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四十位南京大学学人谈自家的书房,他们来自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有知名学者、院士、博士生、企业家等。

★四十篇文章*初发布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累计阅读量达34万人次。

★四十篇滋味醇厚、感情真挚的文字,四十堂全学科大学通识教育课,由各专业优秀学者分享读书、藏书、学习、研究的经验,特别适合高中生、大阅读。

★配有大量学者书房内景图片,近距离感受学者之家:家即书房,书房即家。

★精装全彩印刷,纸质优良,收藏尤佳。

 “讨论书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讨论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是在反映读书人这一特定人群从物质环境到生活方式上的演变。”

 “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从事行政工作,但始终提醒自己无论角色如何变换,都要一辈子做个,一辈子认真做功课。”

 “童年的书房帮我养成了不为任何目的读闲书的不良习惯,读书已经成为我如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需要。”

 “读书不应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但读书自会有收获,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我当年想读书,只是觉得不能虚度年华,并没有想到其他,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家里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我去工作,唯独母亲坚定地要求我去读书。母亲说,任何时候,读书总是对的。”

 “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是骗人,但有无数朋友是真。他们皓首穷经,一生才智,往往就倾注在这一两本书中,而你常常一周、一旬、一月或者一年就可以读完,何其痛快,何其上算。”


内容简介

《书房记》脱胎于2020年4月23日南京大学图书馆公众号*次推出的“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原创专栏。该专栏约请南大文、理、工等十余个院系的四十位教师、、校友,介绍各自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学习、研究、教书、育人的心得体验。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至今共四十期,累计阅读量超过三十四万人次。

 每间书房都是南大人独属的一个精神世界,这么多人共同写书房的故事,却是千姿百态,绝无雷同。这里有关于书的*切,买书、淘书、寻书、书、搬书、教书、写书、研究书,书房、图书馆、各色书店、资料室,还有由书房串联起来的童年、青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的读书、求学、研究的经历。而从岁月的变迁中,也可看到一代代知识分子处境的变化,以及共同的精神传承。

 现在,这个系列的四十篇文章重新集合,保持原先的队列,获得新的生命形式,以优美的形体,为所有爱书人送上一份独特的书香。这份书香的名字,就叫《书房记》。《书房记》中的“记”,既是个人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述。人生的淬炼,学问的熏陶,性情的涵养,酿成浓郁的书香,辅以滋味醇厚的文字,加上缤纷的彩色图片,可谓色香味俱全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值得向所有爱书人。

作者简介

主编:

程章灿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2017—2021),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

史梅

文学硕士,研究馆员。2006年至今,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2015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负责整合全校文物资源。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古籍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


目录

序 | 胡金波

“雁斋”有书:一个“万卷户”主的自述  | 徐雁

远去的书香——话说读书与淘书 | 苗怀明

奔走聚书倦坐读 | 钦文

我的三个书房 | 周嘉昕

我与书 | 张志强

寻径思辨斋| 胡文兵

阅读森林与海洋| 王颖

精读原来是秘方| 张学锋 

我的读书生活 | 张伯伟

书架一角的故事 | 徐海

广阔天地,地层为书 | 沈树忠

我在“下书房行走”   | 丁帆

随情所适,谨始慎终——我的读书小感 | 张鑫龙

我的四个书房 | 莫砺锋

书房与人生 | 李良玉

思书斋——我与书的成长故事| 吴小山

变动中的书房 | 翟学伟

无事花草,闲来翻书 | 黄荭

书房的乡愁 | 张明

目及之处,尽书也 | 张辰宇

书的故事,人的故事  | 陈红民

帮老爸(叶兆言)整理书房 | 叶子

家即书房 书房即家 | 洪修平

读书·买书·搬书的故事 | 许勇

自家书房自家书 | 周宪

西山脚下有书香 | 全根先

读书杂忆 | 陈冬华

书房琐语| 范金民

有书在,灯亮着 | 黄乔生

三栖四喜斋之书事 | 胡阿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史冬泉

人生得一“上书房”足矣 | 刘俊

悠游书海 | 陆远

书缘 | 缪炳文

作为精神掩体的书房丨童强

身无彩凤双飞翼,我与狸奴不出门 | 于溯

藏书在于积累| 徐新 

律己正心,如川之流 | 骆威

从陇原到金陵——我的各种“书房”| 沈奎林 

“味斋”杂谈| 谢欢

后记| 程章灿


^_^:571989adf623adeb0671275e4b428b3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