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1. 一本烧脑的“衡量指标”之书,帮你更好地利用数据做决策。拨开数据迷雾,避开数据陷阱,把握真正重要的事!

2. 这本书讲述了在教育、医疗、商业、经济、环境和体育等领域中,大量衡量指标使人误入歧途的案例,讲述了这些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指出准确的测量不等于好的测量,从而帮助读者更科学地做决策。

3. 作者告诉我们,要用意义来定义指标,而不是用指标来定义意义。在万物皆可衡量的时代,从KPI、OKR到人均收入,任何衡量指标都值得你反复审视。

4.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罗家德、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陈思明联袂推荐。
【作者】
城市规划师与环境设计师,加拿大规划师协会成员,Beltline城市壁画项目的发起人,毕业于卡尔加里大学。
【内容】
为什么花更少的钱买更偏远的房子不一定划算?
为什么得分最多的运动员不一定是好运动员?
为什么癌症发病率上升竟可能是一件好事?
泰勒主义、绩效管理、科学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等理论都建立在同一个假设之上:如果你考核员工并提供激励,你就会得到理想的结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使用衡量指标来了解世界上许多重要的事:教育和医疗系统是否高效,一个国家是否比另一个国家更富裕,哪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更高……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许多选用错误的衡量指标,进而带来糟糕结果的案例,展示了衡量指标如何影响教育、医疗、商业,甚至城市发展。
为什么人们总是测量错误的数据,而忽视重要的指标设定?这本启发性的书提醒我们,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计算得清楚,也并非所有计算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被各种量化指标裹挟的我们,要时常想一想:这些指标真的能起到衡量作用吗?人们是否在钻空子?他们的行为是否会使这个指标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说谎”的从来不是数据本身,而是被不科学的衡量指标支配的人。
这本书强调了选用恰当衡量指标的重要性,并且告诉读者,如何在做出关键决策之前找到正确的指标。
【目录】
前 言 III
第一章 应试教育:古德哈特定律与衡量指标悖论 /001
第二章 投入和产出:逻辑模型与程序评估 /051
第三章 长期主义和短期主义:跨期问题和被低估的时间 /087
第四章 分母错误:“每”的问题 /125
第五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简化复杂系统 /153
第六章 天差地别的事物:忽略不同的品质 /185
第七章 并非所有计算得清楚的东西都重要 /213
第八章 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计算得清楚 /289
第九章 对衡量指标的反思 /339
第十章 衡量指标不是我们的主宰 /369
致 谢 /385
注 释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