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本书个别图文内容表述不太恰当之处,已做轻微处理,不影响整体阅读,请知悉


《香江茶事:追溯百年香港茶文化(增訂版)》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作者:林雪虹等編著

ISBN:9789888760602

版次:增訂版

出版地:中香港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開度:16開(240x170)

排版:橫排

書脊厚度:13mm

圖書分類:飲食文化

印刷用色:四色

裝幀:平裝

頁數:184

語種:繁體中文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結合史料和訪問,帶你品味香港逾百年的茶文化。


內容簡介

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常見於茶餐廳、茶樓等生活場域,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紙幣上。

別小看這一小杯飲料,它包含了中幾千年的茶文化及我們的殖民地歷史。

本書嘗試透過文本整理、訪問老茶行及茶人,細說由十九世紀至今香港的茶貿易變遷與發展。品一杯茶,讓我們從茶杯裏輕輕窺探香港由開埠發展到際都會的起跌,與茶一起見證海峽兩岸和香港關係的變化,從中尋找本地茶文化的根源、現象和未來的路向。

增訂版新增一章,特別分析近代普洱茶在香港的歷史發展,以及香港在推廣普洱茶上的角色。

 

作者簡介

香港大學哲學博土,英威爾斯大學教育碩士及澳洲悉尼大學博物館學文憑。1992年至2021年期間任職於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茶具文物館。除了博物館工作外,林博士亦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席講師;出版著作包括《文博新潮》(2007)、《視藝文集》 (2008)、《茶壺緣》(2014)、《茶味誠心》 (2015)、《藏情賞緣》(2018)等。

 

目錄

序言(劉智鵬)


引言


第一章 早期香港茶貿發展

本地的茶葉生產

茶馬古道與香港

香港茶行業的發展

  林奇苑茶行:二十世紀香港及中火紅時代的茶事

    九洲行:淺談二十一世紀的中港茶行業起跌


第二章 一九八○年代以後的發展

新式茶館的興起

由政府推動的茶文化活動

由私人推動的茶文化活動

基督教與茶文化教育活動

以茶文化交流的民間組織

其他活動及課程


第三章 香江茶事

香港的茶樓文化

香港與紫砂文化

本地茶人的故事

  福華茶莊:專訪「熟茶之父」盧鑄勲

    劉裕發茶莊:劉浩的茶倉

    茶藝樂園:陳義與八八青

工夫茶的傳承

 顏奇香茶莊:潮州人在香港

   工夫茶舍:工夫茶年輕化

香港的品牌與精神:專訪福茗堂李少傑


第四章 時代巨輪下的變遷

新式茶舖的崛起與生存之道

  台式手搖飲料店

    現代茶藝館百花齊放

    新生代尋求突破

      香港際茶展

香江以外的茶事   

   香江茶事在內地概況

  訪問香江茶人

     訪問香港茶人(一):何景成

     訪問香港茶人(二):楊智深

訪問香港茶人(三):白水清


第五章 普洱茶在戰後香港的發展

普洱茶在戰後香港的發展

(一) 重整時期:1945-1972年

(二) 革新時期:1973-1999年

(三) 鼎盛時期:2000-2010年

(四) 衰退時期:2010年後


總結

 

香江茶事,源遠流長。清嘉慶《新安縣志》卷二〈輿地略?物產〉載此地茶品云:「茶產邑中者甚夥,其出於杯渡山絕壁上者,有類蒙山茶。烹之作幽蘭、茉莉氣。緣山勢高得霧露以滋潤之故,味益甘芳,但不易得耳。若鳳凰山之鳳凰茶,擔竿山之擔竿茶,消食退熱;以及竹仔林之清明茶,亦邑中之著者也。」杯渡山即今日青山,四川蒙山茶早於唐代已名冠天下,自唐至清一直是貢茶,尊貴非凡。蒙山茶近親繁衍於清代華南海隅高山之上,惹人遐思。莫非貢品自川至京途中流落民間,輾轉南下至香港屯門?從大歷史角度探視,此事絕非天方夜譚。

自漢代開闢海上交通航線,至隋唐蔚為大觀。海外來華商舶多以廣州為目的地,屯門扼珠江水道咽喉,乃外商往來羊城必經之地,名聞四海。此後千年中外商舶不絕於粵港水域之間;經此地轉運外銷貨品除絲綢外,茶葉瓷器漸成大宗。蒙山茶出洋之際落地屯門杯渡山,亦不足為奇。

蒙山茶與屯門青山歷史淵源雖屬推論,茶事與香江關係密切確是事實。清中葉後中茶葉風行歐洲,外銷茶葉貨值遠超絲綢瓷器,英於是在華銷售鴉*以圖平衡貿易逆差,結果引發鴉片戰爭,並由此改寫中近代歷史,影響至今。

香港於中西茶葉貿易大歷史框架中開埠,未幾即成中外銷茶葉主要中轉港口。香港奉行自由港政策,吸引廣東華商華人匯聚此地,不但光大茶葉貿易事業,更引進品茶文化。廣府人每日「三茶兩飯」,既是社會文化,亦是生活藝術;先茶後飯,茶事更重於炊事乎!廣府人晨早相見互問一句「飲咗茶未」,比諸今日「早晨」、「早上好」更具歷史文化深義。

不過,廣府人所謂飲茶,十九不離「一盅兩件」;於是普洱茶登場成為廣府點心佳配搭,以其具消食去膩之功云云。普洱原產雲南而大盛於廣東,背後有茶葉貿易網絡故事,波瀾壯闊,可歌可泣。香港繼承廣府茶文化後復得轉口貿易之利,引進自中土西傳飲茶文化,亦即今日廣傳天下的香港代表美食「絲襪奶茶」。

香港人飲茶無論普洱、壽眉、鐵觀音、龍井,盡皆南來茶品,與中原飲食文化一脈相承;「絲襪奶茶」以糖奶調和極濃紅茶,顯然是外方所傳。究其淵源,有言奶茶出於英國,原本是上品清茶輕配奶脂,溫文爾雅;唯彼邦基層難以高攀進口名茶,遂以煎煮之法盡得下價粗茶精華,結果茶質苦澀如重味方劑,非調以糖奶不能下咽。豈知此品輾轉大盛於南亞茶鄉,然後循大英帝擴展路徑東傳至大馬,最後落戶香江,經百年轉化提煉,終成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異數!

香港彈丸之地,竟然身居南北中西茶事之中心,其事始末脈絡豈止茶杯風波!今日「絲襪奶茶」挾「非遺」之名隨港式茶餐廳南征北討,遍地開花,亦中華大地「出口轉內銷」經典個案。林雪虹君以茶為樂為業,上文典故知之甚詳。林君珍藏香江茶事有年,清香甘醇各自精彩,今日都為一集以奉雅客;佐膳淨飲,加糖落奶,悉隨尊便。


劉智鵬

己亥盛夏於屯門虎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