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作者: 尼克.馬朱利  

原文作者: Nick Maggiulli

譯者: 李芳齡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5/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7252710

叢書系列:藍學堂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2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中国台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 投資理財> 投資學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聽說「逢低買進」是投資穩賺策略?

錯!*強資料科學家告訴你:

千萬別為了*底,浪費時間在市場外觀望,

「持續買進」才是致富不敗法則!

★《原子習慣》、《致富心態》作者一致強推,

出版即登亞馬遜投資類暢銷冠军、

BookAuthority評選2022年佳財經書

 

●當資料科學家研究起股市……

「等待*底好時機」、「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低買高賣」……投資世界充滿了豐富的詞彙、睿智的專家,提出各種穩賺策略。你是不是深感認同,全盤接受?

 

然而,身兼資料科學家和財富管理專家的尼克.馬朱利表示,這時候,你需要依賴數據與證據,而不是盲信與猜測。因為各種長久存在的看法並不總是對的,不適用於每個人或每種情況。

 

馬朱利出身普通家庭,上大學前連股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擔心錢不夠用,因此對金錢產生嚴重焦慮感,讀過許許多多投資書及文章,並忠實遵循了作法,然而他對未來的恐懼絲毫沒有消失。為了解開金錢的迷團,他拿出身為數據科學家的專業分析股票市場,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持續發表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投資理財文章,將看來枯燥的數據化為生動又人人能懂的故事,成為財經界有特色的部落格。

 

●持續買進的力量,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強大

他分析了近百年股市數據後,得出的終極答案是——安全可靠的賺錢方式是「持續買進」,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分析公司價值,也不需要判斷是牛市還是熊市。 就像原子習慣一樣,最重要的是「持續做」。 這也就是「成本平均法 」(DCA),即使是上帝也無法擊敗成本平均法的報酬率!

 

馬朱利以嚴格的數據和證據挑戰已深入人心(但似是而非)的投資假設,結論常與我們的直覺相悖,讓人大感意外,例如: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你不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越花越少,但是你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持續買進》針對根深柢固的投資迷思一一破解,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卡債、退休帳戶……,立論嚴謹、有理有據,難能可貴地把實證資料講得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提供每個人都務實可行的建議。不論是投資新鮮人或老手,都能從馬朱利的投資概念與方法獲益。

 

本書特色

1.資料科學家/投資專家二刀流!用數據破解似是而非的投資觀念謬誤

投資不能靠直覺,更不能道聽途說!資料科學家用數據說話,以機智風趣的文章挑戰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包括要存錢、*底、買/租房等迷思),引導讀者客觀思考、一改舊思維,建立正確投資心態和習慣。

 

2.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無論牛市、熊市,「持續買進」才能穩紮穩打累積財富!

用數據探索投資的終極答案,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你擁有神一般的預測牛市、熊市能力,似乎應該「逢低買進」,很遺憾,數據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績效不如「立刻買、持續買」,因為即早投資、參與股市,複利會發揮想像不到的力量。普通人的致富之路,本來就是這麼簡單。

 

3.新鮮角度+完整架構,充滿洞見與智慧

本書完整帶出投資觀念與工具,且給予各種財務狀況建議,指出累積財富立即可行的道路,每位投資人都能獲得啟發。

 

作者簡介

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 

黎索茲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營運長暨資料科學家,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有近十年的財務與經濟分析師經驗,創辦「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發表財經文章,提供數據分析與個人理財方面的建議,也在《華爾街日報》、CNBC、《洛杉磯時報》等媒體發表投資理財文章。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一百五十本,包括近期出版的《七大市場力量》、《普林斯頓熱門的電腦通識課》、《貝佐斯新傳》、《*導者的數位轉型》、《AI行銷學》、《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小規模是趨勢》、《複利效應》、《金錢心理學》、《心態致勝》、《機器、平台、群眾》、《區塊鏈革命》。 

 

目錄

各界推薦

推薦序∣理財的兩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股魚/智富專欄作家)

推薦序∣透過數據來分析投資、充滿說服力的一本書(陳逸朴/「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站長)

如何使用本書

前言

第1章∣你該從何處開始?

?研判你目前的財務處境

 

第1部∣儲蓄

第2章∣你應該存多少錢?

?多數儲蓄建議的問題?決定你能存多少錢?為什麼你需要存的錢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第3章∣如何存更多錢?

?個人理財領域的*大謊言?如何增加你的收入

?1. 出售你的時間╱專長?2. 出售一種技能╱服務?3. 教導他人?4. 銷售一種產品?5. 攀爬職場階梯?想存更多錢,就要像業主一樣思考

第4章∣如何無罪惡感地花錢?

?1. 兩倍規則?2. 聚焦於滿足感*大化?花錢的唯一正確方式

第5章∣生活方式膨脹多少無傷大雅?

?為什麼儲蓄率高的人須把更多的加薪額存起來??你應該把加薪額的多少部分存起來??為何你應該把存下加薪額的50%?

第6章∣你該不該舉債? 

?為什麼負債(甚至是信用卡卡債)未是壞事??何時應該考慮舉債??為什麼取得大學文憑多半是值得的??舉債的非財務性成本?舉債作為一種選擇

第7章∣你該租屋還是買房? 

?買屋的成本?租屋的成本?購屋作為投資?購屋的重點不是要不要買,而是何時買?購屋的適當時間

第8章∣如何存錢以支付頭期款(及其他的大額購買)?

?債券形式的儲蓄優於現金形式嗎??若存錢的時程得超過兩年呢??股票形式的儲蓄優於債券形式的儲蓄嗎??為什麼時程是重要的因素?

第9章∣你何時可以退休?

?4%法則?為什麼退休後的支出減少??跨越點法則?退休後更大的煩惱

 

第2部∣投資

第1 0 章∣為何你應該投資?

?1. 為將來的你自己而儲蓄?2. 抗通膨,維持你的財富的購買力?3. 以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

第1 1 章∣你應該投資什麼?

?股票?債券?投資性房地產?不動產投資信託?農地?小型企業╱加盟店╱天使投資?權利金?你自己的產品?黃金、加密貨幣、藝術品等等呢??後總結

第1 2 章∣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

?不建議挑選個股的財務論證?不建議挑選個股的存在論證?追蹤你的選股績效(或純粹為了好玩而這麼做)

第1 3 章∣你應該多早開始投資?

?多數市場在大多數時候是走揚的?何以未來可能出現更好的價格(以及為何你不該等待它們)??現在投資,抑或分批漸進投資??非股票的其他種類資產呢??風險呢??把尚待投資的錢拿來投資庫券,有差嗎??需要理會估值嗎??後總結

第1 4 章∣為何你不該等到逢低才買進?

?了解逢低買進如何奏效?總結?上帝仍是終的贏家

第1 5 章∣為什麼投資靠運氣? 

?你的出生年如何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為什麼報酬順序也有影響?結尾重要?身為投資人,如何減輕壞運氣造成的影響?

第1 6 章∣為何你不該害怕市場波動? 

?入場費?沒有神奇的精靈

第1 7 章∣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 

?為什麼市場崩盤是買進的機會??改變對於漲勢的思考方式?那些不快速復原的市場呢?

第1 8 章∣你應該在何時賣出? 

?馬上賣,或是漸進賣??再平衡投資資產組合有何好處??你應該多久做一次再平衡??更好的再平衡方法?擺脫一個集中(或持續虧損)部位?投資的目的

第1 9 章∣你的投資資產應該放在何處?

稅務的多變性質?Roth 401(k),抑或傳統401(k) ??簡化選擇傳統401(k)抑或Roth 401(k)的決定?思考未來的稅率?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傳統401(k) ??什麼情況下較宜選擇Roth 401(k) ??為何不兩者皆用??量化分析使用退休儲蓄帳戶來進行投資的稅負利益?為何你或許不該把你的401(k)*大化??投資資產歸屬帳戶的*佳安排

第2 0 章∣為何你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有錢?

?我不富有,他們才富有?為何就連億萬富翁也不覺得自己有錢?

第2 1 章∣重要的資產 

?愚公移山?我們以成長股展開人生,以價值股終結人生

結論∣持續買進法則 

致謝

註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