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代表。本书以广征博引的资料、贯通中西的视野、精深通达的史识、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文字记录从殷商至唐初刻于甲骨、镂于金石、书于竹帛、写于纸卷的发展过程、载体特点、内容特色、技术方法和性质作用,揭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其延续、多产和广被性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没有其他文字记录可以相比”,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继继绳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化整体”的独特精神标识。

★百年来中国图书出版历史记录重要的书史著作之一

本书突破传统文字学、版本学、文献学研究范式,综合运用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方法,系统介绍了印刷发明前中国文字的书写、材料,记载与编排方式,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后来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填补了中外学界关于中国印刷发明前文字记录研究的空白。沈津先生誉之为“百年来中国图书出版历史记录重要的书史著作之一”。

★撰写、增订、修订历六十年,是学术论著从内容到形式的经典范本,为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的入门推荐阅读书

李零教授言:“钱存训,以一书名世,曰《书于竹帛》。”

此书于1947年开始撰写,1957年完成博士论文,1962年英文初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综合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考古发现成果。之后四次增订,直至2006年,加入近期新的文献研究和20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现成果。

本书博大精深,贯通中西,结构严谨,资料详实,见解独到,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如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中西比较、《纸卷》一章诸节、文字书写的直行与横向,以及象形、表意与拼音文字的比较等,均涉中西,彰显了中华文化之伟大。

本书研究颇多上升至理论性、规律性和哲理性的问题。如指出中国文字记录具有持久性和延续性、普遍性和广被性、丰富和多产三大特点;总结了书写材料的类别、古代文献的传承、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书写和复制技术、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等的发展和演变规律。特别是指出,虽然印刷术和计算机时代书籍产量增加,但“还没有产生一部著作,其体例、规模和创见能超越二千年前‘书于竹帛’上的某些经典……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文字载体的方式,其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问世一甲子,历久弥新,呈现研究全貌的六十周年纪念版

六十周年纪念版,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增订再版本,收入了之前各中文本未收的夏含夷所撰后序《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以及《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两个附录和参考文献,特别是参考文献汇集了20世纪考古发现和中外文献研究成果,以此可见钱存训先生为学之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并可作读者“为学之门径”。

书前刊印钱存训的博士论文扉页,1960年芝加哥大学霍华德?文格(Howard W. Winger)教授、顾立雅(Herrlee G. Creel)教授向有名出版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卡罗尔?G. 鲍恩(Carroll G. Bowen)先生推荐出版钱存训先生博士论文的信函,以及1961年哈佛大学杨联陞(Lien-sheng Yang)教授关于出版此书的审稿意见。
【作者】
钱存训(1910—2015),字公垂,号宜叔。北美拥有影响力的东亚研究图书馆学家,享誉世界的中国书籍史、印刷史专家。 1910年出生于江苏泰县(今泰州市)的书香世家。青少年时代接受新式教育,思想进步,曾从军参加北伐。1927年入金陵大学攻读历史学、图书馆学,从此与图书馆事业结缘。1931年任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代理馆长。193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37年任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1938年转任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主任。抗战期间始终坚守在上海,守护南迁古籍善本,并冒生命危险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47年至1978年,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将该馆建设成北美最重要的东亚研究图书馆之一。 先后用中、英文发表专著、论文等170余种,范围涉及图书馆学、目录学、书籍史、印刷史、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传记等。所著《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是中国文化史、书籍史、印刷史研究的经典著作,被译成日、韩等多种文字,在中外学界影响广泛。
【内容】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目前所独具的特色。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写材料,都分别根据考古学和文献上的资料,详细研讨。
【目录】
百五人瑞: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许倬云1
六十周年纪念版序沈津15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序李学勤23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自序27
写作缘起31
第一章绪论37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37
二、贞卜和祭祀文字41
三、官书和档案43
四、史官的职权44
五、私家著述和藏书47
六、焚书之祸48
七、古籍的整理49
八、宗教文学的盛行52
第二章甲骨文56
一、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56
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57
三、商代的字汇和书体60
四、甲骨的形式和契刻63
五、卜辞的内容和排列66
六、甲骨中的记事文68
第三章金文和陶文74
一、金文的性质和类别75
二、金文的款式和用途78
三、镜铭81
四、货币文字83
五、印章和封泥85
六、陶器款识88
七、砖瓦款识90
第四章玉石刻辞96
一、石鼓文和古代刻石97
二、碑碣、摩崖和墓志99
三、石经101
四、释、道经典刻石106
五、玉器刻辞109
六、拓印的起源和技术112
第五章竹简和木牍117
一、书籍材料的演化117
二、战国及秦代竹简120
三、汉晋简牍123
四、竹木的整治128
五、简牍的形式130
六、行格和书体132
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134
八、编装的方式136
第六章帛书143
一、丝织文化的起源143
二、帛书的年代145
三、帛书的发现147
四、长沙缯书和帛画149
五、帛卷的材料和形式152
六、帛书的特殊用途154
第七章纸卷161
一、纸的定义和起源161
二、纸的发明和改进166
三、纸的流传和广被168
四、纸的西源说170
五、古纸的发现173
六、敦煌纸卷175
七、古纸的材料和制作177
八、古纸的加工和保存181
九、卷轴制度183
第八章书写工具192
一、毛笔的发展193
二、毛笔的形式194
三、黑墨和丹书197
四、烟墨198
五、漆书和石墨201
六、砚石的质料和形式203
七、书刀的形制和用途205
第九章结论212
一、书写材料的类别212
二、古代文献的传承213
三、各种铭文的年代214
四、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215
五、书写和复制的技术216
六、中国文字的演化217
七、字汇的增加218
八、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218
九、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219
中文本第一版后序劳榦222
英文增订再版本后序: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夏含夷231
增订说明郑如斯260
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263
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274
附录277
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李棪279
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李约瑟286
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平冈武夫289
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别立谦编译293
五、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钱孝文302
西文缩略语316
参考文献318
图版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