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汉字再发现-从旧识到新知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作者:葛亮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58.00


页数:321


印次: 2




ISBN号:978754792884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写给文史爱好
者、书法研习者、语文教
师和学生朋友们的古汉字
通识读本,用900多幅出土
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
常用汉字的源流,


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
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
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
法,介绍甲骨、金文、简
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
取得的新知。


这是一本写给文史爱好
者、书法研习者、语文教
师和学生朋友们的古汉字
通识读本,用900多幅出土
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
常用汉字的源流,


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
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
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
法,介绍甲骨、金文、简
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
取得的新知。
精彩书摘



一、说“古”“今”:汉字的
性质


人类有了语言,为何还
要创造文字?


人类可以画画,为何还
要使用文字?


要理解汉字的性质,我
们不妨先把汉字放下,从
人类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以
上两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语言的产
生比文字要早得多。有一
种说法是“自从有了人类,
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许多
语言至今没有对应的文字
,目前已知Z早的文字,
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一
般情况下,人们只靠说话
便足以达意,为什么还要
写字呢?


这大概是因为,当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
然会产生长时间保留历史
的需求,以及远距离传递
信息的需求。而依靠“口耳
相传”的语言,在时间上、
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局限
。当面说都明白,过了时
、隔了空,多次转述,难
保不走样。或许正是为了
突破这些局限,古人才创
造了文字,把语言通过文
字转录到某些物质载体上
,使之流传下去,让后人
知晓;使之传播开来,抵
达远方。


不过,让语言突破时空
,B须要靠文字吗?似乎
绘画也可以?人类在几万
年前就画得一手好画,甚
至早就有了描绘事件的“连
环画”。哪怕在文字产生之
后,单就记录物体形态而
言,文字也未B比图画高
明。比如商代青铜器上描
绘眼睛的目纹(图1.1),
和同时代的象形字“目”(图
1.2)相比,就难分你我。


但是,在古今中外任何
一种语言里,比具体事物


一、说“古”“今”:汉字的
性质


人类有了语言,为何还
要创造文字?


人类可以画画,为何还
要使用文字?


要理解汉字的性质,我
们不妨先把汉字放下,从
人类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以
上两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语言的产
生比文字要早得多。有一
种说法是“自从有了人类,
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许多
语言至今没有对应的文字
,目前已知Z早的文字,
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一
般情况下,人们只靠说话
便足以达意,为什么还要
写字呢?


这大概是因为,当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
然会产生长时间保留历史
的需求,以及远距离传递
信息的需求。而依靠“口耳
相传”的语言,在时间上、
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局限
。当面说都明白,过了时
、隔了空,多次转述,难
保不走样。或许正是为了
突破这些局限,古人才创
造了文字,把语言通过文
字转录到某些物质载体上
,使之流传下去,让后人
知晓;使之传播开来,抵
达远方。


不过,让语言突破时空
,B须要靠文字吗?似乎
绘画也可以?人类在几万
年前就画得一手好画,甚
至早就有了描绘事件的“连
环画”。哪怕在文字产生之
后,单就记录物体形态而
言,文字也未B比图画高
明。比如商代青铜器上描
绘眼睛的目纹(图1.1),
和同时代的象形字“目”(图
1.2)相比,就难分你我。


但是,在古今中外任何
一种语言里,比具体事物
的名称更常见的,其实都
是难以用图形描绘的内容
,比如表示时间、方位、
意识、情感、观念、程度
等抽象概念的词语,以及
大量的虚词。精确记录这
些词语的任务,还得文字
来完成。就拿“在古今中外
任何一种语言里”这一小句
为例,除“一”之外,“在”“
古今中外”“任何”“种”“语言”
“里”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词,恐怕都很难用“画”的方
式呈现出来,更难用“画”的
方式让他人准确理解。也
就是说,文字和图画Z大
的区别,在于文字是能够
完整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相对图画,文字Z大的
优势在于记录“无形”,而非
“有形”。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在
汉语中,能纯粹以形象“象
形”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词语
,恐怕少之又少。“画不出
来”或“画不明白”的,反而
是多数。那么,常见的“甲
骨文是象形文字’,“汉字是
表意文字”等关于汉字性质
的说法,有没有问题呢?


当我们讨论某种文字的“
性质”要是在说它怎样用符
号来记录语言,是记录语
音——“表音”,记录意义—
—“表意”(“象形”是表意手
段之一),还是不顾音意
,强制规定符号和语言的
关系。


那么,汉字是怎样记录
汉语的呢?下面我们就以
表示时间的“古’,“今”为例
小小的切口,来窥探汉字
的性质。


不妨假设,你就是造字
时代的人,名字叫cangjie
,说话时候,你早已习惯
用gu表示过去,用m表示
现在。(用汉语拼音只是
表示语音中“词”的便宜之法
,并不代表当时的实际读
的名称更常见的,其实都
是难以用图形描绘的内容
,比如表示时间、方位、
意识、情感、观念、程度
等抽象概念的词语,以及
大量的虚词。精确记录这
些词语的任务,还得文字
来完成。就拿“在古今中外
任何一种语言里”这一小句
为例,除“一”之外,“在”“
古今中外”“任何”“种”“语言”
“里”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词,恐怕都很难用“画”的方
式呈现出来,更难用“画”的
方式让他人准确理解。也
就是说,文字和图画Z大
的区别,在于文字是能够
完整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相对图画,文字Z大的
优势在于记录“无形”,而非
“有形”。


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在
汉语中,能纯粹以形象“象
形”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词语
,恐怕少之又少。“画不出
来”或“画不明白”的,反而
是多数。那么,常见的“甲
骨文是象形文字’,“汉字是
表意文字”等关于汉字性质
的说法,有没有问题呢?


当我们讨论某种文字的“
性质”要是在说它怎样用符
号来记录语言,是记录语
音——“表音”,记录意义—
—“表意”(“象形”是表意手
段之一),还是不顾音意
,强制规定符号和语言的
关系。


那么,汉字是怎样记录
汉语的呢?下面我们就以
表示时间的“古’,“今”为例
小小的切口,来窥探汉字
的性质。


不妨假设,你就是造字
时代的人,名字叫cangjie
,说话时候,你早已习惯
用gu表示过去,用m表示
现在。(用汉语拼音只是
表示语音中“词”的便宜之法
,并不代表当时的实际读
音。)如果要为这两个词
各造一个字,你会怎么做
?把“过去”和“现在”画出来
吗?这恐怕很难。那么,
我们的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先看“古”字,上“十”下“
口”。按照以往的理解,

多把它看作数字“十”和嘴巴
“口”的组合,表示前代

故事以“众口”相传。比如东
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

》说:“古,故也。从十、
口。识前言者也。”所谓“从

某某”,就是指以某某表意



从出土古文字资料看,“
古”字下部确实是“口”,

上部原本并不是“十”,而是
一个特别的构件——一

画穿过一个方框或墨团(图
2.1、图2.2),大约春秋

战国以后才简化成一横一
竖(图2-3、图2.4)。


P1-3
音。)如果要为这两个词
各造一个字,你会怎么做
?把“过去”和“现在”画出来
吗?这恐怕很难。那么,
我们的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先看“古”字,上“十”下“
口”。按照以往的理解,

多把它看作数字“十”和嘴巴
“口”的组合,表示前代

故事以“众口”相传。比如东
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

》说:“古,故也。从十、
口。识前言者也。”所谓“从

某某”,就是指以某某表意



从出土古文字资料看,“
古”字下部确实是“口”,

上部原本并不是“十”,而是
一个特别的构件——一

画穿过一个方框或墨团(图
2.1、图2.2),大约春秋

战国以后才简化成一横一
竖(图2-3、图2.4)。


P1-3
【目录】
目录
前言
一、说“古”“今”:汉字的性质
二、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六、说干支
——基础汉字之二
七、说“爱”“忧”
——客观看待汉字演变
八、说“安”“家”
——分析汉字应重视早期字形
九、说“邦”“国”
——解读古书应重视出土资料
十、说“保”“育”
——字形提示本义的功能
十一、说“凤”“朋”
——勿以假借为引申
十二、说“美”“好”
——正确理解会意字
十三、说“世”“易”
——字形的截取与省变
十四、说“乌”“于”
——释字中的综合考量
十五、说“无”“亡”
——一词借用多字现象
十六、说“夏”“雅”
——文字证史的局限性
十七、说“月”“肉”
——一形对应多字现象
十八、说“朝”“暮”
——汉字构形的有理与无理
十九、说“中”“外”
——文字与文物的互证
二十、说“卒”“终”
——错综复杂的字词关系
例字索引
前言
一、说“古”“今”:汉字的性质
二、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六、说干支
——基础汉字之二
七、说“爱”“忧”
——客观看待汉字演变
八、说“安”“家”
——分析汉字应重视早期字形
九、说“邦”“国”
——解读古书应重视出土资料
十、说“保”“育”
——字形提示本义的功能
十一、说“凤”“朋”
——勿以假借为引申
十二、说“美”“好”
——正确理解会意字
十三、说“世”“易”
——字形的截取与省变
十四、说“乌”“于”
——释字中的综合考量
十五、说“无”“亡”
——一词借用多字现象
十六、说“夏”“雅”
——文字证史的局限性
十七、说“月”“肉”
——一形对应多字现象
十八、说“朝”“暮”
——汉字构形的有理与无理
十九、说“中”“外”
——文字与文物的互证
二十、说“卒”“终”
——错综复杂的字词关系
例字索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