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本书突破了常识观念和常识论断,借鉴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弗雷德里克·巴斯(Frederick Barth)、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重要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理论,建立了对族群边界制定过程的比较的、的、动态的系统分析。 ·华康德(Lo?c Wacquant)称赞此书为“近年来读过的社科类书籍中精彩的之一。它将奠定威默在分析社会学中的重要学术地位”。 ·本书曾获13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文化社会学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佳图书奖奖(Honorable Mention)。
【目录】
致谢
章;导论
迈向族群边界制定的比较分析
族群、和民族的整合观点
章节概览
章;赫尔德的遗产
如何不思考族群
如何思考族群:群体形成范式
机制和因素:迈向解释的说明
去族群化的研究设计
第三章;策略与方法
比较边界制定议程
现有的类型学
部分:边界制定模式
扩张
收缩
价值重估
地位移动:边界跨越与重新定位
模糊
部分:边界制定方法
话语与符号
歧视
政治动员

第四章;冲突与共识
对比较理论的挑战
制度、权力和网络
为边界而斗争
边界特征与动力
概要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第五章;分类斗争
研究设计
巴塞尔、伯尔尼和苏黎世的社会人口变化
局内人和局外人:老牌居民的视角
差异与转变:及其子女的视角
网络中的社会边界
结论与展望
第六章;网络边界
引言
联系形成的原则:一个理论框架
数据集
剖析同质
跨越:网络结构的综合模型
结论
第七章;文化与封闭
族群与价值观的四种研究路径
数据、测量和建模
结果
结论
第八章;结论
根源
方原则、分析立场
对策建议
研究展望
附录一;第六章的技术细节
附录二;第七章的技术细节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