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空战群英》(Masters of the Air)原著小说!
■历史学家、二战史*家唐纳德·L.米勒扎实研究5年,以纪实小说的形式,讲述了这场“战争中的战争”。本书内容广泛,除轰炸行动外,还涵盖了战斗机的发展和部署、决策背后的历史、盟军内部政治、德国防御战术、空中医学的发展等内容。
■为了写好这个故事,唐纳德走访了美、英、德和其他国家博物馆、档案馆等研究机构30余处,查阅文件超过150万份,采访当事者250多名,终令《空中英豪》成为一部详实、生动又感人至深之作。
■《空中英豪》的动人之处还在于轰炸机机组人员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也是打动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的地方。这些小伙子虽然是“勇士中的精英”,战间时光过得惬意、体面,但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1943年间,1名轰炸机成员活着完成25次作战飞行任务,机率只有20%。阵亡率高过步兵,战损人员超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空中英豪》也因此被誉为是“《第22条军规》式的作品”。
■《空中英豪》的分析、评述,过程详细且论证充分,具备其他二战作品中罕见的深刻性。
不仅从军事、经济、道德的角度,探讨了轰炸德国的技术难度及战略问题;也描述了战时英国的生活、德国难民的生活,以及数万名飞行员的战俘生活,探讨了战争中的“人性”。本书结尾处生动地描述了被俘飞行员们可怕的饥饿之旅——战争临近结束前,他们被迫穿越这个曾被他们的炸弹所摧毁的国家。

 

 

 

 
内容简介

二战后期,为进一步削弱纳粹德国的战争能力,逼迫其尽快投降,英美空中力量决定对纳粹德国实行战略轰炸。但其实战略轰炸不是美国第八航空队的全部任务。1943年底到1944年初,美国第八航空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袭击战斗机联队重点防御的战略目标,击落德国战斗机,瓦解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为“霸王行动”创造条件——而且他们是唯*能执行这一任务的部队。
《空中英豪》讲述的就是美国第八航空队的故事以及1942年至1945年针对德国实施的轰炸行动。通过唐纳德的笔端,我们走入柏林、汉诺威、德累斯顿炮火纷飞的天空,见证第八航空队的小伙子们为削弱德国战争实力而展开的一次次冒险之旅。
巧合的是,这些针对德国空中力量发起的袭击也为后来打击德国石油和运输目标的战役铺平了道路。虽然这次战略轰炸未能终结战争,但它严重制约了德国战争机器在战争结束前几个月的生产力,大大缩短了战争进程。如果没有这场战略轰炸,盟军不可能获胜。
这本空战著作将超乎您的想象:也许在您看来,盟军的轰炸势不可挡、一帆风顺,殊不知他们差一点惨遭失败;也许在您看来,轰炸就是轰炸机飞到敌方上空,投下炸弹而已,殊不知,美国轰炸机在白昼发起的进攻,被英国指挥官指出是“自杀行为”;也许在您看来,B-17加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诺顿”瞄准器,正如其上级认为的那样——“无往而不利”,殊不知,美国对德国某合成燃料厂发起的3次空袭,损失了119架轰炸机,却没有1颗炸弹落入厂区……
如果这些都还不能吸引您,那么,您听说过美国空军的“无人轰炸机”和德国空军的“神风敢死队”吗?夜晚惬意、体面,白天却要在25000英尺的高空中作战,面对随时会到来的死亡,机组成员会如何应对巨大的压力和矛盾?汉堡和德累斯顿的毁灭,会是一场蓄意的屠杀吗?德国的许多飞行员拥有动辄上百架的击坠战果,美国战斗机部队会很怕他们吗?爱好和平的中立国瑞士,背地里就没有丑恶的勾当吗?本书将为您一一详细解读。

 

《空中英豪》这部著作,深刻描述了二战期间将战火烧至希特勒家门前的美国轰炸机小伙子的故事。唐纳德•米勒以小说的叙事能力,将读者带入一场穿越柏林、汉诺威和德累斯顿炮火纵横的天空的冒险之旅,并阐述了德国百姓为轰炸付出的惨重代价。

飞行于25000英尺高空稀薄、冰冷、此前没有一点战士经历过的空气中,轰炸机机组人员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各种全新的打击。空战是一种致命但却间歇性的战斗:经历过短时间的炮火和恐惧后,随之而来的是停滞和焦虑。与步兵不同,轰炸机小伙子们睡在干净的床单上,在当地的酒吧里喝着啤酒,格伦•米勒的陆航队乐队出访美国驻英国的空军基地时,他们还能伴随着摇摆乐起舞。但他们的阵亡率高过步兵。1943年间,一名轰炸机成员活着完成25次作战飞行任务的机率只有五分之一。第八航空队在战时损失的人员超过美国海军陆战队。

轰炸机机组人员是勇士中的精英,他们是美国的一个缩影(顺便说一句,是美国白人,因为非裔美国人除了从事一些服务性工作外,未被准许加入第八航空队)。演员吉米•斯图尔特是一名轰炸机组成员,克拉克•盖博同样如此。这些空战,被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威廉•惠勒拍成电影,被诸如安迪•鲁尼、沃尔特•克朗凯特这样的记者刊登上报纸,他们都曾与那些小伙子一同执行过作战飞行任务。

英美空中力量对纳粹德国的轰炸战,是战争期间耗时较长的战役,一场战争中的战争。

战略轰炸并未能赢得战争,但如果没有战略轰炸,战争不可能获胜。美国空中力量摧毁了为德国战争机器提供支持的铁路设施和石油工业。轰炸战是一项共同承担的任务:英国人在夜色的掩护下行动,美国人则在白昼发起进攻,而白昼轰炸曾被英国指挥官认为是自杀行为。

另外,《空中英豪》也描述了战时英国的生活,以及数万名飞行员在德国战俘营内度过战争剩余时间的情况。本书的结尾,生动地描述了被俘飞行员们可怕的饥饿之旅,临近战争结束前,他们被迫穿越这个曾被他们的炸弹所摧毁的国家。

通过采访、口述历史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档案,《空中英豪》成为一部感人至深之作。

显示部分信息
作者简介

唐纳德·L·米勒在拉斐特学院担任历史系约翰·亨利·麦克科拉肯讲座教授。他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主持了《美国传记》系列,并出现在PBS《美国印象》系列的许多专题节目中,另外还包括历史频道的一些节目。作为一名作者,此前他已出版过八部著作,其中包括普利策得奖作品《世纪之城:芝加哥传奇与美国的形成》,另外还有《二战的故事》《太平洋的D日》等。

译者简介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等。

目  录

译者序

序幕:血腥100

章:轰炸机黑手党

第二章:埃克的业余选手

第三章:危险的天空

第四章:飞行员坠落!

第五章:勇气的剖析

第六章:教会他们杀戮

第七章:地狱的钟声

第八章:战斗者

第九章:转折

第十章:被解放的天空

第十一章:致命的困境

第十二章:瑞士的囚犯

第十三章:受够了这场战争

第十四章:铁丝网

第十五章:无尽的恐怖

第十六章:几乎从不倒塌的烟囱

第十七章:苦难的庆典

尾声

致谢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空中英豪》一书可能是我迄今为止耗时长、费心血的一部译作,译程陆陆续续长达半年之久。数度感到沮丧和烦闷之际,是贝德福德国家诺曼底纪念馆寄来的感谢信令我重新振奋起精神,既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书可以让我在二战结束的几十年后为记述那场史诗般的正义战争做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想,这本描绘美国第八航空队的巨著一定能达到同样的作用。

首先,我想说说《空中英豪》译本中“战争部”这个译名。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War在国内通常被译为“陆军部”,其首脑也被称作“陆军部长”,理由是,这个部门实际掌管的是陆军。在这里,请允许我稍作解释。Department of War成立于1789年,1947年前,美国的军事力量主要由两个部门统辖,一个是Department of War(掌管陆军),另一个是Department of the Navy(海军部,负责海军和海军陆战队),1798年前,海军部甚至还隶属于Department of War。1947年7月26日杜鲁门总统签署《国家安全法》,将Department of War拆分为Department of the Army(陆军部)和 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空军部),再加上原有的海军部,三者构成了国家军事部(NME),1949年,NME更名为国防部。

194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中,有几点至关重要:一是正式确定了国家军事部(即国防部)的存在;另一点是独立空军的出现,取代了原先的陆航队;再有一点就是就是Department of War(战争部)取消,Department of the Army(陆军部)首次出现,与空军部和海军部一同并入国家军事部。你不能对《国家安全法》视而不见,冒冒失失地将47年前的Department of War和47年后的 Department of the Army都称作陆军部。另外,请各位注意1947年7月起出任后一任战争部长的肯尼斯·C·罗亚尔,《国家安全法》生效后,他成为任陆军部长,也是后一位担任内阁成员的陆军部长,实际上,内阁成员的职务是从战争部长一职遗留而来,而不是得自他新出任的陆军部长。也就是说,取代战争部长(同时成为内阁成员)的是国防部长,而不是新出现的陆军部长。这一点可查阅维基百科,战争部长( Secretary of War)与陆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Army)被分别列出,并未混为一谈,很显然,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务。

再从中文翻译的角度说,既然我们在翻译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USAAC)和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USAAF)都很认真地将其分为陆航军和陆航队,那么,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将Department of War和Department of the Army都称为陆军部。USAAC和USAAF的区别在于,我们看见前者,就知道指的是1942年前的美国空军,而后者则是1942—1947年间的空军力量。如果将Department of War按照常规译为“陆军部”,试问某本书中出现“陆军部”这三个中文字时,读者如何能判明这是1947年前还是1947年后的陆军部?Department of War译为陆军部,Department of the Army还是译为陆军部,那么请问,凭什么前者用意译,后者用直译?难道,美国人的更名毫无意义?记住,我们的英文理解力绝不比美国人更强大。某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例如“陆军部”,例如“企业号”,例如“军团”等等,其影响力相当巨大,不是一本书或几篇文章便能解决的。但我希望就此开始,或者说,从这本书开始,确立起“战争部”的说法,“陆军部”是1947年后的产物,是拆分“战争部”形成陆军部和空军部的结果。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相信有些读者并不一定认同,那么,就请允许将此视作我作为译者的一点点“特权”吧。

《空中英豪》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详尽的一部第八航空队专著,也是讲述美国空中力量二战经历出色的一本。从书中的注释以及书后所附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出唐纳德·米勒为创作这本历史著作所下的工夫;在书中我们同样能看出,五年的写作和研究、对250多名当事者的采访,使得这本空战巨著生动、翔实、有血有肉。

这本空战著作打破了我个人过去许多错误的观点。在我看来,盟军的轰炸势不可挡、一帆风顺,殊不知他们差一点惨遭失败,第八航空队几乎被拆散;在我看来,轰炸就是将轰炸机飞到敌方上空,将炸弹投下去而已,殊不知,美国人追求的“精确轰炸”与英国人实施的“区域轰炸”居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B-17加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诺顿”瞄准器,正如其领导者认为的那样——“无往而不利”,殊不知,对德国某合成燃料厂发起三次空袭,损失了119架轰炸机,却没有一颗炸弹落入厂区内……第八航空队初的雄心壮志是想凭一己之力击败德国,也就是说,不需要诺曼底登陆,也不需要步兵弟兄们的浴血奋战,只靠他们发起的战略轰炸便能将德国逼入绝境。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近乎异想天开的思想,当初却被美国空中力量领导者奉为建军原则。

简单地总结,这本书阐述的其实是轰炸战的两个问题:轰炸哪里?如何轰炸?炸弹不能一丢了之,投向哪里效力,能打击敌人的战争能力,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始终贯穿着美国陆航队所经历的整场战争,炼油厂?潜艇坞?飞机制造厂?交通中心?还是像英国人那样,干脆轰炸德国的城市?这些目标都曾被第八航空队尝试过,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令他们苦苦思索,究竟应该轰炸哪里?即便确定了轰炸目标,B-17机群能否完成摧毁任务?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但实际上,非常难,即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掉大批人员和飞机,遭受到打击的德国目标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

轰炸战从未有过可供遵循的先例,这就意味着第八航空队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老话。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许能看出美国空军在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的某些原因。先进武器固然重要,人的因素同样不可或缺,重要的大概是“经验”,缺乏实战经验,单凭纸上谈兵和数据、性能对比是无法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而军事强国,实际上是个不断保持强大的过程。二战后的多次局部战争就是好的范例。朝鲜、越南、阿富汗(苏)、科索沃、海湾地区、反恐战等等,美国和苏联卷入的一场场战争,实际上就是一次次不间断的尝试和探索,一如第八航空队在二战中所做的那样。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结束后,美国陆航队全力推动“战略轰炸调查”项目,破天荒地使用民间人士来执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而这些调查所产生的200多个报告,打破了许多既有的概念,即便到今天,对空军依然不无裨益。

初为实施精确轰炸而创立的航空队,却以地毯式轰炸赢得了他们的胜利。

纳粹德国的败亡,很重要的原因是石油工业被毁?不是,反而是他们充裕的煤要为其失败负责。

生活条件舒适、军饷颇高的飞行员,伤亡率居然高过太平洋战区的海军陆战队。

美国空军的“无人轰炸机”,德国空军的“神风敢死队”,你听说过吗?

汉堡和德累斯顿的毁灭,是一场蓄意的屠杀?

德国的许多王牌飞行员拥有动辄上百架的击坠战果,美国战斗机部队应该很怕他们吧?并非如此,美国战斗机怕的是对方避战,他们甚至以轰炸机为诱饵,诱使德国空军升空应战。

美丽、和平、貌似中立的瑞士,背地里隐藏着多少丑恶的勾当?

……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唐纳德•L. 米勒的《空中英豪》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书中的叙事活力,对人性化细节的关注,其复合效应非常出色——可怕、令人钦佩。多么棒的一个故事啊!

                                               ——大卫·麦卡洛

 

诺曼底登陆行动前很久,美国轰炸机小伙们便发起了盟军在二战中历时很长的战役,并将战火烧至希特勒的门前。幸运的是,现在,杰出的唐纳德·米勒将这些空中英豪的回忆带给我们。

                                    ——詹姆斯·布拉德利,《父辈的旗帜》的作者

 

《空战英豪》准确、全面地讲述了第八航空队与一个顽强而又坚定的对手对阵的故事。书中详细介绍了双方令人难以置信的损失。它让我深受震动。

                                  ——伯纳德·E. 特莱纳中将(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

                           也是《眼镜蛇2:入侵并占领伊拉克之内幕》一书的合著者

 

米勒的作品总是那么出色……这是对美国第八航空队一次罕见的记述,对那些深受‘正义战争’的幻想所蒙蔽的大批读者们来说,这是一本值得被广泛接受的著作,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保罗·福塞尔,《一战与现代记忆》一书的作者

 

六十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部描述第八航空队史诗般传奇的历史著作,他们在地表上空5英里处,以每分钟3英里的速度穿过战场,与敌人的战斗机、高射炮火及恶劣的气候苦苦搏斗。现在,这本书出现了。唐纳德•米勒以他出色的艺术性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故事。

                   ——理查德•B. 弗兰克,《覆灭:日本帝国的败亡》一书的作者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马克·马西斯和他的弟弟杰克于1941年加入陆航队,声明要在一起服役。兄弟俩都被分派到投弹手学校,但却是不同的地点。杰克成为重型轰炸机的一名投弹手,马克则在双引擎轰炸机上服役。杰克跟随第303轰炸机大队执行美国对德国境内的次轰炸行动时,马克仍在国内。没过多久,杰克收到一封哥哥发来的电报,说他已到达英国。杰克找了辆吉普,将马克带到自己的营地。当晚,他们在军官俱乐部召开一场即兴团圆聚会,但这场聚会被一个提醒所打断:明天有行动。出门时,马克问他弟弟的中队长比尔·卡尔霍恩,自己能否一同参加行动。卡尔霍恩告诉他,这不可能,除非他能从罗斯福那里获得批准。

此刻是3月11日,次日的目标是费格萨克。马克陪着他的弟弟来到飞机处。“6点钟再见。”杰克和他的战友们登上“公爵夫人”号时,马克喊道。截止到当时,这是派往德国实施轰炸的的一支美国轰炸机编队,“公爵夫人”号是领航机之一。

当天晚些时候,马克站在控制塔上看着“空中堡垒”们返航。“公爵夫人”号率先着陆,但它降落在错误的跑道上,飞机随即起火燃烧,这表明机上有人受伤。马克冲到飞机旁,救护车已将伤员搬上车,并告诉马克,他的弟弟负了伤。在医务室,牧师把他拉到一旁,告诉他,杰克已经死了。

杰克中弹时,领航员杰西·H·埃利奥特一直和他待在“公爵夫人”号的机头内。他讲述的故事被记录在证词中,伴随着杰克·马西斯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嘉奖令,他是第八航空队个获得该荣誉的飞行员。

就在到达投弹点前的几秒钟,一发炮弹在“公爵夫人”号的正前方炸开。“一大块弹片撕裂了机鼻的一侧,从右侧打碎玻璃,带着一声巨响钻了进来。我看见杰克朝我撞来,赶紧伸出手臂扶住他。但这使我俩都朝机鼻后部撞去,在这场冲击中,我猜是高射炮弹飞了进来。”他们穿着厚厚的飞行服,卡尔霍恩并不知道马西斯肘部以下的胳膊几乎已断裂,他身体的右侧满是弹片。马西斯竭尽全力爬起身子,回到瞄准器前,俯身于瞄准器上,拉动手柄投下了炸弹。卡尔霍恩听见他在对讲机里喊道:“炸弹……”这句话没能说完,杰克便倒在瞄准器上。他的炸弹直接落在瞄准点上,目标区的航拍照片证实了这一点。

在基地医院里,马克·马西斯看着弟弟支离破碎的身体,心如刀绞。他们原本打算在今晚完成兄弟俩的团圆聚会,而现在,他却不得不将这个噩耗告诉父母。转身离去时,他告诉牧师,他要干掉那些杀害他弟弟的凶手。卡尔霍恩以“创纪录的速度”将他调了过来,并批准他在“公爵夫人”号上接替杰克的位置。马克甚至睡在他弟弟的床上。

马克的首次任务是空袭不来梅。钻入机鼻前部自己的位置时,他低头看着被高射炮弹的爆炸炸得伤痕累累的瞄准器,就是这一爆炸要了他兄弟的命。

执行了三次任务后,麦克拉里对他进行了采访:许多飞行员声称,他们发现自己很难对德国人产生仇恨,而更愿意将报复施加到日本人头上,他对此作何感想?“等你受到伤害后就会产生仇恨了,”马克说道,“没错,我就受到了伤害,所以我恨德国人。我希望能对他们的城市发起轰炸,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工厂。”

接下来的一次任务中,马克·马西斯阵亡于自己的瞄准器上。

显示部分信息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全新正版图书 空中英豪:美国第八航空队对德国的空中之战唐纳德·米勒吉林文史出版社9787547259559蔚蓝书店 作者 唐纳德·米勒
定价 229.8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47259559 出版日期 2018-07-01
版次 1 开本  

【编辑推荐】


说第八航空队打赢了对德战争有些夸张,可如果没有第八航空队,又如何能赢得对德战争?《空中英豪》是,详尽的一部第八航空队专著

这本空战著作将打破您的许多观点:也许在您看来,盟军的轰炸势不可挡、一帆风顺,殊不知他们差一点惨遭失败;也许在您看来,轰炸是轰炸机飞到敌方上空,投下而已,殊不知,美国人追求的“轰炸”与英国人实施的“区域轰炸”居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也许在您看来,B-17加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诺顿”瞄准器,正如其上级认为的那样——“无往而不利”,殊不知,美国对德国某合成燃料厂发起的三次空袭,损失了119架轰炸机,却没有1颗落入厂区……

如果这些都还不能吸引您,那么,您听说过美国空军的“无人轰炸机”和德国空军的“神风敢死队”吗?汉堡和德累斯顿的毁灭,是一场蓄意的屠杀吗?德国的许多飞行员拥有动辄上百架的击坠战果,美国战斗机部队会很怕他们吗?美丽、、貌似中立的瑞士,背地里没有丑恶的勾当吗?……

这些您也许闻所未闻的故事,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详实的描述和解答。
;


【目录】


译者序
序幕:100
章:轰炸机
章:埃克的业余选手
第三章:危险的天空
第四章:飞行员坠落!
第五章:勇气的剖析
第六章:教会他们杀戮
第七章:地狱的钟声
第八章:战斗者
第九章:转折
第十章:被解放的天空
第十一章:致命的困境
第十二章:瑞士的囚犯
第十三章:受够了这场战争
第十四章:铁丝网
第十五章:无尽的恐怖
第十六章:几乎从不倒塌的烟囱
第十七章:苦难的庆典
尾声
致谢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