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重返13岁的艺术思维课-6幅绝世名作带你找回奇思妙想的自己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01




作者:末永幸步


译者:吴麒


开本: 32开




定价: 58.00


页数:232


印次: 1




ISBN号:9787522508139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打卡过万众瞩目的艺术
展,就以为自己欣赏到了传
世名作的精妙;去米其林餐
厅大快朵颐,就以为自己获
得了舌尖上的J致享受;对
网络上的热门事件津津乐道
,就以为世界尽在掌握。我
们不知道的是,随年岁渐长
,我们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视
角和思维方式。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
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如
何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
天赋。”美术如何悄然从孩
子们Z喜欢的科目,逐渐变
得无足轻重,直到远离生活
呢?这个节点是在13岁左右
——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画得
好不好,因为受到打击而与
艺术绝缘。


作者精心挑选6幅现代艺
术的代表作,提炼出艺术思
维的本质:以自己内在的兴
趣为基础,用自己的视角理
解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不
断探索。


艺术思维才是成年人Z
应该重修的科目,幸好,艺
术思维并不难得,那是人类
天生的思维方式,我们只要
重返13岁,重拾好奇心和想
象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答案。
精彩书摘



那些我们不经意间错过



在序言的Z后,我让大
家尽量画出一棵“完整的蒲
公英”,大家展开想象的翅
膀了吗?


直接翻到这里的读者也
可以现在开始用5秒钟时间
,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蒲公英
的样子。


怎么样,想好了吗?


我想绝大部分人想象的
蒲公英一定都是“地面上的
一朵亮黄色的花”。


可是实际上,这仅仅是
蒲公英的一部分。


请大家再想象一下,地
底下还有什么?


在地底下,还有蒲公英
的根。蒲公英的根像牛蒡一
样,又直又粗,长得令人难
以置信,有时甚至可以长达
1米。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
看。


大家知道在一年之中,
蒲公英的花期有多久吗?


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
随时都能在路边看到蒲公英
的花,但其实每一朵蒲公英
花在一年里大概只能开一周
左右。


在初春时节短暂的花期
之后,蒲公英的花朵会很快
凋谢,大约一个月后变成毛
球。春天结束时,毛毛全都
随风飘走。蒲公英在夏季只
生有靠近根部的少量叶片,
在地面上很难被发现。秋季
到来时,地面部分仅有数叶
尚存,并以这种状态越冬。


大家想象的“开着黄色花
朵的蒲公英”,其实只是很
大一棵植物的一部分,而且
也只是它不断变换的各种形
态中的一瞬间。


无论是从空间看,还是
从时间看,蒲公英其实都有
一大半是我们看不见的,是
在地面以下的部分。


艺术思维的3个要素


“艺术”与蒲公英十分相
似,所以我想把艺术比作“
植物”。这个比喻有点复杂
,我来慢慢解释。


“艺术植物”的外形十分
奇特,和蒲公英还不太一样



首先,它会在地面上开
花,这部分相当于艺术“作
品”。


这些花有着不同的颜色
和形状,既没有规律也没有
共性,真是多姿多彩。其中
既有大朵奇特的花,也有小
小的并不引人注目的花。


不过所有的花都有一个
共同点,那就是每一朵都仿
佛沾满了朝露,熠熠生辉,
充满生气。


本书将这些花朵称为“表
现之花”。


在这棵植物的根部,有
一颗硕大的圆形种子。种子
如拳头大小,呈现出七种色
彩交织而成的奇幻颜色。


种子的内部充满了兴趣
、好奇心和疑问。


这是艺术活动的源头,
我称它为“兴趣的种子”。


接下来再看,“兴趣的种
子”上长着无数根须,这些
伸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根才
是核心所在。


乍看上去,很多根须纠
缠交错在一起,同时又毫无
章法地伸展开来,但实际上
在地底深处,它们是连在一
起的。


这是“探索之根”,它体
现了艺术作品诞生之前漫长
的探索过程。


“艺术植物”由“表现之花”
“兴趣的种子”和“探索之根”
三部分组成。


不过就像蒲公英一样,
无论从空间看,还是从时间
看,这棵植物的主体都不是
我们看到的“表现之花”,而
是深藏在地底的“探索之根”



作品诞生之前的过程才
是艺术的本质。


因此,如今依然侧重“画
画”“做手工”和“学习作品知
识”的美术教育,只关注了“
花朵”,这只是艺术植物中
的J小一部分。


我经常听大家说起去美
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时的烦恼
,要么“完全看不出个所以
然”,要么只会说“真漂亮!
”“太了不起了!”,或者只
会讲一些道听途说的零碎知
识。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因为
我们的教育未能伸展出“探
索之根”造成的。


其实无论画出多么漂亮
的画,还是做出多么精美的
手工作品,或者是创造出令
人耳目一新的设计,说到底
都只是“花朵”而已。没有根
,花朵很快就会枯萎。只有
作品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
上的艺术。


真正的艺术家热衷于“地
下探险”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艺术
植物”的习性。


它的养分来自自身内部
的兴趣、好奇心和疑问。


艺术植物的一切都始于“
兴趣的种子”。从种子生出
根须,要经过很多天、很多
个月、甚至是很多年的累积



从种子生出的“探索之根
”绝不会只有一根。在好奇
心的指引下,根须会恣意生
长。它们有的粗,有的细,
有的长,有的短,伸展的方
向也各不相同,完全是毫无
规律可循的混乱状态。


“探索之根”凭借种子输
送来的养分,经讨漫长的时
光、不断伸展到地下更深的
地方。


能推动艺术活动的,说
到底只有“自己”,而不是朝
着别人设定的方向前行。


“艺术植物”在地下世界
生出牢固的根系,在此期间
,别人可能已经在地面上开
出了许多美丽的花。其中既
有令人惊叹的奇异的花,也
有人见人爱的艳丽的花。


但“艺术植物”完全不会
把地面上的各种流行、评价
以及环境变化放在心上。它
们与世无争,只热衷于自己
在“地下世界的探险”。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某
个时刻,之前毫无章法地生
长的根须会在某个地方连在
一起,就像事先计划好了一
样。


于是,所有的根须都连
起来的那一瞬间,在任何人
都没有预料的时刻,“表现
之花”突然就绽放了。这些
大小不一、形色各异的花朵
,比地面上所有人培育的花
朵都要自然端庄、灿烂夺目



这就是“艺术植物”的习
性。


只有那些愿意花费毕生
精力去培育这棵植物的人,
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



不过艺术家对于花朵本
身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他们
更痴迷于根须四处伸展的样
子,享受着这个过程。


因为他们知道,对于艺
术植物而言,花朵只是结果
而已。


P14-19
【目录】
目录
序言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青蛙”
我们从不曾仔细观看一幅画
大人在《睡莲》中找不到的东西
中学生Z不喜欢的科目竟然是美术?!
美术是如今成年人Z该重修的科目
重返13岁,更新你的思维模式
导言 什么是艺术思维——假如把艺术比作一棵植物
那些我们不经意间错过的
艺术思维的3个要素
真正的艺术家热衷于“地下探险”
似是而非的“花匠”之路
一位“艺术思维”巨匠
我们都曾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从“寻找标准答案”到“创造答案”
20世纪的6幅代表性作品
第1课 什么是“好作品”——拉开艺术思维的帷幕
画一张自画像
如何选出“好作品”
“开启20世纪艺术世界的画”真有那么好吗
用输出提高“欣赏的品质”
一幅堪称“公开处刑”的肖像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20世纪艺术家”
“花匠”的目标
“某种产品”颠覆了整个艺术界
为什么要画“绿色条纹”
不设标准答案的思考方法
另一种视角 既然没有答案,为什么还要思考
造型质朴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吗
“重现”不只是“如实模仿”
第2课 什么是“真实”——真实世界的“谎言”
尽可能“真实”地画一只骰子
史上Z多产艺术家的代表作
给毕加索的画挑错
透视画法背后的“谎言”
不靠谱的视觉
从模仿到重构
写实画并不是现实
另一种视角 “真实”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男人们
不是为了欣赏的画
倒牛奶的女仆无法服侍主人
第3课 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是什么激发了想象力
看画要看哪里,怎么看
用两个提问来深化理解
你能看见“大小鲸鱼”吗
令人“一见倾心”的画
欣赏艺术的两种互动
当我们听音乐时我们在想什么
是什么培育了“艺术植物”
另一种视角 如何与作品深度互动
“信息量”之差
摘掉牵牛花之后
第4课 什么是艺术的“常识”——从“视觉”到“思考”
艺术的“常识”
20世纪Z富影响力的作品
只用视觉欣赏的话
随便选个小便器签上名,就成了《泉》
争议作品引发的轩然大波
什么人会喜欢欣赏小便器
“请给这个小便器也签上名”
从“视觉”到“思考”的Z后一击
另一种视角 一件令杜尚也自叹弗如的争议作品
简单得近乎简陋的茶碗
根据茶室空间“倒推”出来的作品
第5课 我们看到了“什么”——从“窗户”到“地板”
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共同点
拍卖价格第5贵的艺术作品
迥然不同的画法带来了什么
你其实并没有看到
《第1A号》想让我们看什么
一幅画首次成为“一幅画”的瞬间
另一种视角 一幅画可以有无数种理解
令小艺术家困惑不解的对话
承载动作的“舞台”
第6课 什么是艺术——艺术思维的J致
怎样才称得上是艺术
波普风格的奇怪木箱
厨房洗涤剂为什么成了艺术作品
加拿大参展之路在海关受阻
“你为什么要复制?”“因为简单”
神圣的艺术城堡在哪里
另一种视角 城墙消失之后的美术馆
没有城堡就没有贵族
“城堡”消失后,美术馆还能做些什么
终章 “有爱”才有艺术思维
“只有创造艺术的艺术家”
只会寻找答案的人和能创造问题的人
“有爱”才能百折不挠
后记
特别致谢
解说:“感受”和“表现”的魔力
实践篇艺术思维的课外课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