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聊齋本紀》

《聊齋的帷幔》

 

作者:閻連科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3/02/0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66636、9789570866643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規格:平裝 / 528、336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中國台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聊齋本紀》

──「獻給為小說開天闢地的蒲松齡先生」──

 

★卡夫卡文學獎、紅樓夢獎首獎、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

 

當代小說大師閻連科貫通古今的「降神」之作,

 

話說狐仙、書生、鬼魂……奇詭幽冥的東方版《一千零一夜》。

 

人終有一死,故事卻是永恆──

 

閻連科首度致敬中古典文學之作,盡寫妖異下潛藏的真實。

 

「這本小說記載了帝王從小至大聽過的故事,還有那些為帝王說故事的人;以及直到後,帝王自己終於也成了故事一角的故事……」

 

康熙六歲時,身邊的濟仁公公每天都會說一個狐妖故事給他聽。近30年後,幼時聽過的故事,卻使這位稱帝掌權的天子心縈神繞,每晚上夢見那些狐狸。為解決皇帝的憂愁,濟仁為他找來能畫出一切事物的耿畫師──一切故事,就起於技藝精湛的耿畫師把自己的靈魂畫進了畫裡。這幅畫,更於數百年後的灣,引發慘絕人寰的踩踏事件……

 

而仙妖奇詭又究竟有多大魅力,竟讓康熙在一場大病之中,不顧身邊人阻攔,下旨擺駕前往蒲生筆下中原的歡樂國,若有反對或違令者,斬立決──

 

聊齋的門,就此緩緩為帝王開啟了。

 

閻連科承蒲松齡《聊齋志異》文氣,幻惑纏繞、多重映照,穿梭於古今、真實與虛幻、故事與故事之間的問鼎之作。華麗神異的角色、顛覆閱讀體驗的敘事,一個故事的終結,是另一個故事的起始;讀者初跟著康熙帝一同聽故事,不知不覺中,竟發現自己也變成了故事當中的故事。

 

傳說,康熙崩去之前,留下那份由雍正繼任的詔書右下角,有一行小字的囑託,是這樣寫的:

 

「讀蒲生。讀蒲生。」

 

蒲生一把推開故事門扉,放出的古今神鬼異妖,他們至今還在人世,透過鄉野傳說,透過小說家的筆,娓娓訴說。

 

 

《聊齋的帷幔》

一本詭譎美異,幾乎改寫歷史的神幻之作。

 

回到妖與傳說恣意的年代,看狐仙鬼怪、書生、官僚與百姓……

 

當代小說名家閻連科由文學出發,探詢深層豐富的真實和詭譎的美。

 

這是入門聊齋的讀書筆記,也是文學理論的應用實踐。

 

唯聊齋,能使我們更豐富;唯真實,為文學之信仰

 

「《聊齋志異》是一部供人閱讀的故事集,是富有民間想像的偉大小說和講述。」──閻連科

 

「那些在小說(《聊齋志異》)中帶來或構建烏托邦與桃花源的人──幾乎都是非人之人。人是生活在不公、黑暗中的人,而給這些黑暗、不公帶來烏托邦和桃花源的人,卻是狐狸、魂魄、仙異和可變為人的花草和蟲孚。」

 

20世紀的文學源頭,源自這部奇書和蒲松齡這個人?!

 

《聊齋誌異》當中的豐饒和庫藏,值得今日所有作家在它面前跪下、求借。

 

▍再奇不過《聊齋》

 

《聊齋志異》是一部足以媲美四大奇書的神異之作,在古典文學的脈絡中始終一枝獨秀。作者蒲松齡寫妖寫異,寫出了遊走在虛幻間隙,卻無比真實的人世百景,至今無其他著作能與之匹敵。

 

▍從狐妖、書生到人世的苦難與烏托邦

 

正是《聊齋》這樣一本奇書,讓閻連科深深著迷,透過不同的稜鏡,重新探索它在真實與虛幻間二重辯證又相互結扭、映照的特性。他以東、西方的名著縱橫參照,從《聊齋》故事中為人熟知的「狐狸」一族悠悠說起,談非人、神異,再至人世、日常,下看地府鬼魂,上探宗教與神,看蒲松齡無盡地書寫人和人世之困絕同時,書寫非人對「人和人的生活」之嚮往。閻連科指出蒲松齡寫出了一個人類巨大的悖論:「人的美好是一切美好之;而人的美好又被人類所毀滅、詛咒、侵害和玷汙。」

 

▍人生經驗有限,而文學的真實無限

 

讀《聊齋》像作一場由片段組織成的夢,在切割、分散之間植入烏托邦輪廓,讀者在此又在彼,穿梭於有妖與異的空間,卻同時無比真實地存在現世。於是,在怪異、荒誕的盡頭有美,在幽暗的極處有光亮,多一分太過,少一分不足,正如閻連科所言:「一切都是恰到好處。」而「人」與「非人」在其中總是似是而非,從此開展出無限的文學真實。

 

作者簡介

閻連科

1958年出生於中河南省嵩縣,1978年應徵入伍,1985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79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為人民服務》、《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日熄》、《速求共眠》等;中、短篇小說集15部,散文、言論集12部;另有《閻連科文集》17卷。

 

曾先後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獎;2012年入圍法費米那文學獎短名單,2013年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2014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2015年《受活》獲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再次入圍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同年《日熄》獲香港紅樓夢文學獎。2017年第三次入圍布克獎。2021年榮獲紐曼華語文學獎。其作品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義大利、西班牙等30多種語言,出版外文作品百餘部。

 

2004年退出軍界,現供職於中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和香港科技大學中文化客座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