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记录新时代-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选手演讲稿汇编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01




作者:本书编委会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68.00


页数:262


印次: 1




ISBN号:9787511576835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什么是好记者?怎样才
能讲好故事?如何实现新闻
理想?这些问题叩问着每一
位新闻工作者。为了推动新
闻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引导和激励广大新
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自觉弘扬职业精
神,恪守职业道德,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
年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
信办、G家广电总局、中国
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连续开
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
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讲亲历
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
感受,在新闻战线及全社会
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收录参加第九届“好
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全国选
拔赛的53名优秀选手代表的
所见、所思、所感、所做。
他们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
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
央主流媒体,英大传媒集团
、中国石油报社等行业类媒
体,以及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
地方主流媒体,分享非凡十
年的动人故事,讲述新闻报
道中的真心感悟。他们是时
代变迁的感受者、见证者、
记录者,用镜头和笔触记录
发展轨迹、传递人民心声。
他们的讲述兼具高度、深度
与温度,展现出新时代奋斗
者意气风发的砥砺之姿,勾
勒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伟大
征程。
精彩书摘



2018年深秋,一栋“红房
子”空降北京三里屯,在时
尚的街区,展开了一场奇妙
之旅。这就是我参与策划的
新媒体创意报道——快闪店
“时光博物馆”。


“红房子”浓缩了时光,
高度还原的物件、场景,加
上年代感十足的体验,让人
们再次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
岁月。


在这里,大家回味重温
:有艰辛、有努力的过往;


在这里,我们畅想憧憬
:有奋斗、有梦想的未来。


“红房子”有多火?无数
观众在北京的寒风中排队超
过4个小时才能进去,进去
的人久久不愿离去。


2019年,“红房子”的故
事继续。为了让更多人参与
,我们给时光博物馆装上轮
子,变身大篷车,在祖国6
个省(区、市)巡展,
20000千米的行程风雨无阻
,一路欢笑一路歌,我们和
无数人共同走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的大路上。


2021年,“红房子”又来
了!为了庆祝建党百年,“
复兴大道100号”体验馆增加
了音乐党史课、云互动等环
节。在党旗前重温人党誓词
,成为许多参观者庄严的记
忆。


“红房子”的故事是新媒
体传播的全新尝试,火爆的
背后,有我们的创意和努力
。更重要的是,它的背景是
亿万中国人共同创造的传奇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传
奇的参与者。大家的记忆拼
接在一起,就是一个奋进中
国的缩影。


在上海,一天闭馆后,5
位中年人来到门口,得知来
晚了,大呼遗憾!原来他们
是高中同学,很多年没聚齐
过,趁一位同学来上海,特
地选择这里作为聚会地点。
听完解释,我为他们重新开
了门。看着大家在磁带墙前
兴奋地回忆高中时光,分享
这些年的故事,我的内心也
很温暖。青春是一起经历的
岁月,关于梦想,关于奋斗
,永远都不会褪色。


80多岁的董奶奶看了电
视新闻,坚持要来“闪”一下
。在打印创意报的环节,老
人家坚持用双手撑着轮椅站
起来,一步一步完成了打印
。她说,《人民日报》上记
录的中国大事,是她经历过
的,曾经为祖国奋斗过,她
很骄傲。


无数的时光记忆让我备
受感动。用我们的产品,让
用户感受G家发展与个人命
运的紧密联系。守正创新,
新媒体报道是有“温度”的。


除了“穿越时光”,我和
同事们在2022年还一起干
了件大事。


搭乘神舟飞船登上“天宫
”,是孩子们的梦想!怎么
上呢?我们先把他们的梦想
送上去。受载人航天工程新
闻宣传办公室委托,我们发
起了“带着我的梦想上天宫”
征集活动,请网友们给航天
员写一封信,我们将它送往
天宫,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活动一经发布,便引来
网友们热情参与,短短一个
月,我们收到近4万条来信
和留言。整理的过程,仿佛
也是一次次交心:小朋友刚
学会写字,一笔一画写下对
太空的向往;年轻人生活有
烦恼,十分真诚地诉说自己
的困惑与期待;有的网友人
到中年,但心里的那份航天
梦一直不曾磨灭……数万封
来信中,有一封信让我印象
深刻,也得到航天员陈冬的
关注。写信的人,是香港培
侨中学的陈蔓琳同学。香港
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后,陈
冬在天宫通过视频念了给陈
蔓琳的回信,鼓励陈蔓琳勇
敢追梦,为美丽的祖国,为
美丽的香港,贡献光和热。


一位是航天员,一位是
中学生。好奇与憧憬,立志
与拼搏,在这次通信中交汇
,一颗努力奋斗、爱国爱港
的种子生根发芽。看着自己
的策划和采写的报道引来广
大网友真诚互动,看到在多
方努力下架起天地对话的桥
梁,我内心也很幸福!


新媒体搭建的桥梁“跨度
”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与
未来;桥梁“精度”J高,画
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有
意思”的事情“有意义”。


党的二十大期间,作为
党中央机关报的编辑记者,
我们也尽己所能参与其中,
全方位报道盛会盛况,多角
度展现盛世盛情。“新千里
江山图”,呈现十年锦绣华
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网宣片》,讲述中国铿锵足
音;展望未来,充满无限可
能……


谈起未来,《你好,明
天》栏目是人民日报接地气
的融合尝试,十年间每晚一
评。今晚,我和同事也将通
过它与大家继续相约,用我
们的报道奔赴下一个明天。


新征程再出发,肩负推
动深度融合的使命和期待,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自信
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我想这也是每
位新闻工作者的心声!


我在上海抗疫的三次震



邱超奕人民日报社


大家好,我是人民日报
社经济社会部记者邱超奕。


2022年4月,我逆行参加
大上海保卫战,在抗疫前线
奋战52天。


采访中,我遇到的一条
无人的路、一辆凌乱的车、
一双湿透的鞋,都生动诠释
了什么是伟大抗疫精神,什
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
度优势。一幕幕催人泪下的
场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英
雄,深深震撼了我。


2020年,我成为全国第
一批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记
者之一。2022年4月初,看
到逆行上海的紧急任务,我
又第一时间报了名。不过,
我的肺部曾经做过手术,要
与病毒短兵相接,还真有些
害怕。带着一丝忐忑,4月7
日晚上8点,我走出上海虹
桥火车站,途经的一条路,
深深震撼了我——


上海南京路,曾经年客
流量超过1亿人次,但现在
,这条大街空无一人。它仿
佛在警醒我:什么叫“世纪
疫情”,什么是“前进道路上
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上海面临的风险挑战,
有很多个“前所未有”:感染
人数超过50万,规模之大在
我国大陆地区前所未有;对
一座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
大城市按下“暂停键”,管理
难度之高前所未有;上海是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
,局部停摆,影响之深前所
未有……某种程度上,比
2020年疫情严重时的冲击
还要大。


在前所未有的冲击下,
上海每天的直接经济损失超
过百亿元。


在无比艰难的抉择面前
,我们党给出清晰的回答: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身处“风暴眼”,我的感
受更真切——


走进上海瑞金医院卢湾
分院的ICU病房,会看到躺
着的几乎都是80岁以上的老
人。多位专家告诉我,奥密
克戎变异株对体弱多病老人
的健康威胁比想象的要大得
多。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抗疫
、全力救治,才挽救了成千
上万上海老人的生命;正是
因为进行大上海保卫战,才
不仅保卫了上海,更保卫了
全国数以亿计的高危易感人
群。


这次震撼教育我:我们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在保护人民生
命安全面前,我们B须不惜
一切代价,也能够做到不惜
一切代价。


第二次震撼,从一辆车
说起。


打开车门,放平后座,
盖张毯子,这就是“床”;前
排挂几个衣架,底下塞个盆
,这就是“阳台”。


在这个腿伸不直、腰转
不开、头抬不起的地方,李
威竟然已经“住”了一个多月



李威是谁?


他是上海复旦大学遗传
学博士,在全员检测缺口Z
大的时候,他和同事找到一
间废旧厂房,硬是建起一座
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


此后,各地的转运车、
救护车源源不断地送来样本
。每天至少5万管,相当于
几十万人
【目录】
目录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我在上海抗疫的三次震撼
手中的笔脚下的路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用突破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精彩
传承:记录伟大复兴的力量
让中国理论走向世界
我在战位向祖国报告
选择
把“中国经济故事”讲给世界听
深入一线真情采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见证海拔8000米上的“巅峰使命”
Z好的纪念是传承Z高的致敬是奋进
从“被记录者”到“记者”:讲好故事、不负时代
见证普通人的冬奥梦
山的孩子唱歌给全世界听
坚守心中的“开山岛”
好故事激励我做一名好记者
守护平安中国无毒世界的那些事儿
为了点亮阿里
记住他们的名字
听见每一个声音
稻子熟了
唱响世界的舞台
那些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小花的全球之旅
护花使者
八里坡上种希望
一个人一座城
跨越65天云相伴,
方舱医院里的“蛤蜊电台”
一束光,点亮万家灯火
划火柴的人
田野守望者
同心同行台湾回家
一方炉火,传递爱的温暖
美丽的海又回来了
一粒“米”的成长
幸福新起点
风吹稻花香两岸
香港青年,逐梦大湾区
快门上的“爱心之旅”
这十年,我看着三沙“长大”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见证美丽中国:
我与“熊猫村”的24年
让贵州文物“活”起来,
“动”起来
有“豚”自远方来
山河有恙,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地下两千米的新奇迹
搬出大山,有了稳稳的幸福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奋斗者正青春
亮出心中的党徽
石榴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