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兆全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金融衍生品与互联网金融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多家证券财经媒体特约评论员。 2001年因主办“银广夏”案一举成名,之后长期从事与中国证券监管相关业务。在证券民事诉讼、证券稽查申辩、证券处罚听证、复议诉讼等领域,主办了众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如何防范和处置监管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录】
第一章中国证券监管概况
第一节证券监管的概述
第二节中国证券监管发展阶段
第三节目前证券监管概况
第二章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系
第一节中国证监会简介
第二节中国证监会组织机构和主要监管部门职能
第三章证券监管执法操作流程
第一节前期处理及立案工作
第二节调查工作
第三节案件处理工作
(范本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范本
(范本2)《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本
(范本3)《送达公告》范本
(范本4)中国证监会行政复议决定书范本
第四节行政复议
第五节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诉讼程序
第四章证券内幕交易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节证券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与认定标准
第三节证券内幕交易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内幕交易罪的认定与处罚
第五节典型内幕交易案件要点难点分析
一、发布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是否构成泄露内幕信息
二、如何认定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三、如何确定内幕信息的形成日期
四、内幕信息应该如何认定
五、如何认定当事人利用了的内幕信息
六、如何认定案件中的内幕交易行为
七、如何计算内幕交易案件中的违法所得
八、违法所得是否是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九、当事人被公安机关终止侦查,能否认定其内幕交易行为
十、典型“老鼠仓”案件法律分析
第五章操纵市场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节禁止市场操纵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证券市场操纵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认定与处罚
第五节典型操纵市场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如何认定当事人实施了操纵行为
二、如何认定当事人的违法所得
三、当事人没有市场操纵的主观故意,是否应认定为市场操纵行为
四、如何认定当事人实际控制第三方证券账户买卖股票
五、如何认定当事人的虚假申报和撤单行为
第六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节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认定和处罚
第五节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董事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参与或不知情,是否可以免于处罚
二、委派董事能否以职务行为的理由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信息披露行为免除
三、董事是否可以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专业机构报告的信赖作为免责理由
四、违规减持人的主观原因及行为后果对违法认定是否有影响
五、非通过二级市场取得的股票对减持披露标准的认定是否有影响
六、追溯调整后的财务指标符合实质发行条件的是否属于欺诈发行
七、如何认定当事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追责期限
八、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处罚标准
九、信息披露义务的一致行动人如何认定
十、出具警示函后再行政处罚是否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十一、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双重身份是否适用双重处罚
十二、因审计机构的报告出现错误,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如何认定
十三、投资人减持的时间跨度对减持披露的认定影响
十四、如何认定临时报告的重要性标准
第七章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节禁止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禁止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典型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如何确定
二、如何认定编造证券虚假信息行为
三、主观故意是否影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认定
四、传闻现象作为被报道客体时是否构成传播虚假信息
五、行业信息是否构成证券市场信息
六、扰乱市场秩序的认定
七、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认定
附录与监管执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附录1内幕交易相关条文
附录2市场操纵相关条文
附录3信息披露相关条文
附录4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相关条文
附录5基金从业人员相关条文
附录6证券公司相关条文
附录7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条文
附录8其他关联法规
 
【书摘插画】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书摘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