,即外汇市场交易量相对低迷,量价不相匹配,贬值压力持续存在,表现为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大都高于当日中间价。同时,由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化与美元走势大体一致,这事实上是在收盘价的基础一步提升了中间价的波动幅度。随着“8 -11汇改”深入实施,汇率的双锚机制逐渐确立和完善,汇率运行呈现出三方面的新特征:一是高估压力释放,汇率重能本位;二是离岸、在岸汇率价差大幅缩小,汇率运行企稳;三是以“8 -11汇改”为分水岭,汇率告别单边升值模式,有弹的双向浮动的态势,与美元的隐纽带被剪断并独立于美元履行储备货币职能而打开了化和中国金融开放的新局面。
  16年12月底,强化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一步细化个人外汇信息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个人办理购汇业务时应认真阅读并如实、完整申报,作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强化银行真实、合规的审核责任。要求银行加强合规管理,认真落实展业原则,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令[16)3号)报告大额及可疑交易。对于存在误导个人购付汇、真实审核不严、协助个人违规购付汇、未按规定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等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理。对个人申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虚假申报、汇、欺、违规使用和非法转移外汇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被列入“关注名单”,在未来时期内限制或者禁止购汇,依法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予以行政处罚行反洗钱调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强化了个人外汇管理,外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但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变化。
  随后,17年7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及《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规范机构外汇购买和支付行为:一是将大额现金交易的报告标准由“万元”调整为“5万元”,调整了金融机构大额转账交易统计方式,并将可疑交易报告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二是以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万元”。在机构适用范围中新增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贷款公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