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书名:三礼学通史(全三卷)

ISBN:9787010229218 

作者:丁鼎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成品尺寸:170x240

单价:320.00 



【内容简介】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记载我国古“礼”的三部儒家典籍,是中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古代国家政治活动和民众社会生活的经典依据,是先人传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三礼学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理论形态,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第一部有关三礼学的通史性专著,对三礼学从先秦至当代的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不仅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三礼学著作进行深入的梳理和阐发,同时还探讨三礼学与思想观念、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三礼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本书不仅对于深化三礼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而且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

丁鼎(本名程奇立),山东莱西人,历史学博士。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尼山学者”特聘研究员。兼任山东周易研究会监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多年来主要致力于儒家经学史、三礼学、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已出版《〈仪礼·丧服〉考论》、《孔子与六经》、《〈新定三礼图〉校注》、《中国古代谶言研究》、《牛僧孺年谱》、《礼记解读》、《儒家礼乐文化》、《三〈礼〉真精神》、《战国礼俗生活志》、《礼学管蠡集》、《洙泗儒林跬步集》等学术专著11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经学》、《孔子研究》、《文史哲》、《史林》、《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经学研究集刊》(台湾)、《儒教文化研究》(韩国)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9项。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礼学通史》和教育  部基地重大项目《汉魏齐鲁经学专题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学大百科全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礼图学史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考古学视阈下的〈新定三礼图〉研究》。


【目录】

(仅供参考,请以实书为准)

序言一     陈祖武 

序言二     虞万里  


上 卷 


绪 论 

第一节 “礼”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表征 

二、“礼”的内涵和基本精神 

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四、“礼”与中国古代政治及中华民族精神 

五、三礼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的主要载体 

第二节 三礼概说 

一、《周礼》概述 

二、《仪礼》概述 

三、《礼记》概述 

第三节 三礼学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学术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汉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叔孙通制定礼仪与刘邦祭孔尊儒 

二、黄老之学与汉初政治 

三、董仲舒与“独尊儒术” 

四、汉代的谶纬思潮和经学的谶纬化 

五、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与郑玄对今、古文经学的整合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周礼》学 

一、《周礼》在汉代的问世 

二、刘向、刘歆父子对《周礼》学的贡献 

三、两汉之际的《周礼》学主要传人 

四、东汉政府对《周礼》学的扶持 

五、东汉前期的《周礼》学大家———郑众、贾逵 

六、东汉中晚期《周礼》学的重要传人 

七、郑玄对《周礼》学的重大贡献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仪礼》学 

一、《仪礼》在西汉时期的传授谱系  

二、《礼古经》与今、古文之争 

三、两汉时期《仪礼》学博士的设立 

四、东汉时期的《仪礼》学家及其著述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礼记》学 

一、西汉时期的《礼记》学 

二、东汉时期的《礼记》学 


第二章 三国两晋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社会与思想学术 

第二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周礼》学 

一、三国时期《周礼》博士的设立  

二、三国两晋时期主要的《周礼》学传人及其著述 

第三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仪礼》学  

一、三国时期的《仪礼》学 

二、两晋时期的《仪礼》学 

第四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礼记》学 

一、三国两晋时期《礼记》学概述 

二、三国时期《礼记》博士的设立 

三、王肃《礼记注》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南北朝三礼学概述 

一、三礼学为南北朝时期的显学 

二、发达的三礼学教育 

三、郑、王之争的余音 

第二节 南北朝三礼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统治者重视礼的教化功能 

二、礼直接用于政权的建设与巩固 

三、门阀政治与君臣博弈推动三礼学研究 

四、五礼制度建设推动三礼学发展 

第三节 南朝与北朝三礼学的异同 

一、南朝与北朝三礼学的共性 

二、南朝与北朝三礼学的差异 

第四节 南朝主要礼学家及其礼学著作 

一、雷次宗与《略注丧服经传》 

二、庾蔚之与《礼记略解》 

三、何胤与《礼记隐义》 

四、贺玚与《礼记新义疏》 

五、崔灵恩与《三礼义宗》 

六、皇侃与《礼记义疏》 

第五节 北朝主要礼学家及其礼学著作 

一、刘芳与《礼记义证》 

二、熊安生与《礼记义疏》 

第六节 南北朝三礼学的特点和影响 

一、南北朝三礼学的特点 

二、南北朝三礼学对后世的影响 


中 卷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历史文化背景与三礼学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三礼学发展 

第二节 贾公彦《周礼疏》 

一、《周礼疏》的内容 

二、《周礼疏》的特点  

三、《周礼疏》的得失 

四、《周礼疏》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仪礼》学 

一、隋代的《仪礼》学 

二、唐代的《仪礼》学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礼记》学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礼记》学概述 

二、孔颖达等《礼记正义》 


第五章 宋代的三礼学 

第一节 宋代三礼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战争频仍与儒者的忧患意识 

二、社会礼俗的破坏与学者治礼之风的兴起 

三、佛教的兴盛对礼乐教化功能的促进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  

一、宋代《周礼》学著作概述 

二、宋儒诠释《周礼》的主要观点 

三、李觏与《周礼致太平论》 

四、王安石与《周官新义》 

五、王与之与《周礼订义》 

六、叶时与《礼经会元》 

七、郑伯谦与《太平经国之书》 

八、胡宏对《周礼》的诠释 

第三节 宋代《仪礼》学 

一、张淳与《仪礼识误》 

二、朱熹与《仪礼经传通解》 

三、杨复与《仪礼图》 

四、李如圭与《仪礼集释》 

五、魏了翁与《仪礼要义》 

第四节 宋代《礼记》学 

一、宋代《礼记》学概述 

二、北宋的《礼记》学 

三、南宋的《礼记》学 


第六章 元明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三礼学概述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周礼》学 

一、元代《周礼》学概述 

二、明代《周礼》学概述 

三、毛应龙的《周礼》学 

四、何乔新的《周礼》学 

五、唐枢的《周礼》学 

六、王应电的《周礼》学 

七、柯尚迁的《周礼》学 

八、郝敬的《周礼》学 

第三节 元明时期的《仪礼》学 

一、元明时期《仪礼》学概述 

二、吴澄与《仪礼逸经传》  

三、敖继公与《仪礼集说》  

四、郝敬与《仪礼节解》 

第四节 元明时期的《礼记》学 

一、元明时期《礼记》学概述 

二、元代的《礼记》学 

三、明代的《礼记》学 


下 卷 


第七章 清代的三礼学 

第一节 清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三礼学成就概述 

一、清代三礼学发展兴盛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三礼馆的开设对清代三礼学的促进 

三、清代礼学思想的嬗变 

四、清代三礼图学的兴盛 

第二节 清代《周礼》学 

一、清代《周礼》学研究的整体特点 

二、毛奇龄的《周礼》学 

三、李光坡的《周礼》学 

四、方苞的《周礼》学  

五、惠栋的《周礼》学 

六、孙诒让的《周礼》学  

第三节 清代《仪礼》学 

一、清代前期的《仪礼》学  

二、清代中期的《仪礼》学 

三、清代后期的《仪礼》学 

第四节 清代《礼记》学 

一、清代《礼记》学概述 

二、清代前期的《礼记》学 

三、清代中期的《礼记》学 

四、清代晚期的《礼记》学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三礼学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与三礼学概况 

第二节 三礼成书问题研究 

一、《周礼》成书 

二、《仪礼》成书 

三、《礼记》成书  

第三节 《仪礼》《礼记》单篇研究 

一、《仪礼·丧服》研究 

二、《礼记·月令》研究 

三、《礼记·王制》研究 

四、《礼记·礼运》研究 

五、《礼记·学记》研究 

第四节 三礼所记制度和思想研究 

一、章太炎、吴承仕等人关于《丧服》之研讨 

二、王国维以三礼为据从事殷周社会史研究 

三、钱穆于《周礼》所记制度和思想之研究 


第九章 新中国(大陆地区)的三礼学 

第一节 三礼学研究分期概述 

一、三礼学研究不绝如缕时期(1949—1965 年) 

二、三礼学研究中断时期(1966—1976 年) 

三、三礼学复苏和复兴时期(1977 年至今) 

第二节 三礼学研究分类概述 

一、《周礼》研究 

二、《仪礼》研究 

三、《礼记》研究 

四、三礼总义、通礼类研究 

第三节 三礼学研究的特点与展望 

一、三礼学研究的特点  

二、三礼学研究的展望 


第十章 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的三礼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孔德成与《仪礼》复原研究 

一、孔德成的三礼学研究成就  

二、“《仪礼》复原研究”文化工程综述 

第三节 王梦鸥的《礼记》研究 

一、《礼记》成书之研究 

二、《礼记》篇数之检讨 

三、《礼记》思想之研究 

四、《礼记》单篇之研究 

第四节 周何的三礼研究 

一、礼制之考证 

二、礼义之阐发 

第五节 林素英的《仪礼》和《礼记》研究 

一、《仪礼·丧服》研究 

二、祭礼政教观研究 

三、礼仪中的生死观研究  

四、《郭店简》服丧思想之研究 

五、《礼记》八篇结合出土文献之研究 

第六节 其他学者关于三礼所记制度和思想之研究 

一、徐复观的《周礼》研究 

二、侯家驹的《周礼研究》 

三、周世辅、周文湘的《周礼》研究 

四、叶国良的三礼学研究  

五、林耀曾的《周礼》研究 

六、李云光的《三礼郑氏学发凡》 

七、方俊吉的《礼记》研究 

八、林平和的郑玄《三礼注》研究 

九、韩碧琴的《仪礼郑注句读》研究

十、林素玟的《礼记》人文美学研究 

第七节 关于武威汉简《仪礼》的研究 

一、关于简本《仪礼》篇次、篇题及家法之研究 

二、关于《服传》形成过程之研究 

三、据简本《仪礼》进行汉代经学史之研究 

四、关于简本《仪礼》之校勘和释文 

第八节 青年学者的三礼研究 

一、《仪礼》类 

二、《礼记》类 

三、《周礼》与郑玄注三礼类 


参考文献 

后 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