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大人物与大时代的完整呈现。
【作者】
曾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领导人生平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工作。先后参与《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毛泽东思想年编》《毛泽东民族工作文选》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出版图书专著《毛泽东引古论事》《毛泽东借古喻今》《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毛泽东批语背后的故事》等七部,在《光明日报》《党的文献》《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内容】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他波澜壮阔一生的真实写照,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记录。因此,在解读毛泽东诗词之时,不应该止步于诗词本身,而应该通过诗词这个媒介,把这个大人物和那个大时代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这既是本书在取径方面与其他毛泽东诗词类书籍的不同之处,也是笔者希望通过这本书所要达到的效果。
【目录】
第1章乡村少年
一、诗人出世:韶山浓郁的文化气息为毛泽东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诗人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八岁的他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1
二、私塾之路:“六年孔夫子”的私塾学习中,毛泽东写了几首相当不错的小诗。离开韶山冲前,他改了西乡隆盛的一首诗表明志向。/3
三、继续求学:对纨绔子弟的种种劣习,毛泽东作诗予以讽刺。求学过程中,他显示出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极强的自学能力。/10
第2章师范生的诗情
一、平生第一首爱国诗篇:在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1915年,他的诗笔,第一次触及了社会政治事件。/16
二、悼念亡友:易昌陶和吴竹圃的死令毛泽东十分悲痛,他写下挽诗和挽联深表悼念。这两件事,也让毛泽东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18
三、招友启事: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发布了一则“征友启事”,表示“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25
四、游学生涯:毛泽东向往那种“遍游四宇”的生活,渴望去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游学生涯虽然辛苦,却也有一番诗文乐事。/29
第3章奔向广阔的社会
一、浩歌送行:挚友罗章龙远涉他乡,毛泽东心潮难平,写下了一首七言古风送行。不久,他受恩师杨昌济之邀远赴北京。/32
二、掀起湘江怒潮:北京之行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回到长沙后,他以如椽大笔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多篇有着诗一般语言的文章。/37
三、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毛泽东最终没有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悲恸欲绝的他笔墨和着泪水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44
第4章心路的转折
一、推行“新村”建设:毛泽东试图通过“新村”建设将全中国改造成一个大的理想新村。在撰写介绍“新村”的文章时,他写下了一些对句和联句。/4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