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前言:我们怎样想象沦陷区——兼论沦陷区文学的向度与张力1
章近代殖民语境与梅娘的家族传奇
节家族与历史记忆
一闯关东、跑崴子的祖辈父辈
二出生:充满谬误的人生起点
三故家:长春西三道街
四父亲“母亲”
节父亲、驼龙传奇与梅娘的日本初认知
一父亲、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对日本的迎拒
二驼龙传奇、敌国国民的私谊与民族认同的迷失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与战火下的读书·游历·恋爱
一快乐“女师”
二“九·一八”体验与叙事


;
目录
前言:我们怎样想象沦陷区——兼论沦陷区文学的向度与张力1
章近代殖民语境与梅娘的家族传奇
节家族与历史记忆
一闯关东、跑崴子的祖辈父辈
二出生:充满谬误的人生起点
三故家:长春西三道街
四父亲“母亲”
节父亲、驼龙传奇与梅娘的日本初认知
一父亲、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对日本的迎拒
二驼龙传奇、敌国国民的私谊与民族认同的迷失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与战火下的读书·游历·恋爱
一快乐“女师”
二“九·一八”体验与叙事
三游历、变故
四孙晓野:爱的起点与终点章“满洲国”中国文学的艰难萌芽与主体之争
节《小姐集》与何霭人和书店
一何霭人与东北文坛
二从《窗前》到《小姐集》
三梅娘与书店及宋星五
节《代》:获得满洲文坛的普遍认可
一问题缘起
二《代》小说集全貌
三方言、脏话与反殖
小结底层视线与反殖书写
第三节《大同报》:梅娘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舞台
一《大同报》在“满洲国”
二《大同报》之于梅娘的意义
三《女难》:日本“大陆新娘”的迷梦
小结《大同报》上的梅娘——从个人爱憎到东亚关怀第三章“满洲国”的罹难经验与见证叙事
节柳龙光在“满洲国”:编辑副刊、操控文坛论争、附和
殖民政权
一生平
二《大同报》里的柳龙光:副刊的改革者、文坛论争的推手
与并不高明的作家
三《大同报》里的柳龙光:殖民政权的合作者
小结柳龙光在“满洲国”
——言论极富政治色彩的新闻人
节袁犀在“满洲国”:阅读私史与反抗空间的形成
一从“郝赫”到“李克异”:政治生态与个人抉择
二隐蔽的反日分子:美学在小说中的投射及
对同时代作家的影响
三散文创作:阅读私史与反抗空间的形成
四充满反抗的阅读私史:选择的阅读与殖民下
读书市场的形成
五编辑袁犀:“满洲国”文人文学在北京
小结读书资本的累积与反殖论述忽值山河改——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与异质文化中间人的见证叙事(1931~1945)目录第四章日本体验与满洲回眸
节以梅娘、柳龙光为中心的“读书会”及其跨语际实践
一被遗忘的“读书会”
二日本读书市场的诱惑、知识构建与“读书会”反抗资本的
累积
三跨语际活动的成果
节殖民叙事、满洲形象与梅娘的译介策略
——兼谈“满洲国”中国作家的“满洲”意识
一日本作家满洲纪行的历史背景
二满洲视野的文本分析
三在“隐蔽”与“告发”之间:梅娘的译介策略
四“满洲国”中国作家的“满洲”意识及满洲叙事
第三节梅娘、柳龙光与“满洲国”文坛
——兼谈“文丛派”“文选派”与“艺文志派”的对峙
一宣传“文丛派”、供稿《大同报》
二《大同报》与梅娘夫妇的大阪生活轨迹
三对抗满洲文话会
第四节柳龙光:置身殖民内的家国书写与东亚文化圈想象
一诗歌与人类学文本:乡土书写与贴靠殖民的意愿和
实践
二译介活动与东亚文化圈的想象和勾勒
三编辑活动及其所带动的东亚文化间的流转与互动
小结柳龙光的殖民经验与他的东亚文化圈构建第五章北京沦陷之殇:大东亚与文化触变(上)
节1941年北京文场的生态:“文学”
一公孙嬿与他的“文学”
二有关“文学”的讨论
三殖民政治框架中的(爱)文学
节梅娘与《妇女杂志》、《实报》关系的考释
一《妇女杂志》与梅娘职经纬
二梅娘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的作品目录及作品考释
三《实报》里的梅娘: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延伸
小结从梅娘在1942年谈起
第三节从引“蛇”出洞到助“狼”噬“东郭”
——试论柳龙光、周作人的“交往”与沦陷区的文场政治
一引“蛇”出洞:柳龙光对周作人的呼唤
二助“狼”噬“东郭”
三审判席上周作人反噬
小结文坛的实权人物与虚的对峙第六章北京沦陷之殇:大东亚与文化触变(下)
节战时文学翻译的政治:梅娘对石川达三的理解与迎拒
一石川达三:是战争协力者,还是反殖民作家?
二石川达三及其他日本文学在沦陷区的命运遭际:是迎是拒?
如何迎拒?
三梅娘与石川达三的《母系家族》:女主义立场的借鉴与
理解的错位
小结女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两难与突围的可能
节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日本游记与自我贬抑
一中国知识人眼中的日本形象及游记特征
二从游记看殖民文学写作的本质
第三节“文学的全黑时代”的光与影:袁犀的言论及创作意义
一从反日到被收编
二弱者的武器:“附逆”文人的反抗形式
三小说:历史的书写与见证的缺席
第四节历史在场:殖民地的日常体验
——兼谈梅娘作品的改写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一《一个蚌》:被殖民的屈辱体验与不同时期的文本改写
二《侨民》:被殖民者的身体经验与奴的自我批判
三《蟹》:殖民地奴与微弱反抗
四文本改写的背后:从对殖民统治的警醒到迟钝第七章1945年之后:殖民的伤痕
节殖民的伤痕:从战后沦陷区作家的生存环境与文学创作
谈起
一日本战败后来自沦陷区作家的历史境况
二沦陷区作家的言行
小结
节与的一段“亲密”时光:梅娘编辑《线》
一抗战刚结束的逃亡岁月
二编辑《线》杂志
第三节结语:乱世的精神杂居者
一梅娘的家世与她的自传体式写作
二战时下的一群精神杂居者附录1柳龙光作品系年目录
附录2梅娘年谱
附录3梅娘著译年表
附录4梅娘研究资料目录索引后记我的写作指向:未完成的历史与有缺憾的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