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妙香的稀世珍寶——

大理〈畫梵像〉研究

 

作者:李玉珉

出版社: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1/3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60474

規格:精裝 / 440頁 / 21.6 x 29.6 x 6.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中國台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藝術總論> 藝術史

(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有「南天瑰寶」美譽的〈畫梵像〉,是「妙香」大理(937-1254)傳世唯一的畫卷。全畫設色貼金,繪製精謹,內容雖以佛教題材為主,卻包羅萬象,更像是一部圖繪大理及其前身南詔歷史、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的百科全書,吸引數代學者關注的目光。他們的研究成果引領了我們認識此畫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只不過,目前除了對〈畫梵像〉繪製的具體年代諸家看法不一外,有關作者族屬、圖像內涵、原始面貌、製作旨趣及功能等問題,學者們仍各自表述,許多問題尚未圓滿解決。考其原因,實由於此畫內容豐富,宗教意涵複雜,再加上南詔、大理位於唐宋、西藏和中南半島諸之間,又去天竺不遠,佛教來源多元,此外,南詔、大理國佛教尚有獨特的地方信仰元素,也不是依據漢傳、印度、或藏傳佛教系統就能全盤瞭解。

 

有鑑於此,本書作者李玉珉以其數度赴中西南進行田野調查所累積的古美術、出土文物等豐富視覺資料,從藝術史研究的角度切入,並結合文獻學、歷史學、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等跨學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鉤沉探賾,補闕正誤,對〈畫梵像〉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探究,不僅為我們解開圍繞此畫的諸多謎團,也以此研究案例證明了畫作、圖像同樣是記錄歷史、表述思想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在南詔、大理等史料文獻匱乏的朝代與地區,有效地運用古美術、出土文物等視覺資料,實是突破研究瓶頸的重要途徑。

 

本書特色

一、由於本書作者長年任職北故宮,有更多親炙〈畫梵像〉真跡的機會,拜文物鑑識科技進展之賜,又能見到更多畫作細節,因此能全面分析作品中不同畫幅的風格特色、榜書特徵、紙質差異,以及考訂製作流程及畫家和榜書題名者等,最終對畫作繪製年代提出更具說服力的看法。

 

二、作者數度親赴雲南田野考察,本身又具文獻考據基礎,加之多年來不懈建立起佛教藝術資料庫,累積深厚的佛教藝術研究功底。書中即可見其運用「圖像志」研究方法,根據佛教經典、儀軌、圖像鈔等資料,鉅細靡遺考訂出〈畫梵像〉大小各尊像的尊格和身分等,並進而將畫作與傳世或考古出土文物相參照,還原畫作歷史情境,闡明畫中圖像在南詔、大理流傳的狀況。

 

三、〈畫梵像〉在流傳過程中,曾歷經數次的重新裝裱,最終由冊頁變成如今所見的長卷形式。李霖燦先生等諸多研究者都已注意到〈畫梵像〉在外觀裝幀上的數處特點,並進而與畫作流傳的歷程相連結。作者在此基礎上,又對〈畫梵像〉進行更細緻且不厭其煩的探討,再加上故宮相關專家的指點,最終在結合「圖像志」的分析後,還原〈畫梵像〉初成畫時的本來面目、設計理念和製作目的,發前人所未言。

 

四、書中雖主要運用藝術史研究方法,但亦採取文獻學、歷史學、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等跨學科、多角度的研究法,針對〈畫梵像〉卷的作者、圖像內涵、復原、製作旨趣、功能等問題進行全面地考察和探究。因之可將此研究視為一個典範案例,證明畫作、圖像也是記錄歷史、表述思想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在史料文獻匱乏的朝代與地區,能夠有效運用美術、文物等視覺資料,無疑可謂突破研究瓶頸的重要途徑。

李玉珉

1975年 獲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

1977年 獲美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

1983年 獲美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

1984年 進入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服務,歷任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書畫處副處長、書畫處處長,於2015年退休

1986年~ 任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兼任教授,教授佛教藝術研究方法、南北朝佛教美術、北魏佛教藝術、北朝石窟藝術、敦煌佛教藝術、隋唐佛教藝術等課程

1994年~ 任敦煌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從事中國佛教藝術研究四十餘載,專業領域為南北朝、南詔及大理國佛教藝術。主辦過「金銅佛造像特展」、「雕塑別藏」、「羅漢畫特展」、「觀音特展」、「聖地西藏」等展覽,並著有《觀音特展》(2000)、《佛陀形影》(2011)、《中國佛教美術史》(2001初版;2022增訂二版)等專著及數十篇中國佛教美術專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