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 古籍鉴藏的教科书式著作

※ 古籍版本鉴藏专家杨成凯先生毕生经验之总结

※ 图文并茂,全彩印刷
【作者】
杨成凯(1941-2015),笔名林夕、任中奇、慕侠,山东招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汉语语法专家、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收藏与研究专家、翻译家。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专家。翻译和审校《艺术和错觉》《艺术的故事》等,著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闲闲书室读书记》《人间词话门外谈》等。
【内容】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目录】
导论 古籍版本研究和收藏面面观
一 关于古籍版本学的思考
(一)古籍版本学的任务
(二)科学研究之路
二 从刊印过程说起
(一)雕版印刷的流程
(二)古书印制流程的启示
三 版本鉴定总说
(一)基础工作
(二)比勘推定
(三)学无止境
四 结束语
第一讲 宋刻本的赏鉴与收藏
一 宋刻概述
二 宋刻本的文献价值
三 宋刻本的印制形式
(一)字体
(二)版式
(三)刊记与避讳
(四)刻工
(五)纸张和装帧
(六)版片修补
四 宋刻本的版本鉴定
(一)北宋南宋
(二)宋刻元刻
(三)宋刻明刻
(四)宋刻清刻
(五)刻工局限
五 宋刻本收藏鉴赏的背后
第二讲 金刻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金刻本的历史定位
二 金刻本的版式特点
三 金刻本的文献价值
四 金刻本的版本鉴定
五 金刻本的收藏和研究
第三讲 元刻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元刻概说
二 元刻本的版式风貌
三 元刻本的版本价值
四 元刻本的版本鉴定
(一)宋元之间
(二)元明之间
(三)博览多识
五 元刻本收藏
第四讲 明刻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明刻概说
二 明刻本的时代分布
三 明刻本的版式风格
四 明刻本的文献价值
五 明刻本鉴赏举隅
(一)仿宋精本
(二)戏曲小说和版画作品
(三)套色印本
(四)活字印本
(五)汲古阁刻本
六 明刻本的版本鉴定
(一)明本和宋本
(二)明本和元本
(三)明本之间
(四)明本和明版清印
七 明刻本收藏余论
第五讲 清刻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清刻概说
二 清刻本的时代分布
三 清刻本的文献价值
四 清刻本的版式风格
(一)软体写刻
(二)仿古精刻
(三)印本种种
五 清刻本的版本鉴定
六 清刻本收藏略论
七 清刻善本琐谈
(一)时代观
(二)印制观
(三)内容观
(四)“善本”的异义
第六讲 活字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活字说略
二 活字特点
三 活字本的内容
四 活字本的形式
五 活字本的鉴定
六 活字本的收藏
第七讲 抄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抄本和写本
二 抄本的类型
三 抄本的来源
四 抄本的价值
(一)以内容重
(二)以名人重
五 抄本的鉴赏
六 抄本的收藏
第八讲 批校本的鉴赏与收藏
一 批校本概说
(一)校
(二)批
二 批校本种种
(一)版本校
(二)死校和活校
(三)一批到底
(四)过录本
(五)汇校和汇评
三 批校本的鉴赏
(一)批校之可贵
(二)批校之失误
四 批校本的鉴定
五 批校本的收藏
第九讲 丛书的鉴赏与收藏
一 丛书概说
二 丛书的版本
(一)子目出入
(二)版片更动
三 丛书的收藏
(一)珍本难得
(二)全书难得
(三)初印难得
四 丛书和单行本
(一)单行与否
(二)丛书零种
(三)《古逸丛书》
五 余论
第十讲 初印和后印
一 从雕版印刷说起
二 从形式上看初印和后印
三 从内容上看初印和后印
(一)修版
(二)补版
(三)增刻
(四)初编本
四 版本鉴别
(一)转手
(二)重印还是重刻
五 价值、赏鉴和收藏
赘语 古籍的价值与收藏
一 古籍的价值观
(一)从内容看价值
(二)从书品看价值
(三)从名气看价值
(四)社会和世态
二 古籍的收藏观
(一)藏书家有五等
(二)用藏书家的眼光看书
(三)为藏书家论道
(四)“识书之道在广见博闻”
编辑整理后记(向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