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技术元素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化建构的主体力量,也是视觉文化演化的宏观背景。本书从视觉技术形态演化的角度,探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演变和发展。
【作者】
祁林,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研究兴趣集中在文化创意、流行艺术与设计批评等领域。著有《电视文化的观念》《网络传播论纲》等著作,译有美国文化研究领军人物劳伦斯·格罗斯伯格(Lawrence Crossberg)的代表作《媒介建构》(Media Making),在《文艺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艺术百家》等境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重大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
【内容】
技术元素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化建构的主体力量,更是视觉文化演化的宏观背景。本书从两个角度阐释了视觉技术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一是,从“视觉技术形态”的演化路径入手,探讨印刷术、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视觉媒介的技术力量在形塑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作用;二是,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人手,探索视觉技术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和形塑文化生态的理念、方法和路径。此外,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古典文化、民间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的演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的电视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技术视角下的视觉文化
第一节肉眼观看的视觉文化
第二节技术介入观看
第三节视觉文化体制
第二章当代中国文化、技术以及视觉性
第一节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的话语力量和视觉呈现
第二节市场话语与大众文化
第三节民间话语与市民文化
第四节技术民主化和视觉文化多元化发展
第三章视觉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嬗变
第一节移动观看传统的技术演进
第二节电视与民俗重构
第三节文本转换与文化翻译中的技术力量
第四章视觉装置范式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一节装置、视觉装置与可供性
第二节视觉装置与观看模式
第三节视像机器
第五章数字界面的视觉生产
第一节视像自主生产的传播机制
第二节自拍话语与自我身份认同流变
第三节自主视频创作的文化逻辑和介入美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