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作者积聚三十多年心血之作,完整而又巧妙地梳理了德国浪漫派的历史,“细致入微”而又“宏阔之”。使读者既能深入到德国浪漫派诸其里,一窥各的细致“风貌”;又能延展与德国浪漫派有关的同时代文学现象、文化思潮以及政治事件等广阔视野里,、多角度的把握这一文学现象。本书行文酣畅淋漓,严谨洒脱, 趣味隽永,使德国浪漫派的灵、自在尽现字里行间,十分具有可读。

;
【目录】
前言
导论

德国浪漫派的渊源与流变

德国浪漫派的渊源

一些作家的流派归属问题
第三章
早期浪漫派(1790 — 1802)
一、
早期浪漫派的产生
二、
《雅典娜神殿》
三、
早期浪漫派的特点
四、
历绩
五、
耶拿浪漫派的解体
?
第四章
中期浪漫派( 1803 — 1815)
一、
时代背景
二、
中期浪漫派的特点
三、
海德堡浪漫派(1805 — 1808)
四、
德累斯顿:中期浪漫派的另一个活动地盘
(1806 — 1809)
五、
柏林(中期)浪漫派(1809/1810 — 1815)
六、
维也纳浪漫派(1808 — 1815)
?
第五章
晚期浪漫派(1815 — 1850)
一、
历史背景
二、
天主教浪漫派之一: 弗 · 施莱格尔和维也纳后期浪漫派(1818 —
1829)
三、
天主教浪漫派之二: 格雷斯、艾兴多夫和布伦塔诺(1776 — 1842)
四、
施瓦本浪漫派(1807 — 1850)
五、
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过渡
?

的文艺理论

德国浪漫派文艺理论的产展
一、
从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转向中世纪和中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
二、
鼓吹文艺同的融合
三、
偏爱晦涩文字,向往神秘主义
?

美学和文学纲领
一、
浪漫派的美学
二、
浪漫派的文学纲领
?
第三章
断片:德国浪漫派文艺理论的形式
一、
断片: 浪漫派的重要理论形式
二、
浪漫派偏爱断片的缘由
三、
断片的传统与样板
四、
艺术风格与
?
第四章
反讽:浪漫派美学的核心概念
一、
浪漫派反讽的来龙去脉
二、
弗 · 施莱格尔式的浪漫派反讽
三、
浪漫派反讽的接受
第五章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艺术
一、
弗 · 施莱格尔文艺批评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
弗 · 施莱格尔的文艺批评理念
?
第六章
长篇小说: 浪漫文学之核心
一、
长篇小说在传统的标准美学中的地位
二、
浪漫派的长篇小说理念
三、
歌德的《威廉 · 迈斯特》和德国浪漫派
四、
《卢琴德》: 弗 · 施莱格尔小说理论的实验基地
?
第七章
志异小说和中篇小说
一、
志异小说
二、
志异小说大家: 克莱斯特
三、
中篇小说
?
第三篇
热点难点问题

启蒙运动与德国浪漫派
一、
“对立论”的来龙去脉
二、
“对立论”难以自圆其说
三、
浪漫派:启蒙运动精神的继承发扬者
四、
基本看法
章 
弗 · 施莱格尔的莱辛评论
第三章 
法国大与德国早期浪漫派
第四章 
魏玛古典文学与德国浪漫派
一、
时代名称问题
二、
席勒与早期浪漫派
三、
歌德与早期浪漫派
四、
美学上的对比
第五章 
海涅与德国浪漫派
一、
海涅背弃浪漫派的原因
二、
海涅与浪漫派的关系
三、
海涅对浪漫派的批判
?
第六章 
从德国浪漫派看“积极”与“消极”
浪漫主义的划分问题
第七章 
德国浪漫派与欧洲浪漫主义
一、
概述
二、
欧洲浪漫主义的特征
三、
德国浪漫派的个特征
四、
德国浪漫文学在西方国家的接受
五、
结语
?
第四篇 
人物研究
章 
浪漫派理论家弗 · 施莱格尔
一、
家庭出身
二、
青少年时期
三、
动荡的生活,丰硕的成
?
章 
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
一、
文学史论争中的诺瓦利斯
二、
诺瓦利斯诗歌代表作:《夜颂》
三、
诺瓦利斯长篇小说:《海因里希 · 冯 · 奥夫特丁根》
?
第三章 
怪诞小说艺术大师霍夫曼
一、
霍夫曼,从音乐家到小说家
二、
霍夫曼小说创作巡礼
三、
霍夫曼小说创作三原则
四、
霍夫曼小说艺术在后世作家中的反响

录: 其余德国浪漫派作家简介
阿尼姆,贝蒂娜
· 冯
阿尼姆,路德维希
· 阿希姆 · 冯
布伦塔诺,克莱门斯
沙米索,阿德尔伯特
· 冯
艾兴多夫,约塞夫
· 冯
富凯
格林兄弟
格雷斯
克尔纳
米勒,亚当
施莱格尔,奥古斯特
· 威廉
施莱格尔,多罗苔娅
谢林,卡罗利妮
乌兰德
瓦肯罗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