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读者对象:文史专业研究者。

编辑推荐:

◎ 进入中枢,敢于献策

作者蒋德璟为明泉州晋江人,万历间中举,天启间成进士,崇祯即位后受到重任,进入明廷政权核心,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蒋德璟身居明朝政权中枢,对明末中央和地方政局颇为熟稔,对民间疾苦颇为痛心疾首,又勇于出谋划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

◎ 公文为主,堪称实录

《蒋氏敬日草》包括《敬日堂草》和《敬日堂外集》,除了一卷专收各体诗和少量应酬文字外,其他均是事关朝廷政局和民间疾苦的公文。尤其是《敬日堂外集》,是其从政的真实记录,所记皆明灭亡前数年实事,细大不捐,堪称实录。

◎专家点校,名家审读

本书整理点校者为粘良图先生,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已出版了多部晋江历史文化著作,同时又点校整理了多种泉州古籍文献,具有较丰富的整理经验。特约审读为李梦生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古籍整理出版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他不仅参与了多部大型工具书的审、定稿工作,而且也点校整理了多部古籍文献等。

内容简介:

《蒋氏敬日草》二十四卷,是明末晋江人蒋德璟生前刊行的诗文合集,“敬日”是蒋德璟的堂号。集中包括刊印于崇祯四年(1631)的《敬日堂草》十卷以及隆武年间结集的《敬日堂外集》十二卷和部分诗集。《敬日堂草》以文章体裁分类,卷一至卷九分别收集奏疏、论、表、对、评、策、问、考、议、序、引、传、述、记、赞、题卷、跋、书事、告文、墓志铭、奠文、诔等文章;卷十收古今体诗,以不同时期的活动分别结集为《花砖诗》《使淮诗》。另有《使还诗》《使益诗》、《还朝诗》三集,是在编《蒋氏敬日草》时增入的。《敬日堂外集》收集自崇祯七年起至隆武元年(1645)的奏疏、咨文、纪事、揭帖,以时间顺序分为十二卷,是蒋德璟从政的真实记录。从内容来看,《蒋氏敬日草》刊刻的时间在南明隆武元年至隆武二年,世乱之时,临老之际,蒋氏编此诗文集目的是留下个人的印迹,为后人保存一段信史。是集既可补官方《实录》等文献档案之阙略,又可与稍后所出之野史相互补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次点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刻本《蒋氏敬日草》影印本为底本。

作者简介: 

蒋德璟(1584—1646),字中葆,号八公,别字若椰,明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中举,天启二年(1622)成进士,选庶吉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进入政权核心。为官鲠直,不立门户。崇祯十五年六月,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不久改任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因政见屡与崇祯皇帝发生分歧,并引发激烈争执,获谴后告病乞休,于崇祯十七年三月离京,数日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蒋德璟南归途中,闻知南京成立南明弘光政权,曾上《密奏恢复机宜八款》。清顺治二年(1645)弘光政权被灭,蒋德璟在挚友黄道周推荐下参加在福州拥立的南明隆武政权。顺治三年隆武政权又遭覆灭,蒋德璟患病在家,闻讯仰叹,绝食身亡。身后遗留文字甚多,但多未刊行。

粘良图,满族,生于1949年,福建晋江人。曾就职于晋江市博物馆、晋江市文联等单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福建省民俗学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地方史学者。著(含参编)有《晋江碑刻集》《晋江史话》《晋台宗祠及其姓氏源流》《晋江宗祠》《晋江海港琐记》《晋江草庵研究》《晋江历代人名辞典》《耕余集》等。

丛书简介: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已故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生前特为本丛书题签。

简目:

敬日堂草目録

敬日堂草引 曾化龍

敬日草卷一

奏疏

微臣奉差事竣,祖母望百年高,懇乞聖慈俯賜在籍侍養疏

乞假歸省祖母疏崇禎癸酉。

遵旨回奏疏

敬日草卷二

論表原對評解言懺説

精一執中論壬戌六月選館。

復見天地心論館課。

大人正己而物正論萬曆己酉鄉試卷(原缺)。

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論壬戌會試卷(原缺)。

君子周而不比論丁卯散館卷。

農戰而天下無敵崇禎甲戌武會試程。

擬上御平臺召輔臣部院等官詳詢宣大邊事,并核各邊鎮兵餉,仍諭蘇節郵困及虔誠禱雨,以軫民依謝表崇禎二年。崇禎癸酉應天程。

原詩館課。

前代取人之法孰優對館課。

金谷序蘭亭記評館課。

小學大學解

既濟未濟解

心性陋言

責志懺

筍江社申寧儉説

敬日草卷三

策問考議

理財策崇禎戊辰會試。

止欲策戊辰武舉會試。

代加賦崇禎癸酉應天程。

軍馬崇禎癸酉應天程。

薊寧策崇禎甲戌武會試程。

奴寇策崇禎甲戌。

策海上(原缺)

策海下

京軍考館課。

東事議

京商議

捄荒議庚辰九月。

敬日草卷四

重修翰苑題名録序館課。

應天府鄉試録後序

武舉録序

武闈二録合刻引

武經七書序閣試。丁卯四月序二。

雷州府志序家君原稿。

鄒南皋先生理學要語序

林宗伯友清堂集序

少保大學士楊先生集序

漕撫奏疏引

張給諫奏疏序

馬還初掖垣封事序

十書序

五經蠡言序

合刻兩孝經、古庠篇序

四書大意序

讀史偶見小引

鑑杓序

破邪集序

龔孝升却寇小序

衆山皆響圖序

曹貞吴頌言序

讀遵巖先生集

陪京漫咏序

雲麓存稿序

林爲磐年兄筍堤集序

天尺樓詩引

東厓詩序

捕鯉亭三草序

南參引

張伯羹詩引

 

试读章节:

敬日堂草引

文章之道與氣運爲盛衰,而司其權者存乎其人。所謂其人者,非能文之人,實文而不慚之人;文而不慚之人,非以文重人,以人重文也。以文重人者,或可膾炙一時;以人重文者,實可領袖千古。夫《詩》、《書》、《易》、《禮》、《春秋》,聖人之言也;佚、狐、穀、司馬,賢人之言也。繼經以史,雖其運之降哉,猶未離有德之言。子氏百家,競玄炫奇,非不爍耀一世,而世輒有禁,人或亦自厭之,故不可以經,亦不可以史。

吾泉太史八公,韶年能文章,資既絶代,書復破萬卷。觀察先生最憐異之。迨其掄上第、入承明,天下言文章者必歸八公。君之文,剜自寸靈,傅以古先,其崚嶒之骨法與浩渺之神思,倒筆傾囊,借成於手而不自知其至也。或身所跋履,手所擘畫,於天壤内别有領略,所伐構皆三代法物,所儲綜皆國家、兵事、糧食、供賦、鹽鐵,所上下皆千百年人品、事行、忠佞、賢不肖之概。與之語,多天下大計,安危倚伏,社稷久遠,可經行之事,一代之業盡在兹矣。若猶是寄身藻翰之壇,贈記贊銘,應酬人於諛生送死,君雖爲之而心弗屑也。昔璫炎熏天,嗜穢貪華者,豐碑巨碣,大書深刻,厥角稽首唯恐後。君爲庶常,即唱不拜膺祠,一進卷而詆爲大不敬,禍且叵測。君怡然自若也,曰:“吾寧以其身赴有義之溝壑,不扳無義之榮華。他日猶得以學士肚皮正告於天下後世也。”動一操觚,先清指摘。於是世多愛君之文,而實重君之文,謂君之是非毁譽儼然與《春秋》相表裏,意嚴詞正,如昔之《陳情》見孝,《師表》見忠,討檄見義,封事見烈。載氣而發,皆爲文而不慚。所謂以人重文,可以領袖千古者非與?

予嘗謂,古今英人望士,流文抱采,姓字既盛行,若腹笥世略與内行純備猶需别論。君白意禔躬,日各有記,因額其堂曰“敬日”,其志誼簡押,非時賢可及。去歲以使事歸,與余二三兄弟談《易》,足社中微渺勝義。君實深於《易》,故其言其動若擬議而出,真可繼經而史也。今聖主在上,文必雅正,人必氣節,幹濟必周遠。君之文之人之幹濟,適當其際。於以扶氣運於郅隆而盛播休明者,於是乎在。辛未之夏,其東床翁君匯其所制編,命之剞劂氏,蓋欲以公之文傳世也。余道其人以爲文之重,使天下後世不徒以文重君也。

會姻弟曾化龍大雲甫書於作求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