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洪鋆 笔名:吉大秋果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业务副主任,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高校教师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学会专家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函评专家。发表论文50余篇,独著《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导手册》等著作多部,合著《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写不好论文?》,主持国、省级项目10余项。运营写作与学术指导类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内容】
写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写作者要么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不出),要么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要求(写不好)。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本书作者发现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其一,不了解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其二,不知道怎样做好质量控制;其三,不懂得如何进行过程管理。


本书稿从“认识篇”“行动篇”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目录】
目录


认识篇——论文写作的本质

一、论文写作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问题是怎样被解决的?

三、正确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四、论文写作对写作者的能力要求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二)较强的逻辑能力


行动篇——论文写作的过程控制

第一章文献

一、文献的重要意义

二、文献检索

三、文献管理

(一)文献分类

(二)文献列表

四、文献阅读

(一)基础性阅读

(二)检视性阅读——利用六种逻辑工具提炼

文章的“客观真实”

(三)批判性阅读——利用分析论证和评论论

证呈现一篇文章的论证框架

(四)主题性阅读——利用分析论证和评论论

证呈现全部文章的论证框架体系

第二章问题的形成

一、问题是什么?

(一)问题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是一个“专业理论”的问题

(三)问题是一个“大小适中”的问题

(四)问题是一个“真问题”而不是“想象中”

的问题

(五)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

(一)论文写作的问题不能是知识问题

(二)论文写作的问题不能是知识的时间顺序和

简单因果关系的问题

(三)论文写作的问题是基于逻辑产生且建立在

逻辑要素之上的

第三章构思——建构自己的论证框架和论证体系

一、具备实质要件

(一)要有一个清晰且适合写作的问题

(二)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理论框架

(三)要切入“恰当且准确”的理论框架

二、具备形式要件

第四章开始写作

一、宏观视角——论文各部分的撰写

(一)标题

(二)摘要

(三)引言

(四)正文

二、微观视角——段落写作法和IBAC写作结构

(一)段落写作法

(二)IBAC写作结构

(三)段落写作法+IBAC写作结构的写作实例


结语

附录一:要点提示综合

附录二:过程控制

附录三:文献阅读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