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金融的智慧【長銷典藏版】:結合文學、歷史與哲學的哈佛畢業演講,教你掌握風險與報酬》

作者: 米希爾.德賽  

原文作者: Mihir A. Desai

譯者: 陳重亨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3/05/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7266199

叢書系列:Future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中国台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 經濟/趨勢> 金融

(页面参数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內容簡介

★《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佳商業書入圍 ★

★Amazon.com商業與領導類年度選書 ★

★《財富管理》雜誌佳商業圖書 ★


不說行話、不算公式、不看圖表,

結合藝術、文學、音樂、宗教和電影,教你活用金融原則,

處理愛情、工作、婚姻、人際等問題,讓你過得更好。


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界貪婪、欺騙的形象,使社會累積許多不滿,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大眾詆毀金融界已是家常便飯,以為金融概念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背後也沒什麼大智慧。


然而哈佛商學院暨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指出,金融概念對人生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可說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


2015年,他受邀為哈佛商學院管理碩士班發表一場畢業演講,題目為「金融的智慧」,用人文角度釐清金融對生活的影響。該場演講得到畢業生的廣大迴響,也因此催生這本書。


德賽教授從人文觀點解析金融概念,捕捉金融平易近人的一面:


?文學──《傲慢與偏見》主角伊麗莎白.班奈特,是傑出的風險管理者

?藝術──美當代藝術家傑夫.昆斯,是融資槓桿的倡導者

?電影──以美導演梅爾.布魯克斯的《金牌製片人》闡述受託人的責任


德賽教授發現,金融概念也為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提供答案:


?保險,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

?不懂「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

?如何創造「價值」,又該怎麼衡量?

?從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

?「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

?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


金融活動隨處可見,從消費、教育、保險、退休、住房等各方面都是。

本書猶如一堂揉合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不僅助你評估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甚至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


作者簡介

米希爾.德賽(Mihir A. Desai)

出生於印度,在香港和美紐澤西州長大。目前是哈佛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暨哈佛法學院法學教授,曾榮獲哈佛商學院2001年卓越教學獎。


他擁有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哈佛商學院MBA 學位,以及布朗大學歷史和經濟學學士學位。1994年,他以富爾布萊特(Fulbright)學人身分前往印度交流深造。他也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公共經濟學和公司金融項目的助理研究員。  


他的學術研究成果刊載在權威的經濟學、金融學與法律期刊上,亦時常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知名媒體引用。他在企業金融、國際金融和稅收政策方面的專業背景,讓他數度受邀至美國國會參加聽證會,也曾在全球多家知名企業和組織擔任諮詢顧問。


他也時常發表不同主題的評論文章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紐約時報》,包括稅收政策和全球化對內福利的影響。   


譯者簡介

陳重亨

淡江大學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麥田、新星球、聯經、今周刊出版等。譯有《行動的勇氣:危機與挑戰的回憶錄》《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長銷30年的獲利經典》《我靠交易賺大錢:從散戶到專職操盤手的真實獲利法則》《非理性效應:投資的失敗,來自你的本能》。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了解投資理財,你會更認識這個世界/市場先生

推薦序 發揮「金融智慧」,讓人生更美好/吳惠林

推薦序 用說故事的方式,讓你了解金融概念/財報狗

推薦序 想不到的金融人生/劉瑞華

推薦序 是金融的智慧,更是人生的智慧/螺螄拜恩

作者序 跨越金融與人文的隔閡

前  言 不說行話、不看公式和圖表,用人文發現金融智慧

 

第1章 命運輪盤:保險,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

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

巴菲特也靠保險業建立事業版圖

年金問題,引爆法大革命?

每個人應該把自己當成保險公司

在異常中認知常態,在混亂世界中對抗混亂

 

第2章 風險事業:選擇和分散,管理工作和婚姻

模仿科學,反而迷失方向的金融學

不痴等,選擇權組合,讓損失有限,利益無窮

選擇成為習慣,反而更難抉擇

把分散風險運用在時間和經驗

人脈的資產價值是高還是低?

確保押下重注,創造價值

 

第3章 價值:如何創造,又該怎麼衡量?

不急功近利,放長線釣大魚

今天的價值,唯一來源就在未來

財富有限,但付出與貢獻也值得讚賞

超額報酬,才是真正創造價值

金融尋找價值,就像找尋人生意義

 

第4章 擔任製作人:委託與代理的問題,生活到處可見

現代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

環環相扣,各自面對嚴重的問題和利益衝突

委託代理,讓事情可能變得更混亂

有助於理解生活上的混亂

到底是授權不夠充分,還是本身能力太差

教養過程中,誰是代理人、誰又是委託人?

不再當社會期待的代理人

自覺成為自己人生的建築師

不要一輩子當代理人

 

第5章 沒有麵包的愛情糟糕:從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

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

門當戶對,讓收入不均惡化

開心結縭,卻痛苦離婚

一場婚姻災難的劇本

為了方便才結婚

沒一起解決問題,關係反而破裂

 

第6章 活出夢想:「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

槓桿,就是「借錢」

以承諾換取資源,像舉債

提高生活槓桿時,可能犯下什麼錯誤?

有債務在身,不敢把握新機會

人生會做出一連串的承諾和槓桿

槓桿紅利,讓你採取正確行動

靠著槓桿邁向夢土

 

第7章 失敗為成功之母: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

重新定義失敗,是重生的機會

可以重整、討價還價的好方法

把破產當成重新談判的策略工具

相互衝突的責任義務,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條件

不要逃避,而是欣然接受

 

第8章 為什麼大家都痛恨金融?:平反金融的負面印象

金融人士常說,有多少錢才能追求夢想

金融惡棍的形象,累積社會的不滿

質疑貪多的想法,才是金融基本的概念

容易吸引欲望無窮又膚淺的人

沒有正面形象的金融人物嗎?

要成為哪一種人,靠自己抉擇

 

結語 金融與人文的交界,提供優雅、美麗和共享知識的力量

 

致謝

附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