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大法官金斯伯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作者:简.谢伦.德哈特


译者:董孟渝


开本: 16开




定价: 88.00


页数:602


印次: 1




ISBN号:978752175481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是美
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于2020年9月18日因病去
世,引起全球关注和广泛报
道。这不仅因为金斯伯格一
生的卓越贡献,还因其司法
立场对美国政治版图和社会
运动的深刻影响。金斯伯格
是出类拔萃的法学家、法官
、律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
先锋人物。面对历史的惯性
、社会的成见、判例的束缚
,她披荆斩棘,通过切身行
动,一步一步改写了美国司
法史,改变了美国女性地位
,也为其他社会边缘群体的
平权做出非凡贡献。金斯伯
格是司法正义的代表,其坚
韧传奇的一生使其成为G民
偶像和文化符号,广受尊敬
与推崇。同时,金斯伯格也
因为其鲜明的立场与“异见”
而受到不同政见者的批评,
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本书作者结合15年的长
期研究、访谈,J其详细地
记述了金斯伯格的生平,以
史学家的洞见、通俗流畅的
文笔,展现了美国社会和司
法机制的变革,以及在此过
程中,人生经历对金斯伯格
人格和毕生信念的塑造。作
为一名女性犹太裔大法官,
金斯伯格史无前例地成了青
年争相追捧的时代偶像,她
对司法正义的追求Z终成为
一种社会精神长存于世。
精彩书摘



第1章
西莉亚的女儿


1950年6月27日,一个志
向远大的女孩即将高中毕业
。这个刚满17岁的姑娘在纽
约布鲁克林的詹姆斯·麦迪
逊高中度过了4年时光,取
得了骄人的成绩,她叫露丝
·巴德。露丝被选为4名学生
代表之一,为800位同学致
辞。这本该是充满胜利喜悦
的一天,她却难过不已。


就在毕业典礼前两天,
露丝的母亲西莉亚在与癌症
搏斗了4年后撒手而去。露
丝早有心理准备。看着给她
带来关怀和安全感的母亲身
体一天不如一天,而父亲又
默默沉浸在悲伤之中,这个
敏感的少女感到痛苦J了。
在母亲的鼓励下,露丝拿到
了颇具声望的大学奖学金,
她参加学校乐团,也是仪乐
队的成员,舞动着指挥棒为
橄榄球比赛加油——她从没
对同学们提起过在她弗拉特
布什社区的家中有个身患重
病的母亲。露丝的家住在东
九街1584号一栋不起眼的
灰泥房里。母亲走后,父亲
精神崩溃,经济上也难以为
继。到1950年夏末,她家
一楼已经寂静无人,仿佛在
诉说着失意与落寞。


1933年3月15日,露丝出
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贝丝
·摩西医院,她是西莉亚·巴
德的第二个女儿。她出生时
取的名字是琼·露丝。(因
为幼儿园里太多小朋友都叫
琼,她就不再用这个名字了
。)巴德一家人把刚出生的
露丝带回了位于皇后区贝尔
港海边的公寓,就像她姐姐
玛丽莲出生后一样。小露丝
活泼好动,总是抬腿踢脚,
姐姐玛丽莲很快就开始叫她
“Kiki”,这个外号就这样传
开了。


1933年的美国面临史无
前例的经济大萧条,巴德一
家人所在的社区也不能幸免
。工厂闲置,建设停顿,银
行体系崩溃,数百万人的存
款一夜蒸发,每四名工人中
就有一人失业。根据美国儿
童局的统计,有1/5的儿童
得不到充足的食物。随着政
府的税收逐渐见底,学校开
始发不出工资,一些学校只
能关门。在布鲁克林的红钩
区、找不到工作的男人们用
废旧的福特汽车和从垃圾堆
里捡来的桶搭起临时棚屋,
起名叫“胡佛村”,用来嘲讽
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的经
济政策。


露丝的父亲内森·巴德早
已饱尝生活的艰辛。他是俄
罗斯裔犹太人,在13岁时,
这位羞涩的少年从敖德萨(
今属乌克兰)来到纽约讨生
活。由于“旧世界”反犹主义
盛行,内森只读过几年希伯
来学校就没能继续学业。他
的母语是意第绪语,来美国
前曾在夜校学过英语。内森
的父亲萨穆埃尔·巴德经营
着一家小店,买卖廉价皮革
,内森在父亲的店里工作。
到20世纪20年代,内森攒
下了一些钱,和西莉亚·阿
姆斯特结了婚。


西莉亚的家人是从今波
兰的克拉科夫市附近的一个
小镇来到纽约的,当时她还
在妈妈肚子里。西莉亚在以
犹太移民为主的曼哈顿下东
区长大,家里说意第绪语。
她酷爱阅读,经常在繁忙的
街道上一边走路一边埋头读
书,甚至曾因此跌倒并摔断
了鼻梁。她的父亲知道西莉
亚是三个女儿中Z聪明的,
于是让她帮忙算账。她会同
时用英语和意第绪语记账,
比如“一个柜子,已修复”(
one cabinet, gefixed)。


西莉亚就读于朱莉娅·里
奇曼中学,学校位于东六十
七街,是一座由砖砌成的大
楼。虽然渴望继续读书,但
西莉亚不得不主要学习商业
课程。她的姐姐萨迪结婚前
一直在一家条件恶劣的工厂
里做工,而学习商业知识至
少能够让她不B重复走姐姐
的老路。中学毕业后,15岁
的西莉亚在一家皮货店里做
会计和秘书。她上班的地方
在曼哈顿繁忙而拥挤的服装
工业区,东西跨越西四十二
街至西三十五街,南北覆盖
第七大道到第九大道,这里
的工人大部分来自东欧G家
。西莉亚运用她天生的商业
头脑和识人能力,通过这份
工作摸清了这个行业。


和蔼可亲又聪慧过人的
西莉亚正是羞涩敏感的内森
Z理想的伴侣。露丝后来回
忆,家里总是由西莉亚主事
,为内森提供商业和其他方
面的建议。婚后他们加入了
贝尔港的犹太教堂。1927
年,也就是股市崩盘的两年
前,西莉亚生下了第一个孩
子,取名玛丽莲·埃尔莎。


在1929年10月的“黑色星
期四”之后,低迷的经济状
况让很多像西莉亚和内森这
样的年轻夫妻决定暂时不再
要孩子。直到三年后,在
1932年的秋天,西莉亚又
怀上了一个宝宝,但当时经
济复苏仍然遥遥无期。罗斯
福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但
全国上下仍然在贫困和绝望
中煎熬。巴德一家本来尚能
勉强度日,但在1934年,
他们再遭横祸:6岁的大女
儿玛丽莲被脊髓脑膜炎夺去
了生命。当时Kiki还小,并
不记得和姐姐相处的时光,
但她记得父母是怎样深切地
思念姐姐的。无论寒暑,他
们每个月都会为她扫墓。在
玛丽莲的周年祭,巴德夫妇
到犹太教堂吟诵卡迪什,这
是犹太教传统中常用于丧葬
的祷文。巴德夫妇的床头挂
着玛丽莲的照片,Kiki的童
年一直能够感受到姐姐的存
在。人们无法估计父母的丧
女之痛对活着的小女儿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也不知道露
丝格外严肃的性格是否与此
相关。多年后露丝表示,她
的成长一直伴随着“近在咫
尺的死亡”,这指的就是姐
姐的离世给家庭带来的伤痛



内森和西莉亚希望换一
个新环境来缓解悲伤,于是
把家搬到了布鲁克林弗拉特
布什社区,尽管这里的环境
不如贝尔港理想。他们很快
发现,就算是在生活成本较
低的弗拉特布什社区,他们
也供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公
寓。因内森的弟弟本杰明娶
了西莉亚的妹妹伯尼斯(小
名巴迪),两家人决定同住
弗拉特布什社区的一栋双户
住宅,直到他们两家都攒够
钱搬去东九街再分开住。


搬去弗拉特布什社区本
来是为了平复悲伤,却带来
了意外收获。弗拉特布什社
区原本是布鲁克林的六大殖
民镇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
逐渐城市化。到1930年,
这里的犹太人口已接近100
万,是全世界犹太人口Z集
中的城镇。但犹太人群体也
是十分多元的,人们的文化
、财富水平、宗教信仰和原
籍国各不相同。有人来自西
欧,有人来自东欧,也有人
来自中东。生活在布鲁克林
的叙利亚塞法迪犹太人是少
数中的少数,他们保持着传
统的习俗和饮食,说阿拉伯
语。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则竭
力融入美国社会。在有了少
许经济积累之后,他们就从
下东区和人山人海的布鲁克
林(比如威廉斯堡和布朗斯
维尔这样的社区)搬走了,
以此逃离拥挤而破败的环境
以及“旧世界”的约束。就算
没能搬到城郊去,他们的新
家也往往有更大的草坪和生
活空间。


P3-6
【目录】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美国偶像
第一部分 露丝的成长
第1章 西莉亚的女儿
第2章 大学与爱情
第3章 在男生的地盘上有所作为
第4章 在未知中前进
第5章 女权抗争者
第6章 把握机遇
第二部分 斗争
第7章 突破
第8章 建立团队,制定策略
第三部分 兵来将挡
第9章 痛失良机
第10章 “小跃进”
第11章 挫折
第四部分 继续前进
第12章 重回正轨
第13章 在政局变幻中前行
第五部分 金斯伯格法官
第14章 悬念
第15章 第107位大法官
第16章 军校之母
第17章 “我不同意”
第六部分 坚守
第18章 咬定青山
第19章 和爱人告别,带领少数派前进
第20章 种族
第21章 该做的事
第22章 8个人的联邦Z高法院
第23章 史无前例
尾声 遗产
致谢
译后记
注释、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